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化建,李宗利,2,肖帥鵬,姚希望,張 寧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楊凌 712100; 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qū)農業(yè)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楊凌 712100)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其運行的環(huán)境影響,國內外專家已對其進行了大量研究[1-2]。對于在水環(huán)境中服役的混凝土而言,干濕循環(huán)作用對其性能的影響尤為顯著。Li等[3]通過理論推導和數值分析,探究得到了干濕循環(huán)條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遷移的主要機制。Zhang等[4]針對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混凝土干縮濕脹特性進行了實驗研究和理論模擬,得出混凝土內部相對濕度在干濕循環(huán)過程中發(fā)生周期性變化的結論。劉鵬等[5]通過模擬干濕環(huán)境,探究得到了干濕循環(huán)對混凝土內水分深度影響和混凝土平衡時間的影響。Chen等[6]的研究結果表明,經干濕循環(huán)作用后,混凝土動態(tài)彈性模量不斷減小并趨于穩(wěn)定,混凝土失重率不斷增加并逐漸變緩。Song等[7]研究了混凝土在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的收縮與徐變特性。
混凝土性能的演變規(guī)律,取決于其微觀結構的變化[8-9]。上述研究探究了干濕循環(huán)條件下的混凝土宏觀性能的演變規(guī)律,缺乏從微觀結構解釋混凝土在獨立干濕循環(huán)條件下的性能變化機理。國內外研究中,干濕循環(huán)作用往往伴隨在有害鹽分的侵蝕作用機理研究中,多位研究人員[10-14]通過試驗研究了干濕循環(huán)與侵蝕性介質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機理。結果表明,鹽蝕對混凝土的劣化影響顯著,但水除作為運輸介質外,水分從混凝土內逸出或吸水過程存在毛細管張力的循環(huán)變化,勢必引起混凝土微觀結構變化,水的循環(huán)作用是否對混凝土的劣化起到一定作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濕度含量本身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變形性能有影響[15-16]。綜上,對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下的混凝土劣化規(guī)律展開研究,并應用微觀檢測結果解釋其變化機理重要且必要。
因此,本文開展混凝土在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下的試驗研究,研究干濕循環(huán)作用對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的影響,分析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在干濕循環(huán)不同階段的強度變化規(guī)律,通過壓汞法測定孔隙率和孔隙結構,利用非金屬超聲檢測儀檢測超聲波速變化規(guī)律,以探討混凝土干濕循環(huán)的劣化機理,為水工混凝土薄壁結構精細分析、安全度評價提供理論支撐。
水泥采用陜西冀東水泥廠產“盾石”牌P·O 42.5R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28.78%(質量分數),其化學組成(質量分數,下同)和基本特性見表1。細骨料為陜西渭河砂場的天然中砂,表觀密度2.56 g/cm3,級配良好,細度模數2.75,含泥量1.2%(質量分數);粗骨料為陜西渭河卵石,粒徑5~20 mm,含泥量0.33%,表觀密度2.62 g/cm3,粗、細骨料有害物質含量都符合規(guī)范要求。粉煤灰采用河南藍科Ⅱ級粉煤灰,其化學組成和基本特性見表2。拌和用水選用自來水,滿足規(guī)范對混凝土試驗用水的要求;減水劑采用青島虹夏聚羧酸高效減水劑。
表1 水泥化學組成與基本特性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表2 粉煤灰化學組成與基本特性Table 2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y ash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用于干燥混凝土試件,溫度分辨率為1 ℃。電子天平用于測定干濕循環(huán)過程中混凝土試件的質量變化,精度為0.01 g。采用北京康科瑞公司生產的NM-4A非金屬超聲檢測分析儀測定干濕循環(huán)前后的超聲波速、波幅變化。采用美國Quantachrome公司生產的PoreMaster GT型(33/60)型壓汞儀測定干濕循環(huán)前后的孔隙率及孔隙結構,可測孔徑范圍為7 nm~1 000 μm。
