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杜廣鵬
濟南市中心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3
糖尿病的成因較為復雜,主要是由于遺傳或環(huán)境因素導致胰島素作用發(fā)生障礙或者其分泌出現(xiàn)缺陷,引發(fā)病人高血糖的一種代謝性紊亂疾病。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癥狀是患者口渴、乏力,給予患者循證護理能幫助患者提高臨床效果[1]。本文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應(yīng)用循證護理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59~76歲,平均(67.88±5.98)歲;研究組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59~78歲,平均(68.45±±5.28)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無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指導改善其生活習慣,多吃高纖維類的食物,指導患者用藥等。研究組行循證護理:① 提出問題:按照以往的工作經(jīng)驗對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并提出護理中的問題及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法。②觀察病情:根據(jù)護理方案嚴格實施護理干預(yù),監(jiān)測、記錄患者血糖情況,對護理方案進一步改善,增強護理針對性。③飲食護理干預(yù):指導患者定時定量的飲食,控制高碳水化合物,不能吃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④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采取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交流,充分獲得患者的信任,盡可能的緩解或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等情緒,幫助患者提升治療的信心。⑤做好健康、運動指導:給患者講解相關(guān)的疾病知識,對患者進行基礎(chǔ)知識教育,使患者了解、掌握與糖尿病相關(guān)的常識。為患者制定運動方案,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可按照患者喜好打太極、跑步等。
1.3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的血糖)情況及護理效果,顯效:患者癥狀全部消失,血糖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癥狀、血糖得到一定改善;無效:患者癥狀、血糖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在不斷加重。
2.1兩組護理前后的血糖情況 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6.21±1.02)mmol/L、餐后2h的血糖(6.53±0.23)mmol/L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情況
2.2兩組護理效果
研究組護理顯效35例、有效22例、無效3例,護理總有效率95.00%,對照組顯效30例、有效20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3.33%,研究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
老年2型糖尿病屬于慢性的疾病,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可幫助患者提高臨床治療、護理效果,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主要干預(yù)患者心理、飲食,患者血糖雖可得到緩解,但護理系統(tǒng)性、針對性不足,所以需采取新的護理模式[2]。為探討老年2型糖尿病應(yīng)用循證護理臨床效果,本文針對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護理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83.33%,差異具統(tǒng)計意義;且研究組空腹血糖(6.21±1.02)mmol/L、餐后2h的血糖(6.53±0.23)mmol/L比對照組低,差異具統(tǒng)計意義,說明老年2型糖尿病應(yīng)用循證護理臨床效果顯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循證護理是目前臨床上新型的護理方法,以最科學、最新、價值較好的核心內(nèi)容為研究依據(jù),并結(jié)合護理人員以往工作經(jīng)驗制定的針對性、全面性較強的護理模式[3]。循證護理可以緩解患者心理的壓力,降低心理的負擔,增強患者對實施治療的信心,促使患者以放松心態(tài)面對、接受疾病,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降低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事件,強化治療效果。且因糖尿病患者治療時間較長,給予其循證護理可以明確糖尿病給患者心理帶來的影響,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4]。同時,循證護理符合臨床護理的模式,而且還適應(yīng)社會的需求,將其應(yīng)用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可以使患者的各種需求均得到滿足,使患者的心理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提升護理質(zhì)量[5-6]。
總而言之,老年2型糖尿病應(yīng)用循證護理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得臨床中廣泛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