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
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是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活動·探究”單元整體教學以及“綜合性學習”的基礎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借鑒STEM教育多學科融合的形式,結合初中語文課程特點和跨學科發(fā)展趨勢而采取的新的學習方式。
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主要分為基于語文學科的項目化學習和融入語文活動的項目化學習兩種主要形式。“做一名演說家”項目化學習是基于語文學科而在教學中開展的項目化學習,是融合“學語文”的“知”和“用語文”的“行”的教與學的新型方式?!爸笔钦Z文學科知識,也是語文課程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行”是語文學科技能,也是語文課程落實的言語實踐。指向“知行合一”的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綜合“知行”均衡發(fā)展,構建知識圖譜,積累言語經驗;強化認知發(fā)展,注重語文實踐;內化核心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踐行“語言為本,文化為真”的“本真語文”教育主張。
以下課例是筆者依托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而開展的項目化學習,先后在三周時間內開展學習活動。課例從設計方案、任務驅動、實踐活動、項目管理等方面全面實施“知行合一”的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任務。
“做一名演說家”項目化學習,圍繞核心知識描述項目內容,構建知識圖譜,確立項目目標,指向“知行合一”完成驅動任務,建立自主學習和項目組學習兩種學習路徑,在項目管理中科學實施項目化學習。(見下頁表1)
表1 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方案
此項目化學習方案是以演講詞為核心知識,構建“演講知識”和“演說技能”為“知行合一”的知識圖譜,以“做一名演說家”為關鍵能力,以完成學習演講詞、撰寫演講稿、錄制演講視頻、參與演說為學習任務,以編制演講評價細則為“知”與“行”的橋梁,以視頻演講和現(xiàn)場演說為實踐成果,以學習總結和小論文為經驗成果,融通學科知識和綜合性活動的學習計劃。學習方案具有明確的“知行合一”目標指向,有以下特點:
第一,以“知”融“行”,“教學做”合一。方案以自主學習演講詞并總結特點為“知”,以撰寫演講稿并演講為“行”,將“演講知識”融入“演說技能”之中,注重項目活動,以“做”融通“教”與“學”,使學生既養(yǎng)成認知、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又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第二,以“知”敏“行”,提升思維品質。方案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將知識學習和語文實踐相融合,在知識學習中反思活動實踐,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問題、形成新知,將核心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構建知識圖譜,又以知識圖譜促進實踐經驗轉化為實踐策略,真正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中走向專業(yè)化學習,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促進學生的精神生長。
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載體。[1]項目化學習情境可分為現(xiàn)實情境和虛擬情境,學習形式可分為自主學習和項目組學習,教師需根據(jù)不同的情境和學習形式設計目標指向不同的驅動任務。
教者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自主閱讀搭建了自主學習演講詞的學習任務表,學生依據(jù)學習要求和任務表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自主學習第一步:四篇演講詞特點鮮明,風格各異。這固然是因為演講者的個性、職業(yè)、教育背景有所不同,但也與演講的針對對象關系密切,結合表2的欄目進行探究。
表2 演講詞影響因素表
自主學習第二步:演講的類型很多,但都應有鮮明的觀點、明確的態(tài)度、清晰的思路、充實的內容。結合表3探究這四篇演講詞的主要觀點,特別要關注演講者是怎樣圍繞觀點來設計思路、組織內容的。
表3 演講詞基本結構表
指向“知”的核心知識是演講詞的概念及其特點,借助表格來組織知識圖譜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也讓項目組管理大有所為。通過表格概括信息,比較分析特點,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讓核心知識系統(tǒng)化。同時,指向“知”的自主學習也為指向“行”的實踐活動服務,所以,教者引導學生梳理了演講稿標題和觀點的一致性規(guī)律,總結了演講詞開頭和結尾的基本寫法,構建了“知行合一”的知識圖譜。
教者以世界讀書日為活動情境,要求學生在世界讀書日發(fā)表演說,具體要求:請圍繞“讀書”主題撰寫演講稿,發(fā)表演說。教者在學生總結演講詞核心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結構化,規(guī)范地引導學生完成演講稿寫作任務。
第一步,擬寫標題。教者引導學生梳理已學的四篇演講詞的標題,明確模仿《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將觀點凝練為標題。第二步,讓演講更具針對性,需要拉近演講者與聽眾之間距離,并能即時互動。第三步,撰寫演講稿開頭,結合演講背景明確演講中心論點。學生根據(jù)演講稿標題,圍繞“讀書”主題,撰寫演講稿開頭。第四步,圍繞中心論點,擬寫主體提綱。第五步,圍繞中心論點,依據(jù)主體三層次,模仿四篇演講詞撰寫結尾。第六步,修改提綱,撰寫演講稿,要求在正文主體的三個層次中,充實自身讀書經歷、名人讀書名言及名人讀書故事,敘述要簡明,論述要充分。
