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要:有位教育家說過:“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痹鯓优囵B(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才,乃是德育教育的中心任務。筆者認為必須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獲得集體榮譽感、民族自豪感、無私正義感、追求理想的智慧感和圣潔的美感?;诖?,以下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進行德育滲透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172
引言
音樂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辛勤的勞動之余產(chǎn)生的一種愉悅身心的韻律活動,飽含著勞動人民內心對新生活無比熱愛的向往之情。音樂的藝術手段多種多樣,可以歌唱、可以舞蹈、可以器樂演奏。小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最佳時期,教師要有效利用多樣的音樂活動,加強對學生正確思想的引導,幫助他們分辨是非善惡,加強思想教育,早日建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在音樂課堂中身臨其境,以情感人,深刻體會
總是口頭上教育,會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有些小朋友可能無法真正體會一些情感,有時需要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或許體會能深刻一些。每周一的升旗儀式或許無法激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甚至筆者聽到一些同學唱國歌的時候聲音無力而沒有氣勢。筆者不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做得不夠好呢?每一次的升旗儀式都應該是莊嚴的,老師應該時刻把德育貫穿于課堂中,讓同學們產(chǎn)生共鳴,能有深刻的體會,從而感動他們,而不是一筆帶過,因而德育應該作為音樂課堂上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例如,讓學生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視頻,他們能夠看到,每一次奧運健兒獲得金牌時,國歌響起,當時國人感動和驕傲的場景;或者讓學生觀看殘疾人運動會,看看身殘志堅的人們,為著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而奮斗的樣子;國慶期間,讓同學們共同在家里觀看大閱兵感受祖國的強大,等等。以此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筆者想讓同學們懷著一顆摯誠之心,懷著對祖國的熱愛高唱國歌,讓愛國主義情懷和扣人心弦的旋律深深地印在他們的心中。
二、繼承與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有效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忠孝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作為中國人對國家要忠誠,對父母和對自己有養(yǎng)育之恩的人要懂得孝順,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教學,加強對學生忠孝思想的教育。比如在小學音樂教材《小烏鴉愛媽媽》中,歌曲通過輕柔的娓娓訴說的方式,用故事講述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歌曲中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發(fā)現(xiàn)自己有責任對媽媽關心,讓孩子們感悟親子之愛,體悟烏鴉反哺是一種孝順更是一種做子女的責任的復雜情感。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孩子們分別扮演烏鴉媽媽和小烏鴉,邊唱歌邊表演的形式,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與表現(xiàn)能力,讓學生在體驗愛的實踐教育中,提高思想意識,從而使學生懂得奉獻也是一種責任這一簡單的道理。
三、拓寬教育資源
如何進一步拓寬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德育資源?第一,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除了以“音樂知識”為核心的音樂教材,教師還可以設計以“德育+音樂”為核心的校本化教材,便于傳達有針對性的德育內容。在制作校本化教材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優(yōu)勢,整合德育資源,比如說,音樂家的故事,勵志少兒歌曲,少兒音樂話劇等,都可以成為校本化教材中的一部分;第二,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主動發(fā)散思維,通過課外途徑來拓寬德育資源。比如說,教師可以聯(lián)合家長的力量,在中秋節(jié)、母親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假日,組織一些具有德育意義的音樂活動,如“為孤寡老人獻歌”“唱給母親聽”“歌頌祖國”等,讓小學生在鍛煉音樂技能的同時,也意識到音樂的社會價值,更加認可音樂課堂上的德育內容。
四、德育滲透在音樂課堂上
作為音樂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德育教育的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滲透點。在學習一年級《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時,我會出示國旗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國旗,并提問:“在每周升國旗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從而提出要求:升國旗時要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做到衣著整潔、端莊,要立正,不講話;如果你正在走動,要馬上停步,在原地站立,面向國旗敬禮要脫帽,少先隊員行隊禮,不是少先隊員的行注目禮。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我們愛國旗就是愛自己的國家。在學習《紅眼睛綠眼睛》一課時,我利用制作的教具紅綠燈及斑馬線現(xiàn)場演示學生過馬路的情景,教育學生紅燈停,綠燈行,見到黃燈等一等。并把一些隨意橫穿馬路,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告訴他們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帶來的后果,讓他們說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并要求學生不僅自己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還要督促家長遵守交通規(guī)則,做一個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小學生。在學習《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一課時,我首先給學生播放穿著各種民族服飾的人們的視頻,然后向學生們介紹,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要相親相愛。然后了解班級少數(shù)民族同學情況,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習慣,教育學生要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各民族的小朋友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結束語
如果德育脫離小學生興趣,變成簡單、直接的說教,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會難以接受,無法真正實現(xiàn)德育目標。為了更好地結合小學生興趣,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首先要進行“學情分析”,細致了解學生德育現(xiàn)狀,然后抓住學生興趣點,開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于音童.音以載道,樂德統(tǒng)一——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8(12):53.
[2]鄭李旭.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名家名作,2018(07):8-9.
[3]郭小鳳.試析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J].北方音樂,2016,36(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