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
(延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延安,716000)
蕁麻疹主要是患者皮膚及其黏膜小血管擴張,進而增加其滲透性,導致患者局部出現水腫現象,而慢性蕁麻疹時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該疾病主要特點為蕁麻疹易反復,通常情況下病程往往在6周以上且每周最少發(fā)病兩次,另外,在慢性蕁麻疹患者中年輕人居多,并且女性發(fā)病率遠高于男性,由于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病機制復雜,致敏源較多并且發(fā)現難度大,所以患者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甚至部門患者病程高達幾年[1]。該疾病發(fā)病期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皮疹、瘙癢等等,對其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影響,據相關資料顯示,由于慢性蕁麻疹病因繁雜,有80%左右患者不能明確致病因,毫無疑問這樣勢必會增加臨床治療難度,之前慢性蕁麻疹使用抗組胺藥物進行治療,然而患者一旦停藥則會復發(fā),并不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慢性蕁麻疹需要長時間治療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御措施,如若經過治療日常生活中不加以預防不僅會導致病情加劇,同時還是增加復發(fā)幾率,為此要想緩解患者病情,應該將臨床治療與護理有機融合,但是以往常規(guī)護護理效果并不顯著,應在發(fā)病期間采取個性化護理為不同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內容。
1.1 研究對象隨機選擇我院90名慢性蕁麻疹患者研究,并根據其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中各有患者45名,其中男性患者34名,女性患者56名?;颊吣挲g均在2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17±2.38)歲,病程在8個月至12年,平均病程為(5.79±1.28)年。納入標準:無明顯發(fā)病誘因,主要癥狀以皮膚為主,每天蕁麻疹發(fā)作并伴有皮膚瘙癢,發(fā)作時間在24小時以上,持續(xù)6周及以上;未發(fā)現較為嚴重的全身癥狀;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孕婦或哺乳期婦女除外;合并有嚴重的臟器類疾??;伴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并服用治療藥物;語言障礙或患有精神類疾??;依從性差,不能遵醫(yī)囑用藥。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使用左西替利嗪及卡介菌多糖核酸進行聯合治療,劑量如下:左西替利嗪每日一次,每次5mg,溫水飯后送服,另外卡介菌多糖核酸每間隔兩天肌肉注射一次,每次1mg。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患者入院時予以簡單的健康宣傳教育,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發(fā)展狀況,按照醫(yī)囑內容嚴格進行治療。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根據其實際狀況開展相應的心理疏導,為患者耐心講解慢性蕁麻疹發(fā)病原因以及治療方式,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通過傾聽舒緩音樂、看書、讀報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或者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緩解其不良情緒,不斷提升其治療信心。2.健康生活指導,患者生活一定要規(guī)律,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同時確保機體健康,促使其快速適應寒熱變化,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衛(wèi)生及清潔度,及時更換被褥及床單,確保其干凈整潔,同時盡可能避免蚊蟲叮咬 ;禁止養(yǎng)貓狗等寵物,避免動物毛屑產生的刺激;減少使用染發(fā)劑以及添加各種香料的肥皂、沐浴露,出門戴口罩避免灰塵及花粉吸入過多而對皮膚產生刺激引發(fā)蕁麻疹;切不可直接在太陽下暴曬,避免病情加重[2]。此外,定時通風換氣,保持房間內通風良好,另外應該注意,在通風時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引發(fā)其他疾病,控制好房間內內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在24℃左右,濕度在65%左右最佳。3.皮膚護理:針對那些皮膚瘙癢極為嚴重的患者,按照醫(yī)囑使用止癢水緩解患者痛苦,將適量止癢水涂抹于瘙癢處,切不可大力抓撓,也不可能使用溫度過高的熱水燙洗患處;另外,勤洗手和修剪指標,以免抓撓后損壞皮膚而產生感染,除此之外,盡可能穿著棉質衣物,同時確保衣物的透氣性,避免硬質衣物摩擦增加皮膚敏感性[3]。4.飲食護理,飲食習慣對慢性蕁麻疹發(fā)病產生了一定影響,某些食物可能會產生刺激作用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蕁麻疹,然而每個人所食用的食物并不一致,所以那些正處于慢性蕁麻疹發(fā)病期或者未找到引發(fā)疾病原因的患者盡可能減少使用那些含有那些添加劑的食物,另外,患者可以檢測自身過敏源,清楚的知道自己對怎樣的食物過敏,避免食用引發(fā)過敏的食物,慢性蕁麻疹患者在生活中可以多進食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盡可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補充維生素C,減少水腫現象的發(fā)生,緩解慢性蕁麻疹癥狀[4]。