制備70.7 mm×70.7 mm×70.7 mm的立方體混凝土試件,該尺寸雖不是混凝土標準試驗推薦尺寸,會產生一定的尺寸效應,但不影響研究的規(guī)律,這主要考慮到在試驗中盡可能降低溫度梯度以及便于與后續(xù)的水泥砂漿試驗作對比。粗骨料最大粒徑為20 mm,試樣尺寸大于最大骨料粒徑的3倍,滿足尺寸要求。拌和過程按《水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SL352—2006進行,試件澆筑成型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硬化期間水分蒸發(fā),24 h后拆模并移至標準養(yǎng)護室(溫度(20±2) ℃,相對濕度>95%)養(yǎng)護至28 d?;炷翉姸鹊燃壏謩e為C20、C30、C40、C50,配合比及主要參數見表3。
表3 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主要參數Table 3 Mix proportion and major parameters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s
由于試驗需求不同,各學者采用的干濕循環(huán)制度不盡相同[10-14,17]。綜合考慮試驗的可操作性、并便于試驗結果之間的對比,試驗制度定為6 d完成一次干濕循環(huán),將養(yǎng)護好的試件放入溫度為40 ℃(實際產生20 ℃溫差變化)的烘箱中60 h,取出后室溫冷卻12 h,再放入常溫的水中浸泡12 h,最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用保鮮膜包裹后靜置60 h,以上試驗為一個循環(huán)周期,進行循環(huán)試驗。譚聰等[18]的試驗結果表明,混凝土立方體試塊在水中浸泡12 h,吸水量基本達到飽和,再通過60 h的靜置,使其水分均勻。Zhang等[15]、韓進生等[19]開展的混凝土的最佳干燥機制試驗研究表明,混凝土在80 ℃以下僅脫去自由水,不會對混凝土微觀結構產生顯著影響。另外,在我國的西部地域,夏季的混凝土建筑物日溫差變化往往較大,20 ℃溫差變化時常出現?;谝陨蟽煞矫婵紤],本試驗采用40 ℃烘干法干燥。吸水后和干燥后試件內水分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干燥和吸水靜置完成后,試件內水分基本均勻。
圖1 吸水后和干燥后試件內水分分布情況Fig.1 Water distribution in the specimen after absorbing water and drying
將標準養(yǎng)護28 d的混凝土試件按照強度等級和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不同分為20組,每組6塊試件(3塊進行抗壓試驗,3塊進行劈裂抗拉試驗),其中4組作為對照組,16組作為試驗組。力學和物理參數結果按照試驗規(guī)程推薦方法取該組試驗結果的平均值。試驗前首先測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劈裂抗拉強度、超聲波波速等物理量,之后每干濕循環(huán)10次進行一次無損檢測和破壞性試驗,得到抗壓強度、劈裂抗拉強度、超聲波波速等試驗數據。本試驗擬干濕循環(huán)40次,歷時8個月。試驗過程中定時稱取混凝土的質量,劈裂抗拉試驗后截取壓汞試樣(將混凝土壓碎后,取與粗骨料緊密接觸的水泥砂漿塊,即包含界面層,并打磨掉四周棱角)進行壓汞實驗,得到混凝土在干濕循環(huán)不同階段的孔隙率及孔隙結構分布,通過分析試驗結果,探究干濕循環(huán)對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
為消除齡期不同引起的強度差異,在混凝土試件處于干濕循環(huán)過程時,相應同齡期的飽和試件始終在標準養(yǎng)護室養(yǎng)護,作為對照組。待混凝土試件達到預設干濕循環(huán)次數時才將試件取出,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進行強度測定。
相對抗壓強度隨干濕循環(huán)次數變化規(guī)律如圖2所示(其中相對抗壓強度為干濕循環(huán)后的抗壓強度與同齡期標準養(yǎng)護后飽和抗壓強度的比值)??梢钥闯?,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總體上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多,相對抗壓強度先升高(增強階段)后降低(退化階段)。略有不同的是C40、C50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在干濕循環(huán)20次左右達到最大值,然后減??;C20、C30低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在10個循環(huán)左右達到最大值,然后減小?;炷翉姸鹊燃壴礁?,其相對抗壓強度增幅越大,C20、C30、C40、C50混凝土的最大值分別增加了8.91%、9.82%、12.98%、14.14%。在退化階段,特別是40個干濕循環(huán)后,與退化階段初期相比,混凝土相對抗壓強度降幅更大,C20、C30、C40、C50混凝土分別下降了13.33%、12.47%、8.45%、6.58%。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干濕循環(huán)對抗壓強度的影響,且強度等級愈高的混凝土抵抗干濕循環(huán)作用的能力越強。
