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吳川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廣東 吳川 524500)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高發(fā)兒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1],肺炎患兒中支原體肺炎患兒高達15%~20%,其患病原因與支原體感染密切相關。患病后患兒會出現(xiàn)咳嗽、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等癥狀,如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隨著病情加劇可能轉為大葉肺炎、毛細支氣管炎,損傷肝腎、心肌等器官,嚴重威脅兒童健康成長。目前,針對支原體肺炎臨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鎮(zhèn)咳祛痰藥、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均可改善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癥狀,但關于單一用藥和聯(lián)合用藥效果臨床報道還較少[2],故本研究特收集我院兒科收治的8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布地奈德與鹽酸氨溴索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吳川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的8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納入標準:①患兒影像學、實驗室檢查均與《兒科學》[3]中小兒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相符;②入院前未接受抗菌、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③實驗室痰菌培養(yǎng)結果為陰性;④臨床資料齊全;⑤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且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其他肺部疾病、致病菌感染疾??;②心臟病、肝腎、肺疾??;③哮喘既往病史;④重癥感染、呼吸衰竭;⑤藥物過敏;⑥精神疾病、認知、溝通障礙;⑦不配合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1歲,平均(6.5±1.2)歲,病程1~9天,平均(5.0±0.2)天,臨床癥狀:20例出現(xiàn)咳嗽,16例出現(xiàn)發(fā)熱,13例出現(xiàn)咳痰;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10歲,平均(5.5±1.3)歲,病程1~8天,平均(4.5±0.4)天,臨床癥狀:19例出現(xiàn)咳嗽,17例出現(xiàn)發(fā)熱,14例出現(xiàn)咳痰;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表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止咳、抗炎、化痰、吸氧、降溫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鹽酸氨溴索(生產企業(yè):四川美大康華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59),靜脈輸液給藥,患兒每次7.5mg,1次/d,連續(xù)給藥7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布地奈德(生產企業(yè):Astra Zeneca Pty Ltd;批準文號:H20140475),霧化吸入給藥,患兒每次1mg,2次/d,連續(xù)給藥7d。
①觀察兩組患兒臨床有效率。顯效:患兒咳嗽、喘息、哮鳴音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胸部X線檢查未發(fā)現(xiàn)肺部陰影。有效:患兒咳嗽、喘息、哮鳴音、發(fā)熱明顯改善,胸部X線觀察肺部陰影縮小。無效:患兒咳嗽、喘息、哮鳴音、發(fā)熱、肺部陰影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治療前后患兒空腹時抽取靜脈血4mL,經離心處理,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分析患兒炎癥因子水平,包括y-干擾素(IFN-y)水平、腫瘤壞死因子a(TNF-a)及白細胞介素-6(IL-6);③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最呼氣流量(PEF);④觀察兩組患兒不良反應(包括腹瀉、失眠興奮、惡心嘔吐、皮疹)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經SPSS 25.0軟件分析處理,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提示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有效率對比 [n(%)]
兩組患兒治療前IFN-y、TNF-a、IL-6水平無較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IFN-y、TNF-a、IL-6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兩組患兒治療前FVC、FEV1、PEF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FVC、FEV1、PEF指標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n(%)]
相較于成年群體,兒童罹患支原體肺炎概率更高,主要因兒童年齡較小,身體免疫力低下,加之,呼吸道管腔狹窄,黏膜柔軟,呼吸道纖毛運動功能還不成熟,容易遭到病毒、細菌入侵[5]。肺炎支原體是引起小兒支原體肺炎主要原因,作為特異性抗原刺激機體,肺炎支原體可直接引起氣道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一旦感染,患兒咳痰、排痰能力會出現(xiàn)異常,導致呼吸道分泌物無法及時排除,容易誘發(fā)支氣管肺炎。隨著肺部系統(tǒng)病原體入侵時間延長,患兒呼吸道內壁明顯腫脹,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受到影響,無法正常呼吸,痰液淤積,長期咳嗽、氣喘、感染、發(fā)熱、過敏,形成氣道慢性炎性反應,損傷呼吸道黏膜,還可能導致患兒多器官受損,呼吸困難,并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致使患兒死亡[6]。
在以往臨床治療中,針對小兒支原體肺炎主要采取糖皮質激素、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藥物治療,從而達到平喘、抗炎、止咳效果。雖能暫緩患兒病情,但用藥時間較長,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無法保障用藥安全性和治療效果[7]。鹽酸氨溴索是一種常見祛痰藥物,屬于黏液溶解劑,用藥后可稀釋患兒呼吸道痰液,提升柱狀上皮細胞纖毛運動能力,促進氣道分泌細胞分泌,擴大支氣管纖毛活動空間,幫助患兒順利排痰。另外,鹽酸氨溴索還能抑制炎癥介質釋放,起到抗氧化效果,緩解患兒炎癥反應[8],通過霧化吸入給藥,可讓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位置,提升治療效果。布地奈德屬于糖皮質激素,和糖皮質激素受體具有良好結合力,可抑制白細胞吞噬、浸潤,阻止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合成,減少炎癥因子釋放,起到良好氣道抗炎效果,緩解患兒氣道高敏反應,另外,布地奈德作用速度快,霧化吸入后,能快速促進患兒氣道血管收縮,緩解起到黏膜水腫,提高平滑肌松弛度,減少黏液分泌。
在炎癥因子水平中IL-6屬于免疫調節(jié)因子,主要起炎性介導效果,參與炎癥損傷,TNF-a屬于單核-巨噬細胞炎性因子,可誘導中性粒細胞局部浸潤,產生炎性反應,IFN-y則屬于Th1 類細胞因子,一旦機體出現(xiàn)感染,IFN-y水平呈明顯上升趨勢[9]。本研究觀察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IFN-y、TNF-a、IL-6水平較高,觀察組采取布地奈德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后IFN-y、TNF-a、IL-6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聯(lián)合用藥具有良好抗炎效果,主要因布地奈德與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使用,可有效提升溶酶體膜穩(wěn)定性,對免疫應答反應和過敏活性介質產生抑制作用,可降低炎癥因子釋放,同時,鹽酸氨溴索還能快速清除氧自由基,減少花生四烯酸釋放,二者相互協(xié)同,從而達到良好抗炎效果。另外,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FVC、FEV1、PEF指標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因霧化吸入用藥,藥物可直接進入肺部病變位置,對肺泡Ⅱ型肺泡細胞起到直接作用,加快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及合成,快速改善肺部炎癥損傷[10]。觀察組患兒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明,布地奈德與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用藥對小兒支原體肺炎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小兒支原體肺炎采取布地奈德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促進肺功能恢復,臨床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