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發(fā)榮
摘要:小學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內容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綜合利用已具備的各類知識與技能進行探究,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學習、生活、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能夠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感受快樂,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探尋合適的教育理論來引導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結合教學?;诖?,本文章對小學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結合教學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技術;工程領域;結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4-111
引言
最新發(fā)行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將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共同歸到技術與工程當中,構成了一個專業(yè)的學科領域。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科學人才,使人才具備科學創(chuàng)造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首先,部分小學科學教師仍舊習慣采用照本宣科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開展科學教學活動,這種方法既難以激發(fā)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同時也難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探究能力等,對新課程標準中小學科學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造成阻礙。其次,部分教師忽視了科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也未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利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這種理論與實踐脫鉤的教學模式顯然與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不符。最后,部分教師對課堂提問的技巧掌握不好,不能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來激發(fā)小學生的科學探索欲望,這就導致小學生參與科學探索的意識不足,其各項能力提升也必然會受到影響,科學教學也就難以達到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二、小學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結合教學的策略
(一)學科交叉拓展教學思維
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一些科學現(xiàn)象的講解,很容易進行學科融合,但是對于一些相對抽象的教學內容,多學科交叉的難度有所提升,需要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這些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繼續(xù)貫徹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例如,在講解“交流與質疑”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從科學實驗項目入手,從交流和質疑的主題出發(fā)進行學科交叉,比如兩個相同的皮球,從同樣的高度,分別沿曲線、直線兩條材質相同的軌道滑落,哪一個皮球會先到達終點。學生在討論這個實驗方案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交流的兩種常用方式和可以采用的具體方法。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際操作,或者查找相關的數(shù)學原理,通過觀察和學習,增加自己在交流過程中的說服力??傊?,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師需要拓展自己的教學思維,靈活進行學科交叉,增強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二)將科學實驗與生活有機結合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逼湔J為教學只有回歸于生活的土壤,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顯然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也是如此。科學本就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科學知識都是從生活中來的,而科學的產生也是為了服務于生活。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若能夠將實驗與生活有機結合,可以拉近學生與實驗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科學知識,并促使學生更好地借助實驗科學知識服務生活。如在學習“運動與摩擦力”這節(jié)課程中,教師可以在實驗前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之中有哪些與運動和摩擦力有關的現(xiàn)象,然后再引導學生利用運動與摩擦力之間的關系,去進行生活改造的實驗設計。如在筆者執(zhí)教的班級,就有學生利用這一實驗原理,設計了防滑鞋墊、防滑手套等,這些科學實驗設計展現(xiàn)出了學生的智慧,同時學生也在生活化的科學實驗中,對科學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極大地提升了學生運用科學知識服務生活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以加強對科學知識的深刻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做一個指南針”這一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共同完成指南針的制作,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指南針有深刻的認識,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感悟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同時提出具有趣味性的問題,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
(四)拓寬學習空間
要想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要適當?shù)匾龑W生進行學習空間的拓寬,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而不只是學習的結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讓他們能夠從探究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在講解“聲音的產生”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任務,讓學生用自己能夠想到的方法使用保鮮袋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時間去思考和設計。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讓他們能夠深切感受到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探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核心目標,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將核心素養(yǎng)與科學教學真正融合起來,不斷提升教學能力,積極探究構建高效化科學教學的有效策略,打造充滿活力的小學科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韓愛,金娜.小學科學學習性評價的實踐研究——以技術與工程領域教學為例[J].湖北教育(科學課),2020(05):14-16.
[2]劉瓊.小學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0.
[3]傅小歡.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實踐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