姜明靜,林攀(通信作者)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yī)院神經內科 (福建龍巖 364000)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84例癲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51~72歲,平均(61.34±3.58)歲;體質量51~67 kg,平均(58.13±3.69)kg;病程1~10年,平均(5.13±1.02)年。試驗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50~73歲,平均(61.38±3.61)歲;體質量50~68 kg,平均(58.16±3.71)kg;病程1~10年,平均(5.17±1.0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兩組均予以降低顱內壓、改善微循環(huán)等基礎治療。對照組口服丙戊酸鈉片(遼寧格林生物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462,規(guī)格0.2 g)治療,初始劑量15 mg/(kg·d),之后每周增加5 mg/kg,直至20~30 mg/(kg·d),并維持此劑量。試驗組加用左乙拉西坦片(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78,規(guī)格0.5 g)治療,初始劑量10 mg/(kg·d),后期每周增加10 mg/kg,逐漸增至20~40 mg/(kg·d),維持此劑量。兩組均用藥6個月。
(1)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抽取兩組3 ml 靜脈血,取得血清后,以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2)腦電圖狀況: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以美國尼高力公司生產的NicloetV32腦電圖儀檢測兩組腦電圖狀態(tài),可分為正常、邊緣狀態(tài)、輕度異常、中度異常和重度異常。(3)不良反應:觀察并記錄兩組腹瀉、嘔吐、疲乏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試驗組血清MMP-9、NSE、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注:MMP-9 為基質金屬蛋白酶-9,TNF-α 為腫瘤壞死因子-α,NSE 為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組別 例數(shù) MMP-9(ng/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試驗組 42 112.46±12.53 89.05±7.65對照組 42 114.35±12.69 94.18±7.88 t 0.687 3.027 P 0.494 0.003組別 例數(shù) NSE(μg/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試驗組 42 62.58±7.36 49.36±5.17對照組 42 63.45±7.51 54.36±5.23 t 0.536 4.406 P 0.593 0.000組別 例數(shù) TNF-α(μg/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試驗組 42 67.82±8.13 41.29±3.68對照組 42 67.25±8.09 46.62±4.15 t 0.322 6.228 P 0.748 0.000
治療前,兩組腦電圖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試驗組腦電圖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電圖狀況比較(例)
對照組出現(xiàn)1例腹瀉、2例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14%(3/42);試驗組出現(xiàn)2例腹瀉、3例疲乏,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90%(5/4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38,P=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