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華 李發(fā)俊 李金珠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昆山 215300
人工氣道屬于重癥患者常見的一種療法,在生理氣道和氣體氣源間構建連接,解除患者的呼吸困難,高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改善缺氧[1]。在人工氣道創(chuàng)建后,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因此需針對性護理。氣道濕化是利用微粒分子明顯增加氣道濕度,確保高水分氣體可進入氣道,而稀釋痰液、維持纖毛運動[2]。
1.1臨床資料 對2018年2月-2020年4月的60例重癥患者做分組(隨機數(shù)表法)研究,分為甲組同乙組,兩組30均例患者。25-73歲/(48.52±4.25)歲。女31例、男29例。兩組基線資料P>0.05。
1.2方法 患者濕化液的選擇原則:臨床中較常用的濕化液是蒸餾水、生理鹽水,有文獻證實,0.45%生理鹽水的濕化效果比較理想。蒸餾水對黏液的稀釋效應比較強,但相應的刺激性要高于生理鹽水。因此,在氣道濕化中,要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濕化液。分泌物多、痰液黏稠的患者,選擇蒸餾水;分泌物情況穩(wěn)定后,選擇0.45%生理鹽水。乙組間斷性注射器推注濕化液進行氣道濕化:通過一次性注射器抽濕化液(2-3ml),沿管壁緩慢的注入。如果患者的痰液黏稠,就是適當增加濕化處理的頻次。患者吸痰中,如果痰液黏稠,可脫去針頭進行處理?;颊呶鼩鈺r,沿導管壁緩慢的注入濕化液,而稀釋痰液。甲組持續(xù)氣道濕化:微量泵條持續(xù)氣道濕化,250ml的生理鹽水(0.45%)經泵條同霧化器連接進行持續(xù)持續(xù)濕化,穩(wěn)定把濕化液緩慢的、持續(xù)的注射到患者呼吸道內,強化濕化作用。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痰液性質調節(jié)推注速度,痰液粘稠一度患者,氣道濕化速度為5-10ml/h;痰液粘稠二度患者,10-15ml/h;痰液粘稠三度患者,15-20ml/h。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痰痂形成、氣道受損、呼吸道感染、氣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
2.1并發(fā)癥的比較 不同干預實施后,甲組痰痂形成率、氣道受損發(fā)生率、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氣道黏膜出血發(fā)生率、刺激性咳嗽發(fā)生率、痰液粘稠發(fā)生率都低于乙組(P<0.05)。
表1 并發(fā)癥的比較[n(%)]
2.2相關指標的比較 不同干預實施后,甲組機械通氣時間短于乙組(t=9.1369,P=0.0000);甲組ICU住院時間短于乙組(t=13.3736,P=0.0000)。
表2 相關指標的比較
人們正常氣道會對吸入氣體進行加濕,確保氣道內濕潤度,避免由于氣道干燥而咳嗽、惡心。但人工氣道主要是為維持正常通氣功能而創(chuàng)建的一種模擬氣道,認為干預氣道結構,導致下呼吸道失水明顯,有明顯不適感出現(xiàn)[3]。重癥患者需通過呼吸機做通氣治療,患者持續(xù)性吸氧會導致分泌物快速干結,導致氣道黏膜干燥,無法排除痰液,使氣道堵塞加劇,甚至導致窒息[4]。所以為避免上述情況出現(xiàn),就應進行氣道濕化護理減少反復吸痰率,防止感染事件發(fā)生。
間斷性氣道濕化法實在短期內把濕化液滴入到氣道,而進行濕化處理,一次性使用的濕化液越多,患者氣道受到的刺激就越嚴重,還可降低患者血氧飽和度。在間斷性氣道濕化中,濕化處理間隔不好掌握,如果間隔過長,氣道長期失水,形成痰痂,氣道較干燥,影響氣道分泌物的排除;如果間隔過斷,氣道長期濕化,可導致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持續(xù)性氣道濕化是均勻的把濕化液滴入氣管,濕化液滴注速度比較緩慢,確保氣道能接受滴注同時,均勻濕化,提高患者的濕化耐受性,并降低嗆咳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風險[5]。持續(xù)氣道濕化中,患者的氣道持續(xù)受濕化作用,充分稀釋痰液,形成反射性咳嗽,可一次性吸除痰液,應用效果確切。
總之,于重癥患者中,開展人工氣道持續(xù)濕化護理可減少并發(fā)癥風險,并可縮短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