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宇
(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醫(yī)院 腎內內分泌科,重慶 401120)
尿毒癥為各種慢性腎臟病持續(xù)進展的共同結局,以水電解紊亂和免疫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血液透析是緩解尿毒癥患者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式[1],然而隨著血液透析次數的增加,會導致患者體內中、大分子毒素大量積累,各種維生素缺乏,使患者出現并發(fā)癥,如營養(yǎng)不良、臟器功能受損等,進一步造成免疫力、腎功能下降,增加疾病死亡率。促紅細胞生成素能夠促進紅細胞生成,可有效維持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所需能量供給[2]。馬耘等[3]的研究證實,聯合左卡尼汀治療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相較于單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療效更好,可更明顯地提高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水平,減少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用量和不良反應。左卡尼汀具有促進脂類代謝的作用,是哺乳動物能量代謝中必需的體內天然物質,可改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代謝異常狀態(tài)[4]。本研究采用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3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46例和47例。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40~55歲,平均(48.07±5.61)歲;病程2~4年,平均(3.11±0.54)年;透析時間5~12個月,平均(8.94±1.79)個月;原發(fā)性疾?。郝阅I炎11例、糖尿病腎病10例、高血壓腎病12例、多囊腎8例、其他6例。對照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41~56歲,平均(48.21±5.59)歲;病程2~4年,平均(3.15±0.52)年;透析時間6~11個月,平均(9.06±1.63)個月;原發(fā)性疾?。郝阅I炎12例、糖尿病腎病9例、高血壓腎病14例、多囊腎7例、其他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慢性腎臟病及透析的臨床實踐指南》中的診斷標準[5],經確診為尿毒癥,病情穩(wěn)定,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重度營養(yǎng)不良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④因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害者;⑤合并有腫瘤、甲亢等消耗性疾病者;⑥合并精神疾患、感染性疾病者;⑦對本研究藥物禁忌者。
所有患者均給予血液透析治療,透析頻率3次/周,每次4h,均采用碳酸氫鈉透析液,血管通路為動靜脈內瘺,流量調整為500mL/min,血流量為200~300mL/min,均給予低鹽、優(yōu)質低蛋白食物,限制鉀、磷攝入,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嚴格控制血壓。對照組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每次30~75U/kg,2次/周。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聯合左卡尼?。ˋLFASIGMA S.p.A.,注冊證號:H20171295,規(guī)格:5mL:2g)治療,將2g左卡尼汀注射液溶入20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在患者每次透析后靜脈注射。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
1.3.1 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6]: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各腎功能實驗室檢車正常,血壓正常。好轉:①尿毒癥癥狀得到控制,高血壓有所控制,血紅蛋白上升,BUN及SCr較前下降;②病情無變化,消化道癥狀改善不明顯,頑固性高血壓或高血鉀,仍間斷性發(fā)作心衰等。無效:病情反復或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3.2 腎功能和T細胞亞群指標檢測
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8mL,分別裝于肝素抗凝試管(A管)、干燥試管(B管)中,各4mL。對A管中的血液標本進行分離,速率為3200r/min,離心半徑為12cm,離心時間為12min,收集血清放置于-70℃冰箱中待測。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微球蛋白(β-MG)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桑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B管中血液標本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和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
1.3.3 安全性評價
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療效及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以%表示,實施χ2檢驗,腎功能、T細胞亞群指標等計量資料以()表示,實施t檢驗,檢驗標準設置為α=0.05。
觀察組治療6個月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9.36%(42/47),高于對照組的67.39%(31/46)(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n(%)]
治療前,兩組BUN、SCr、β-MG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BUN、SCr、β-MG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對比()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前,兩組T細胞亞群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CD3+、CD4+/CD8+、CD4+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CD8+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T細胞亞群指標比較()
表3 兩組T細胞亞群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2例惡心、1例腹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52%(3/46);觀察組出現1例惡心、2例胃腸道不適、1例頭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51%(4/47),兩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χ2=0.132,P=0.716)。
腎臟是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可將體內毒素、代謝廢物及時清除,并排出體內多余水分。尿毒癥患者腎臟遭到嚴重破壞,腎功能下降,導致毒素大量蓄積于體內,造成多器官、多系統病理損傷。血液透析是一種腎臟替代療法,可有效清除機體中過多的代謝廢物和水分,維持機體內電解質相對穩(wěn)定,延長患者生存時間[7]。尿毒癥患者基本處于免疫低下、免疫功能紊亂情況,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后不但未糾正,反而加重免疫功能紊亂,易誘發(fā)全身炎性反應,加重機體損傷[8]。此外,長期的血液透析還可損害神經系統,導致體內維生素缺乏,因此,需減輕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藥物蓄積中毒情況,以改善患者治療效果。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9],機體腎臟中生產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可引起人體腎功能不全。促紅細胞生成素可為人體及時補充維生素、葉酸、鐵劑等元素,增加血糖含量等改善機體腎功能,促進人體免疫功能恢復。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由于飲食不佳,食物攝入量減少,加上腎功能本身存在損傷,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降低,且左卡尼汀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導致其透析過程丟失較多[10]。本研究針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給予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后,效果優(yōu)于單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且腎功能改善效果更佳,究其原因可能是左卡尼汀是一種類維生素物質,可促進細胞外脂酰輔酶轉運入線粒體,參與脂類代謝產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從而加速神經功能修復。尿毒癥患者體內蓄積大量毒素,可抑制細胞免疫[11]。T細胞亞群是人體內重要的免疫細胞亞群,CD4+可增強免疫功能,CD8+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2]。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治療6個月后兩組CD4+、CD3+、CD4+/CD8+均升高,CD8+均下降,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促紅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可糾正患者機體的T細胞亞群的紊亂,這可能是因為聯合治療可有效糾正機體的內環(huán)境,從而使得免疫功能有所改善。同時,本研究發(fā)現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相對安全可靠,易于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性較高,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和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