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梅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第三高級中學醫(yī)務(wù)室,山東 青島 266112
近年來,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青少年群體中的近視眼發(fā)病率有較大的上升態(tài)勢,且已呈現(xiàn)低齡化規(guī)律[1]。中學生作為重要的學習群體,保護其眼部健康已成為較為嚴峻的課題之一。本文通過研究中學生關(guān)于近視眼預防的干預效果,旨在為學校指導科學預防近視眼提供思路支持,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以2018年9月開始實施近視眼預防干預措施為臨界點,分析我校自2015年9月-2020年9月在校中學生6380例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資料,將2018年8月31日之前的中學生3180例記為對照組,將2018年9月1日之后的中學生3200例記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1634例,女1546例;年齡12~22歲,平均(17.21±1.40)歲。觀察組男1649例,女1551例;年齡12~22歲,平均(17.30±1.37)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學校近視眼定期宣講及班主任訓導等常規(guī)預防措施。觀察組則給予系統(tǒng)性的近視眼預防措施:(1)要求中學生近距離用眼總體時間嚴禁過長,需每隔約45~60min可休息10~15min。在休息時需遠眺,確保眼球調(diào)節(jié)肌能夠充分放松;(2)要求中學生近距離用眼環(huán)境中的光線應(yīng)適中,過強或過弱均不可,若在晚間亦或是光線暗時,應(yīng)選擇40~60W白熾燈,且置于書桌左上角;(3)近距離用眼的姿勢需正確。確保桌椅的高低比例合適,要求學生保持端坐,將書本置于距離眼睛30cm位置。嚴禁坐車閱讀或躺著閱讀,或者伏案歪頭閱讀;(4)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每日強化體育鍛煉,可視情況選擇跑步和廣播操,以及打球和踢毽子。同時每日積極做好眼保健操。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近視眼發(fā)病狀況,以及近視影響因素。
2.1兩組近視眼發(fā)病狀況的對比 觀察組的輕度近視和中度近視,以及總近視的比例均分別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視眼發(fā)病狀況的對比(n,%)
2.2兩組近視影響因素的對比 觀察組讀寫姿勢不科學、單次讀寫時間>6h,以及每日戶外活動時間<3h的比例均分別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但兩組父母至少≥1人存在近視的比例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近視影響因素的對比(n,%)
本次研究經(jīng)過比較分析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輕度近視和中度近視,以及總近視的比例均分別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這提示了觀察組為中學生應(yīng)用近視眼預防措施后,學生的整體近視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觀察組所用的近視眼預防措施中,控制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和光線,調(diào)節(jié)用眼姿勢,同時積極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幫助中學生做到科學用眼和強化體質(zhì),最終有效緩解了用眼疲勞等不良習慣,從而達到了較好的預防近視眼的作用效果[2]。同時,本文發(fā)現(xiàn),觀察組讀寫姿勢不科學、單次讀寫時間>6h,以及每日戶外活動時間<3h的比例均分別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這也再次說明了上述不良因素可能與中學生近視眼的發(fā)病率密切相關(guān),而給予預防措施后,上述不良因素的發(fā)生概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原因主要在于長期不科學的用眼方式較大程度地損害了中學生的眼睛,使其眼部因長時間的異常疲勞而最終促進了近視眼的形成,而科學的預防措施則可較好地規(guī)避此類情況[3]。因此,有關(guān)學校應(yīng)針對上述方面開展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以進行中學生近視眼的預防。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研究還顯示,兩組父母至少≥1人存在近視的比例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這主要考慮是因為父母近視屬于客觀已存在的事實,僅能說明有較大幾率會導致中學生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近視眼發(fā)病,但給予科學的預防措施并不會更改此種既成事實,因此兩組的差異并不明顯。
綜上所述,為中學生給予近視眼預防措施的干預效果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