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瘙癢消失時間及治療時間、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前后SAS評分、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及病情控制評分進行觀察,并結合觀察結果予以全面系統(tǒng)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通過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對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77.78%,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差異明顯(p<0.05),故而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對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6.67%,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56%,高于對照組患者,并且兩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故而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對兩組患者瘙癢消失時間及治療時間進行分析對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瘙癢消失時間以及治療時間都短于對照組患者,并且兩組之間差異較大(p<0.05),故而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分析對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未發(fā)現明顯差異(p>0.05),為此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并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差異明顯(p<0.05),為此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表5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進行分析對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未發(fā)現明顯差異(p>0.05),所以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均有所下降且低于護理前,但是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差異明顯(p<0.05),所以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表6 對兩組患者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及病情控制評分進行分析對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評分以及病情控制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并且兩組之間差異較為明顯(p<0.05),所以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慢性蕁麻疹是臨床中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皮膚病,病情發(fā)展不同,患者患處瘙癢程度也就存在一定差異,蕁麻疹瘙癢一般集中在面部或者四肢,倘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病情則會迅速發(fā)展在極短時間內就會改變患者的面貌,加之該疾病發(fā)病機制并不明確,發(fā)病率大幅度上升[5]。慢性蕁麻疹不僅影響患者學習、生活和工作,同時大大降低其生活質量,就當前情況而言,慢性蕁麻疹并沒有根治的特效藥,往往使用左旋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的左旋體等進行治療,其中左旋西替利嗪副作用比較小,基本不會出現嗜睡、心律不齊等狀況,逐步成為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首選藥物。
從中醫(yī)學的角度來說,蕁麻疹也叫做癮疹,通常為突然性發(fā)作,同時出現患處皮膚呈鮮紅色,瘙癢卻不疼痛、、病情反復等特點,尤其是進入春冬季節(jié)好發(fā)人群大量增加,往往臨床癥狀持續(xù)3個月以上則為慢性蕁麻疹,盡管不會威脅患者生活健康,但是易反復再加上部分患者瘙癢難忍,在帶來身體折磨的同時,影響其心理健康,一般慢性蕁麻疹未得到有效控制影響患者容貌時,他們會有此產生自卑、緊張及焦慮等不良心理。
慢性蕁麻疹發(fā)病期的護理工作與治療同等重要,然而以往常規(guī)護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真實需求,不僅影響患者快速康復,同時對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產生了抑制作用,故而現在已經不再提倡針對慢性蕁麻疹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而個性化護理圍繞患者實際需求進行全面治療和指導,結合患者實際狀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旨在為患者提供高效、高質、全方位的護理服務,確保其早日康復。另外,個性化護理方案制定時會綜合各方面因素,為其制定更加全面的護理方案,并且個性化護理始終堅持以患者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從生理及心理兩方面出發(fā)進行護理,將人文關懷最大限度的展現出來,人文關懷可以有效減輕疾病對患者帶來的壓力,增強克服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康復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護理人員以人文的精神、態(tài)度關愛患者的生命、需求與人格,除了要保證對患者診療技術、服務水平,對患者提供精神、文化層面的服務也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個性護理組中患者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以安慰性、鼓勵性的語言與患者交流,對于不同的患者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幫助患者適當的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做到認真傾聽,從而提高患者對醫(yī)療工作的信心與認可,與克服疾病的信心,進而達到疏導患者不良情緒的目的。由此可見,慢性蕁麻疹患者一邊需要通過藥物治療緩解其臨床癥狀,同時還應該進行適當護理干預,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激發(fā)患者治療積極性,提高臨床治療的整體效果。
總而言之,將個性化護理運用于慢性蕁麻疹患者臨床護理工作當中,可全面提高患者患者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縮短瘙癢時間,疏導不良情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緩和緊張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