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任桂瑾 蔡雄春
因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需要,2020年青少年“云上科學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分營以“直播+錄播”的方式組織實施,涉及“名家大師面對面”“線上科學實踐”“走進實驗室”“云游校園”和“朋輩交流”5類21項活動,努力把科學的藝術性和生活化呈現(xiàn)給營員??茖W營圍繞中國農業(yè)歷史、大學精神與文化、生命科學前沿、動物科學與生活、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土壤與生態(tài)、觀賞植物等內容開展名師講壇,使營員感悟科學精神;以中國農業(yè)歷史博物館、黃土高原侵蝕與旱地農業(yè)國家重點實驗室、旱區(qū)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為云游主體,使營員領略科學魅力;開展花草世界、茶的前世今生、家庭食品小課堂、現(xiàn)代牧業(yè)揭秘、奇妙的昆蟲世界等線上實踐課堂,讓營員體驗學科特色和大學文化;組織破冰之旅、優(yōu)秀朋輩面對面、大學專業(yè)揭秘、科學營腦王爭霸賽和聯(lián)歡晚會等活動,讓營員零距離感受大學生活。其中,通過“茶的前世今生”活動,營員不僅能學到有關茶的知識,更能從茶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到生命的意義。
活動概況
茶,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飲品,據傳自神農氏時期就有煮茶解毒的故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也是茶的故鄉(xiāng)。從古至今,茶的使用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藥用、食用再到飲用,從煮茶、點茶再到泡茶,變化的過程與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當今社會,茶依然是中國最為流行的飲品,六大茶類代表著不同地域的茶樹品種差異、加工工藝差別和文化特色,茶湯也有明顯區(qū)別,風味各具特點。形成這些不同的核心因素,是加工過程中茶葉所含茶多酚含量的變化。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感悟茶的‘前世文化,探索茶的‘今生科學”。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講述中國茶葉歷史、茶葉分類與加工工藝、六大茶類的最佳沖泡方法,引導營員觀察與品鑒不同茶湯的色與味??茖W營提前向營員發(fā)放了專屬科普實驗包,營員通過化學方法測定不同的茶葉種類、浸泡水溫和浸泡時間下茶多酚含量的差異。通過活動,營員在感受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體會生活中的科學,實現(xiàn)文化自信與科學感悟并重。
活動內容
茶文化課堂
目標:引導營員了解茶文化的內涵與外延、飲茶歷史的起源和演變,以及傳承茶文化的重要意義等。
形式:邀請茶學專業(yè)教師制作課程視頻,編寫茶學知識手冊;營員線上觀看錄播,線下學習知識手冊。
所需設備及材料:線上科普實踐課程視頻。
茶科學課堂
目標:引導營員學習茶葉分類的依據和六大茶類特點和形態(tài)、顏色、口感上的區(qū)別,以及內在物質的不同。
形式:邀請茶學專業(yè)教師制作課程視頻,編寫茶學知識手冊;營員線上觀看錄播,線下學習知識手冊。
所需設備及材料:線上科普實踐課程視頻,科普實驗工具包A——茶葉套裝(六大茶類的代表茶葉)。
茶葉沖泡體驗與風味品鑒
目標:引導營員學習蓋碗茶沖泡茶藝步驟和飲茶禮儀文化。
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邀請專業(yè)教師演示蓋碗茶沖泡茶藝,介紹沖泡技巧并介紹飲茶文化,把整個過程制作成視頻課程供營員線上學習;營員利用科普實驗工具包中提供的蓋碗茶具和六大茶類的代表茶葉體驗茶葉沖泡與風味品鑒,在實踐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所需設備及材料:線上科普實踐課程視頻,科普實驗工具包A——茶葉套裝,科普實驗工具包B——蓋碗茶具,白開水。
茶多酚的浸出和測定
目標:引導營員通過“先品后測”,品鑒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的不同,并設計對比實驗讓營員探究口感不同的原因。
形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提前錄制好的課程視頻作為實驗示范,營員跟隨課程在線下動手實驗操作。
將等量(10g)的六大茶類用同一溫度的水(沸水)沖泡相同時間(5分鐘),隨后利用福林酚試劑與多酚反應顯色原理,測定六大茶類中的茶多酚含量。通過實驗,讓營員直觀感受到不同品類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的差異,引導營員思考是加工工藝中的哪一環(huán)節(jié)導致了茶多酚含量的差異。
鼓勵營員將等量(10g)同一茶類分別用不同溫度的水(沸水、70℃、室溫)沖泡不同時間(2分鐘、5分鐘、10分鐘、30分鐘),再次用福林酚試劑測定茶多酚含量。通過實驗,引導營員思考不同浸出條件下同一類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差異是否會帶來口感上的差異。
所需設備及材料:線上科普實踐課程視頻,科普實驗工具包A——茶葉套裝,科普實驗工具包B——蓋碗茶具,科普實驗工具包C——科學實驗器材(50mL塑料燒杯6個、10mL塑料量瓶1個、5mL塑料試管6支、1mL塑料滴管8支、福林酚顯色劑2mL),白開水。
活動特色
以歷史文化故事導入課程,增強課程吸引力
主講教師利用茶的歷史故事生動講述茶葉發(fā)展及種類,有效提高了營員的學習積極性。濃縮精簡錄播課程內容,加快課程節(jié)奏,營員對感興趣的話題可通過彈幕交流,互動熱烈,相比于現(xiàn)場知識傳授,可以讓營員更多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有利于后續(xù)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完善。
把生活中的科學原理引入實驗,強化活動趣味性讓營員觀察、動手、品鑒,通過生活化體驗建立起與課程內容的共鳴,再提出問題,引發(fā)營員思考不同茶葉風味的差異,明確后續(xù)實驗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以目標導向教學方法,提升活動科普效果。此外,活動還設置附加題——不同水溫和浸泡時間對茶多酚浸出含量的影響,進一步激發(fā)營員深入探究的好奇心。
站在學生的角度優(yōu)化活動全要素,提升營員體驗感努力打造“顏值即正義”的科普實驗包,選取學校主色調作為配色方案,以青年人最喜愛的國風素描表現(xiàn)活動主題,設計了3個科普實驗工具包共42件工具,讓營員對實驗包一見鐘情,提升做實驗的體驗感。
突出自主學習,鼓勵交流分享,鞏固強化學習成效主體課程由專業(yè)教師提前錄制,實驗部分分步驟、分環(huán)節(jié)講解,營員可利用科普實驗包進行同步操作,重點環(huán)節(jié)可暫停重復觀看,營員可自己把握學習進度,反饋極佳。課程結束后,鼓勵各組營員積極合作制作成果展示視頻,引導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知識分享與互助,增強營員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團隊凝聚力。另外,活動設置附加分,鼓勵營員與家長分享交流,用家庭品茶會鞏固課程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