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栓
摘 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未來發(fā)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會對課堂教育質量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合理應用語言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本文主要對高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運用非常重要,它不僅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育質量以及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能夠采用豐富的語言結合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現狀
1.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教學語言存在不和諧
大多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往往比較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教學語言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其實良好教學語言的運用,在很大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興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語言上的合理運用,就會阻礙學生有效學習,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語言上的激勵,或采取幽默的語言進行講解知識,也會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死氣沉沉,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升。
2.教師對語言認識不足
絕大多數語文教師往往關注的是如何去完成教學任務,卻忽略了對語言的運用。一些教師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語言教學,也沒有去研究教學語言的作用,從而導致教學質量無法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教師如何努力,學生的學習質量仍舊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與語言有效性分析
1.設計導入語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首先要分析課堂內容,并積極利用課堂導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逐漸了解所學知識的背景。通過深度剖解相關素材,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2]。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天凈沙·秋思》為課堂導入,讓學生去體會人在遠離家鄉(xiāng)漂泊所產生的思歸之情,從而營造良好的氣氛。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舉出一些與秋天有關的詩句,并讓學生積極發(fā)言,然后順勢導入新課,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以及自己對秋天的理解,談談秋色、秋聲和秋味。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著更深刻的體會,讓學生能夠把握散文的語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2.利用教學語言,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
語文是一門與我們生活實際有密切關系的學科,很多課文都源于生活實際,并以生活人物為原型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并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相應的環(huán)境中去體會和學習,這樣可以有利于快速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學習《小狗包弟》這篇課文的時候,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回憶了與小狗包弟的生活,與描繪了與小狗包弟的情感,但是卻也寫出了自己迫于形勢將小狗包弟送入醫(yī)院進行解剖研究所產生的悔恨和無奈。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相同的經歷,談談自己對狗的認識,如果自己家養(yǎng)了狗,說說自己的體會[3]。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與作者之間能夠達成共鳴,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從而去深入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時也能夠對作者所采用的語言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3.善用引導性的教學語言
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導性,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作者描寫的是怎樣一個人?在他身上發(fā)生了哪些事情?你能分析作者筆下人物的性格嗎?談談我們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人,他們使這樣生活的?通過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聯合生活實際去思考和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夠主動去思考,從而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能得到提高。
4.規(guī)范課堂教學語言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行為以及語言在很大程度上不僅影響學生學習質量,還影響學生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規(guī)范課堂語言。通過采取積極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使得學生學習更加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樂觀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而如果教師所使用的語言比較固定,也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到枯燥,長此以往,還可能使得學生的性格比較呆板,思維不靈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的運用,既要保證語言的規(guī)范性,同時也要保證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和風趣性。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著重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對于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改進,并加以規(guī)范,時時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規(guī)范教學語言,通過語言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此提高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富. 新課程下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語言運用探析[J]. 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20(10):121.
[2] 張興玲. 提升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語言有效性的途徑分析[J]. 讀與寫,2020,17(12):122.
[3] 蔣小青. 挖掘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潛質[J]. 中學教學參考,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