圖2 干濕循環(huán)作用對混凝土相對抗壓強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rying-wetting cycles on relativ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圖3顯示了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混凝土的相對劈裂抗拉強度(定義同相對抗壓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與相對抗壓強度變化規(guī)律基本相同。在干濕循環(huán)10次左右達到最大值,然后減小?;炷翉姸鹊燃壴礁?,其相對劈裂抗拉強度增幅越大,C20、C30、C40、C50混凝土的最大值分別增加了1.04%、1.46%、2.00%、2.50%。在退化階段,特別是40個干濕循環(huán)后,與退化階段初期相比,混凝土相對劈裂抗拉強度與抗壓強度相比,各強度等級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強度衰減的更為顯著,C20、C30、C40、C50混凝土分別下降了25.93%、23.06%、20.59%、19.03%,說明劈裂抗拉強度對混凝土損傷更為敏感。
圖3 干濕循環(huán)作用對混凝土相對劈裂抗拉強度的影響Fig.3 Effect of drying-wetting cycles on relative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干濕循環(huán)過程中混凝土強度變化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未水化水泥顆粒繼續(xù)水化,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實度,對混凝土強度具有增強效應[15,19-20]。另一方面,混凝土在干濕交替的環(huán)境中,干燥過程由于水蒸氣壓力差的存在,氣體向外逸出,使混凝土內部孔隙進一步擴大甚至導致新的孔隙與缺陷產生;濕潤過程由于毛細壓力的存在,環(huán)境中的水分進入混凝土內部孔隙,造成孔隙膨脹,因此不斷的干濕循環(huán)必然導致損傷的進一步加大,對混凝土強度有削弱效應。干濕循環(huán)初期,混凝土中的水化作用占據主導地位,強度略有提高,隨著干濕循環(huán)的進行,水化反應減弱,干濕循環(huán)作用占主導,其強度開始下降。對于等級高的混凝土,由于水膠比相對較小,其水化程度較等級低的混凝土小,干濕循環(huán)初期強度增加幅度大;同時等級高的混凝土,也表現為初始缺陷少、強度相對大,其后期干濕循環(huán)損傷也相對較小。
試驗采用非金屬超聲檢測分析儀測得試件的初始波速、波幅和一定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試件的波速和波幅,得到各組混凝土超聲波速和超聲波幅隨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4、圖5所示。
圖4 干濕循環(huán)對混凝土超聲波速的影響Fig.4 Effect of wetting-drying cycles on ultrasonic wave velocity of concrete
圖5 干濕循環(huán)對混凝土超聲波振幅的影響Fig.5 Effect of drying-wetting cycles on ultrasonic amplitude of concrete
圖4表明,干濕循環(huán)前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的超聲波速呈規(guī)律性變化,強度等級越高,波速越大;在同一干濕循環(huán)階段,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亦表現出規(guī)律性的變化趨勢,強度等級越高,波速越大。經干濕循環(huán)作用后,混凝土超聲波速變化顯著,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呈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即隨著干濕循環(huán)的進行,超聲波速先略有增加后減小。干濕循環(huán)40次后,各強度等級的混凝土超聲波速達到最小值,較初始值分別減小了4.75%、4.54%、2.72%、2.39%。超聲波速的減小表明混凝土內部出現微裂紋等缺陷。
混凝土的超聲波速不是唯一反映混凝土內部損傷的參數。超聲波振幅也是超聲波檢測的主要參數之一,波幅代表聲能的大小,當穿過混凝土內部缺陷時,缺陷會吸收波能量或者對波進行散射以及擴散等衰減波能量,造成波幅的減小,因此波幅越大,能量損耗越少,表明混凝土內部越密實。由圖5可以看出,干濕循環(huán)后混凝土的超聲波波幅大于干濕循環(huán)前的波幅,說明干濕循環(huán)后混凝土固相的密實度是提高的,這對于混凝土強度有增強作用。
壓汞法測孔是混凝土微觀結構分析中的常用方法[21]。以C30混凝土為例說明孔結構變化規(guī)律,各組試樣中孔結構基本參數如表4所示。
表4 壓汞法孔結構基本參數(C30)Table 4 Basic parameters of pore structure of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C30)
