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劉學軍 張洪花
山東省沂源縣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沂源 256100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該病一般同時累及皮膚和神經,來勢急驟、疼痛難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據報道約有30%~50%的患者可遺留數月-數年之久的頑固性神經痛[1]。因此,及時、有效、快速地消除皮損,緩解疼痛是治療帶狀皰疹的首要任務。筆者自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帶狀皰疹 48例,采用梅花針叩刺、拔罐、神燈照射結合中藥外敷綜合治療,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病人均來自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針推科門診及住院病例。共入組78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46例;治療組48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男19例,女29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6歲,平均(47.55+-15.71)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5天,平均(4.14+-1.12)天。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5歲,平均(46.91+-12.42)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5天,平均(3.76+-1.08)天。經統(tǒng)計學比較,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確診:(1)皮疹出現前常先有皮膚刺痛或燒灼感;(2)皮損多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常呈帶狀分布,重者可破潰成片,發(fā)于頭面五官部位者病情往往較重;(3)自覺疼痛明顯,可有難以忍受的劇痛或在皮疹消退后出現后遺神經疼痛。
1.3納入標準 (1)符合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在皰疹出現三天內就診;(2)年齡在18~70歲之間者,未經抗病毒及止痛治療者;(3)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接受本研究的各種治療方法,并能夠服從研究組安排者。
2.1治療組操作方法 (1)刺絡拔罐: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患處,在皰疹分布區(qū)域及周圍2~3cm正常皮膚局部碘伏常規(guī)消毒,用消毒后的梅花針叩刺,先叩刺皰疹周圍2~3cm正常皮膚,圍繞皰疹四周叩刺,以微微出血為度,然后叩刺各簇水泡群間皮膚,以局部微滲血為度,繼而叩刺各簇水泡,注意用消毒棉棒及時將泡水拭去,然后選擇大小合適的消毒玻璃罐,用閃火法迅速吸拔在刺絡部位及病損處,留罐5-10分鐘,出血及滲出液5~10Ml,以血出如常或血盡為止。取罐后,仍將未拔罐部位用梅花針繼續(xù)操作,再行拔罐,務必使整個皰疹區(qū)全部吸拔一遍。將污血拭去,用碘伏消毒。
(2)神燈照射:距離皮膚20~30cm,照射皰疹及周圍皮膚,時間在30~60分鐘,以創(chuàng)面不再出血及滲出,創(chuàng)面干燥為度。
(3)藥物外敷:藥物由雄黃、明礬各10g,琥珀3g,蜈蚣3條,共研細末,用小磨香油適量,調成糊狀,敷于患處,每日一次。
2.2對照組 采用刺絡拔罐及局部神燈照射,不采用中藥外敷。兩組均每日治療一次,3日為一療程,3日后視皰疹恢復情況,可以隔日治療一次。治療5次后評定療效。
3.1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皮疹消退,疼痛消失,臨床體征消失;好轉:皮疹消退50%以上,疼痛明顯減輕;無效:皮疹消退20%以內,疼痛未減輕。止皰:再無新的水泡出現為準;結痂:水泡全部干枯結痂;后遺神經痛:皮疹消失,一月后在皰疹區(qū)域及周圍仍有神經痛。
3.2治療結果
表1 兩組帶狀皰疹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率87.5%,對照組治愈率73.3%,經統(tǒng)計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帶狀皰疹祖國醫(yī)學又稱為“蛇串瘡”、“蛇丹”、“纏腰火丹”等,其發(fā)病多在機體功能減退,免疫機能低下的狀態(tài)下,感受風火或濕毒之邪,與情志、飲食、起居失常等因素有關。七情內傷,肝郁化火;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致脾經濕熱蘊結,復感火熱時毒,浸淫肌膚、經絡而發(fā)為皰疹;濕毒阻遏經絡,不通則痛,故臨床先期表現為劇烈疼痛。帶狀皰疹主要臨床特征為發(fā)病急驟,患部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累如串珠,常沿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嚴重者可破潰成片。目前,西醫(yī)多用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及止痛藥物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皰疹消散時間長,后遺神經痛比例高,患者痛苦。
《靈樞.官針》云:“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是淺刺體表瘀血之小絡脈,使其出血的方法。以梅花針先扣刺周圍健康皮膚及水泡群間皮膚,屬圍刺法范疇,其源于《靈樞.官針》之“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刺左右前后可防止毒邪外延,刺中央可散結止痛。既可提高局部免疫能力,又能提高機體痛閾,增強機體對疼痛的耐受。根據“盛則瀉之,宛陳則除之”的原則,用梅花針扣刺皮部,能刺激經絡系統(tǒng)使局部氣血疏通,可使瘀滯毒邪得以出路,引邪外出,祛瘀生新;拔罐法通過吸拔產生的負壓作用,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可令毒血之血出務盡,邪隨血出,氣血調達,亦可促進局部新陳代謝,提高自身免疫力;神燈照射,類似于灸法作用,能對急性炎性反應造成的滲出和水腫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可加速皰疹的吸收、結痂,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亦可提高免疫能力[2]。同時,使局部創(chuàng)面不再出血及滲出,以創(chuàng)面干燥為度,可有效防止炎癥,并利于中藥外敷;外敷之藥物,可瀉火涼血止痛。
治療組采用刺絡拔罐、神燈照射、中藥外敷作用于病灶局部,通過協同作用,直搗病灶,有效阻止毒邪外擴,直接消除皰疹病毒之感染,防止繼發(fā)感染,消除神經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標本兼治,可在短期內消除水泡,有效地緩解疼痛,其后遺神經痛發(fā)生率低。同時避免了大劑量用藥對人體的不良反應,可操作性強,療效確切,臨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