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素梅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于當前教育行業(yè)產生了極大影響,尤其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出現(xiàn),改變了現(xiàn)有教學方式。為此本文針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加強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具體措施,希望在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下,進一步提高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信息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3-232
前言
現(xiàn)如今,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逐漸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狀態(tài),而是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可以去感受、去體驗,最終得以良好應用,為此新課程的改革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相融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較為常見的方式。相對于之前的傳統(tǒng)教學,單純的看課本,聽教師講解,很難把學生帶入到其中,而運用信息技術課件可以讓一些抽象的圖片以及文字,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聲音,視頻的演示,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加強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
1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充分掌握所學知識。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書本為中心,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在以書本為中心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以學生個人為中心,符合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育方式,并且在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中,學生主動表現(xiàn),通過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動表現(xiàn)最終為成績負責。
其次,增加教學情境的應用,數(shù)學信息技術教學重點強調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教師的教學目的也不再是為了單純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進行知識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了解教學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教學情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后感受知識,掌握知識,增加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2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
2.1運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情境
從小學生角度出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從興趣開始。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有一節(jié)是《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為了讓學生可以詳細掌握以及應用分數(shù)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情境,教學情境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動畫內容為“熊大和熊二共同吃一罐蜂蜜,熊大吃了1/3,熊二吃了1/2,熊二非常生氣,覺得熊大比自己吃的多,自己也要再吃一點”這個時候第一個問題出現(xiàn),熊大真的比熊二吃的多嗎?學生觀看動畫之后,針對問題會給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不管是否正確,教師都可以結合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學生知識的講解,告訴學生1/2與1/3的大小,學生了解后,還可以舉一反三,設計其他問題,利用這樣的情境設計,吸引學生認真觀看動畫,認真思考問題,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更好的掌握數(shù)學知識。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有一節(jié)是《厘米和米》,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物品的長和短,學會對比厘米和米的用法,可以針對生活中簡單物體進行比較。選擇利用操作類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物品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引導學生認識“厘米和米”的概念,同時為學生提供牙簽、課本、硬卡紙以及尺子等用品,利用尺子對以上物品進行測量,讓學生在自己體驗中了解厘米的概念,真實的感受到長和短的不同,學會厘米的表示方式,再通過這些物品引出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等等,將這些物品進行比較,掌握厘米與米之間的關系,將知識學以致用,從而更好的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了解,可見體驗式教學方式非常重要。
2.2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
相對比之下,小學生年齡受到限制,自然理解能力受到限制,很多知識講解后依舊不知其所以然,很難保證課堂效果,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針對小學生感官刺激,加深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了解。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對于圓的認識和非常重要,要求小學生在認識圓的基礎上,學會計算圓形的面積和周長。因此,教師可以分兩步進行教學,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張圖片,圖片中有各種圖形,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找出圖片中存在的圓形,進一步加深對于圓形的認識。其次學生找出圓形之后,教師可以將圓形進行分割,將圓形平均分成兩個半圓,選擇不同的顏色進行填充,填充后將兩個半圓平均分成八個扇形,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shù)确值姆輸?shù)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后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從而引導學生,圓形是可以通過轉換成為長方形,從而通過推導得出圓的面積和周長,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和記憶。
2.3運用信息技術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通過了解可知,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學生較為被動,即使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問題,也會因為不能擾亂課堂教學進度而選擇下課去問。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將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在平等的地位上,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統(tǒng)計與概率》知識時,由于不屬于重點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往往采用簡單講解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即可,學生即使理解起來有困難,也不會主動去咨詢教師。而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與同學一起完成一次統(tǒng)計,采取學生回答,教師操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將精力放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針對知識設計幾個小問題,學生在參與統(tǒng)計圖制作中,針對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更好的改善教學效果。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有一節(jié)是《平移、旋轉和對稱軸》,學習軸對稱圖形,老師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來設定的具體問題情境,結合信息技術,利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物體的平移、旋轉以及對稱,同時課前為學生準備彩色卡紙,課堂中引導學生利用卡紙進行折疊、剪裁進行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在上課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使得課堂氛圍和諧自然,也讓學生對這類的圖形深刻記憶,對這類圖形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參與和體驗中如果存在問題,可以直接小組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最終促進學生學會對于對稱軸圖形的認識和應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相對而言較為重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因此數(shù)學教師為了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必然需要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這些符合核心素養(yǎng)下對于學生的要求。作為數(shù)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參與和體驗,主動提高自身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學習能力,以便在未來可以良好的運用數(shù)學知識,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鄒永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名師在線,2021(23):75-76.
[2]朱晨捷.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幾何畫板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8):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