項目組編制演講評價細則,實則是將“知行”融通的過程。
首先,項目組共同回顧了四篇演講詞的學習,總結演講詞的“針對性”“鮮明性”“說服力”“感染力”“口語化”等基本特征,并分析自己撰寫演講稿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究具體的演講技巧。
其次,組長組織成員編制評價細則,在分析、比較與綜合中編制項目化學習評價表?;疽匝葜v內容、演講技巧、演講語言、演講效果等維度作為一級指標評價,而在二級指標中進一步細分,并以賦分高低體現(xiàn)出撰寫演講稿的重點以及演講技巧的運用。項目組編制評價細則,既回顧了演講詞的知識,又提升了演講能力,融通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融合“知”與“行”。課堂學習中,為了檢測項目組演講評價細則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教者輔助學生現(xiàn)場演講,項目組根據(jù)評價細則評判,并做相應修改。
首先,“做一名演說家”的項目化學習的演說比賽創(chuàng)設了兩種情境,一種是虛擬演說情境,學生線上演說,將演說視頻展示在項目學習群中,依據(jù)項目組制訂的評價細則進行互助指導,互動評價,互幫共贏。
其次,班級舉行演說比賽。線上虛擬演說為課堂高質量的演說提供了項目化支撐。演說比賽則真實呈現(xiàn)了演講場景,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認知、合作、創(chuàng)新等關鍵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根據(jù)項目化學習的本義,綜合性是應有之義。[2]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情境中綜合學習并實踐是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的基本路徑,而綜合性學習和語文實踐活動則是學生“知行兼綜”的必由之路,也是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基的關鍵。
項目化學習的“知”是核心知識,如以“做一名演說家”項目化學習為例來分析,核心知識是演講詞。但如果為了分析并概括演講詞的基本特征而教學的話,這是為了知識而學習,不是項目化學習的目標指向,項目化學習的指向是“知行合一”,是在概念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標準及統(tǒng)編教材學習而形成的知識圖譜,將狹義的概念知識轉化為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結構和體系模型,“讓學生在‘用知識’的過程中‘學知識’”[3]。
核心知識是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是學生項目化學習中形成的演說素養(yǎng)。可見,項目化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自主學習和項目學習中主動構建核心知識,既概括了演講詞的基本特征,又在編制演說評價細則中將演講詞的基本特征與結構整合其中,形成撰寫演講稿的表達技能,并指導演說,最終形成演說素養(yǎng)。
低階學習是傳授知識的學習,深度學習是在自主與合作探究基礎上形成思辨成果的學習。項目化學習是以核心知識帶動高階思維,以高階思維推進深度學習的學習樣式。
項目化學習方案設計需要關注三個關鍵維度,即核心知識、高階思維和深度學習。如果說核心知識是“知”,那么高階思維與深度學習則為“行”。項目化學習沒有知識的講授過程,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和項目組實踐中重構核心知識,所以,不管是學習行為或者實踐活動,都是在“做中學”,這便是項目化學習的“行”。
項目化學習的“行”主要包括自主學習、自主實踐、項目合作、項目研討、成果展示、反思學習等活動,力求達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高階思維效果。比如在“大美音詩畫”的項目化學習中,“誦讀詩歌”環(huán)節(jié)是低階學習,而“賞析詩歌”環(huán)節(jié)則是在自主賞析的基礎上聯(lián)結“互動評析”和“教師點評”,將低階學習推進為深度學習,最后跨界融通為“音(吟誦詩歌)”“詩(欣賞詩歌)”“畫(書法作品或詩歌意境畫)”成果。這樣的項目化學習完全是在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和互助的項目組合作中完成的,成果展示則高度體現(xiàn)出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和書法繪畫等綜合素養(yǎng),變知識傳授為課程實踐,使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習慣。
項目化學習具有系統(tǒng)性,包含設計方案、核心知識、驅動任務、開展活動、評價學習、成果展示、項目管理等環(huán)節(jié),而項目管理是項目化學習系統(tǒng)中的驅動環(huán)節(jié),不管是任務驅動還是活動開展,項目管理都要做到“知行合一”,根據(jù)學習的差異性而調整探究問題或驅動任務,為每一名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深度介入做好引導。項目管理從管理者角度可分為自主管理、教師管理和項目組管理,從管理手段方面可分為線上管理和線下管理,從項目階段方面可分為前置管理、過程管理和終結管理。
教師采用線上形式的過程管理是常見的項目管理形式,如“做一名演說家”項目化學習的模擬演講環(huán)節(jié),項目要求每名學生在撰寫演講稿的基礎上錄制演講視頻上傳到項目學習群。教者不僅鼓勵學生上傳視頻,同時將項目組編制的演講評價細則上傳到學習群,指導學生結合演講評價細則修改演講稿、制作演講視頻,最終所有學生均上傳演講視頻。
項目管理不是單一的演講稿或對演講效果的評價,而是根據(jù)學生的項目學習調整項目實施和支撐項目學習深度開展的手段。有學生在學習總結中認為:“做一名演說家,談何容易!天賦也許會讓你占優(yōu)勢,但是自我努力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哪怕結果不如人愿,但潛移默化中,我超越了自己,這就是收獲。愿你走一步再走一步,認真做,大膽說,做自己人生的演說家!”可見,指向“知行合一”的語文學科項目化學習,可以濡染學生的精神底色,豐富語文學科的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