由表4可知,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下的混凝土試樣內部孔結構發(fā)生明顯變化??紫堵屎涂紫犊傮w積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即隨著干濕循環(huán)過程的進行,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體積呈現先減小后增大的趨勢,這恰好解釋了混凝土抗壓強度先增大后減小的現象。而其孔隙總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也與抗壓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一致,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化趨勢。當干濕循環(huán)超過10次后,混凝土試樣孔隙率和孔體積增加,孔的面積卻減小,表明試樣內部孔徑增大,但孔的數量減少,即呈粗化狀態(tài),有劣化的趨勢。雖然壓汞法無法測出孔的數量和孔徑大小,但是從平均孔徑值和中值孔徑值可以間接說明孔的變化。從表4展示的結果來看,隨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平均孔徑和中值孔徑先減小后增大,表明混凝土在干濕交替的環(huán)境中,其內部孔的大小也經歷了先減小后增大的變化。
孔結構基本參數可以較好的表征混凝土在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的變化,混凝土孔徑分布也是不可或缺的表征方法。圖6為混凝土不同干濕循環(huán)階段各孔徑對應的孔所占有的體積,圖中的峰值點代表最可幾孔徑(峰值孔徑)。在干濕循環(huán)的不同階段,混凝土的孔徑分布曲線均呈現出一個主峰,一個次峰,若干小峰的分布狀態(tài)。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混凝土試樣的最可幾孔徑首先向小孔端移動,然后往大孔端漂移,孔徑出現粗化特征。
圖6 不同干濕循環(huán)階段的孔徑分布(C30)Fig.6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drying-wetting cycles (C30)
參照我國著名混凝土科學家吳中偉等[22]提出的孔的分類方法將試樣的孔徑分布進行整理,如表5所示。
表5 混凝土不同干濕循環(huán)階段各類孔所占百分比(C30)Table 5 Percentage of various types of holes in concrete at different drying-wetting cycles (C30)
通過表5可知,混凝土試樣中各類孔所占的百分比隨循環(huán)次數發(fā)生明顯變化。在干濕循環(huán)初期,未水化水泥顆粒繼續(xù)水化占據主導地位,水化產物填充了原始的大孔隙,導致有害孔和多害孔所占的比例減小,而無害孔和少害孔的比例增加;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干濕循環(huán)引起的損傷不斷積累,使得混凝土有害孔和多害孔所占的比例開始增加,無害孔和少害孔減少。顯然,在干濕交替環(huán)境中,混凝土內部孔結構首先發(fā)生優(yōu)化,然后開始劣化,這必然會給混凝土的宏觀性能帶來影響,也就導致了干濕循環(huán)后期混凝土強度的損失。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導致其在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的強度變化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其孔結構存在差異,為說明高強度等級混凝土的孔結構變化規(guī)律,對C40混凝土開展壓汞實驗,其孔結構基本參數如表6。
表6 壓汞法孔結構基本參數(C40)Table 6 Basic parameters of pore structure of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C40)
由表6可知,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加,C40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體積也表現出先減小后增大的變化趨勢,平均孔徑、中值孔徑、峰值孔徑等特征孔徑的變化規(guī)律亦是如此。因此,在干濕循環(huán)過程中,無論混凝土強度等級的高低,其孔結構都是先得到優(yōu)化而后劣化。稍有不同的是,C40混凝土在干濕循環(huán)20次后才開始劣化,這說明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抵抗干濕循環(huán)作用的能力強。
(1)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多,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相對強度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先升高后降低;相對劈裂抗拉強度較抗壓強度衰減更為顯著,說明劈裂抗拉強度對混凝土內部損傷更為敏感。
(2)干濕循環(huán)作用后,混凝土超聲波速變化顯著,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呈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隨著干濕循環(huán)的進行,超聲波速先略有增加而后減小;超聲波幅則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多而增大。
(3)孔隙率、孔隙總體積、平均孔徑、中值孔徑、最可幾孔徑均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即隨著干濕循環(huán)次數的增多,先減小后增大,最終表現出孔徑粗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