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圖/半小時漫畫團隊
安史之亂后的唐朝,國力衰落得就像玩蹦極,還是不拴繩的那種。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很懷念盛唐時代,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白居易也深受影響,他從小的夢想就是:
讓國家強大起來,實現(xiàn)盛唐夢!
白居易29歲時考中了進士,并順利通過吏部的考試,做了校書郎。做校書郎滿了3年后,他和好朋友元稹一起參加制舉,考中以后,被分配到周至縣當縣尉。
在這個階段,白居易和元稹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發(fā)起了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運動對大多數(shù)詩人發(fā)起了靈魂拷問:寫詩有什么用?
周朝時,朝廷派專人到民間搜集詩歌。后來有了專門負責采詩的機構——樂府,樂府搜集到的詩就是樂府詩。
隨著詩歌的發(fā)展,它反映老百姓生活的作用慢慢變小了,大多變成了文人抒發(fā)自己情感的工具。
白居易卻認為,寫詩和文章,不針對時事,不反映老百姓的疾苦,那還有啥用?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之后,白居易開始寫很多反映時事、揭露社會黑暗面的詩,這就是新樂府詩,也叫諷喻詩。
比如——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選自《觀刈麥》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抱孩子的貧窮婦女,因為家里的收成都用來抵稅了,她只能靠撿麥穗生活。
當時的皇帝唐憲宗覺得白居易不錯,將他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
可是白居易也因為寫諷喻詩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他們利用一次機會,集體上奏,白居易因此被貶為江州司馬。
他那首著名的《琵琶行》就是被貶之后寫就的——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節(jié)選)
后來,雖然白居易再次回到朝廷,但此時的朝政已越來越亂,白居易選擇遠離政治斗爭,“獨善其身”。按他的說法,叫作“中隱”。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選自《中隱》
雖然遠離政治中心,但在能力范圍內(nèi),白居易還是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的。比如,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疏通了杭州的六口古井,解決了當?shù)乩习傩蘸人y的問題;在西湖修白公堤,積蓄湖水,用于灌溉;白居易被調(diào)到洛陽后,聽說龍門山險灘重重,過往的船只經(jīng)常在那兒遇險,于是進行整治,除掉了險灘里的礁石。
后人常常把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塊提及,稱他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好在哪里呢?簡單地說,他的詩有兩個特點:簡單通俗、用法多樣。
白居易寫詩講究“老嫗能解”,意思是要讓不識字的老太太也能聽懂。
白居易在不同的場合會寫不同的詩,有應和朋友的唱和詩,有感觸時寫的感懷詩,表達處世態(tài)度的閑適詩,以及他開創(chuàng)的諷喻詩。
白居易75歲的時候逝于洛陽,他死后,當時的皇帝唐宣宗還為他寫了悼念詩《吊白居易》。能讓皇帝親自寫詩紀念,這在詩人中,算是鳳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