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鋒春
摘 ? 要:作為歐盟具有標志性的一體化旗艦項目,“伊拉斯謨+”計劃致力于打造歐洲共同社會文化理念,其內容涵蓋支持人員流動、加強合作、促進政策改革等諸多領域。該計劃的有效實施不僅為歐洲社會融合提供高質量的人才儲備和切實可行的政策引領,也進一步加強了歐洲利益共同體理念。文章從歐洲高等教育融合以及歐洲社會文化融合兩個領域切入,闡述“伊拉斯謨+”計劃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對其政策理念、實施內容、成效及特點等方面進行針對性分析,提出該計劃不僅會促進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四個要素的自由流動,也將會給市場、關稅、貨幣、貿易等諸多領域提供具有廣泛借鑒意義的成功合作模式,對歐洲社會文化發(fā)展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伊拉斯謨+”計劃 歐洲高等教育融合 歐洲社會文化融合
一、引言
教育發(fā)展依賴于經濟發(fā)展,同時教育又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方面,教育通過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意識和社會理念進行塑造,間接影響該國或地區(qū)的政治經濟發(fā)展模式和途徑;另一方面,教育實踐過程中所包含的市場、就業(yè)、培訓、出口等因素會直接成為經濟總產值中的重要變量,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產生直接影響。在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教育又可以被分成教育出口商品、教育對象人口、教育投入資本、教育關聯(lián)服務等要素,在文化共融、人口流動、就業(yè)市場、社會政策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因此,經濟一體化和教育一體化之間就形成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
經濟一體化是歐洲一體化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在將近70年的一體化進程中產生了煤鋼聯(lián)營、原子能合作、單一市場、關稅聯(lián)盟、統(tǒng)一貨幣等合作模式。歐盟成立后,其經濟一體化政策范圍也不斷得到擴展。起初,共同政策僅僅覆蓋四個領域:貿易政策、農業(yè)政策、交通政策和競爭政策。而如今它還包括了貨幣政策、能源政策、環(huán)境政策、發(fā)展政策和研發(fā)政策。與此同時,歐洲教育一體化,尤其是高等教育一體化也得到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從1987年啟動的“伊拉斯謨”計劃(Erasmus Programme),到2004年的“伊拉斯謨世界計劃”(Erasmus Mundus),再到如今的“伊拉斯謨+”計劃(Erasmus+ Programme),這個以中世紀鹿特丹著名人文學家和神學家的名字命名的人才交流計劃已充分證明了它是歐盟具有標志性的高等教育一體化項目?,F如今,“伊拉斯謨+”計劃已經成為了被世人廣泛認可的教育品牌,它傳承了歐洲精神之精華,即在教育、培訓、青年,以及體育領域作出重要貢獻,幫助應對社會和經濟領域的變化,并以此來有效應對歐洲經濟一體化道路上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1]
二、“伊拉斯謨+”計劃
對歐洲高等教育融合的影響
歐洲高等教育的融合進程伴隨著“伊拉斯謨”計劃的實施、擴展和完善,經過前后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的“伊拉斯謨+”計劃于2014年啟動,是原有的高等教育一體化實施計劃的“加強版”與“升級版”。該計劃在2014—2020年實施,其設計不僅在理念上體現出高度的可持續(xù)性,在實踐上也展現出及時應對具體優(yōu)先事務的靈活性。在該計劃的具體落實過程中,歐盟先后發(fā)布了《巴黎聯(lián)合宣言》《歐洲教育和培訓合作框架2020》《包容與多樣性戰(zhàn)略》《歐洲培訓戰(zhàn)略》《歐洲合作框架聯(lián)合報告》等系列文件,這些文件的戰(zhàn)略目標及行動綱領都為“伊拉斯謨+”計劃的順利開展鋪平了道路。[2]
歐盟推進一體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共同的問題需要共同的解決方案,尋求共同的解決方案就需要彼此之間的信任與合作。“伊拉斯謨+”計劃被看作是建立這種互信的重要媒介,人們根據該計劃的理念及實施方案做出的持續(xù)努力和建設性工作將有助于實現其總體目標:在歐洲及歐洲以外地區(qū),通過終身學習計劃,幫助支持教育、培訓、青年和體育等領域人士的個人發(fā)展,并以此來促進可持續(xù)增長、優(yōu)質工作和社會凝聚力,推動創(chuàng)新并加強歐洲身份及公民主動意識。同樣,該計劃將成為建設歐洲教育區(qū)的重要工具,有力支持在教育和培訓領域歐洲戰(zhàn)略合作計劃的實施,并通過其基礎性議程,推進歐盟2019—2027年青年戰(zhàn)略下的青年政策合作,同時進一步拓展歐洲體育行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模。[3]
在這些總體目標框架的基礎上,“伊拉斯謨+”計劃的2014—2020年第一階段主要由三個關鍵行動計劃(Key Actions)、讓·莫內行動計劃(Jean Monnet Actions),以及體育行動計劃五個部分組成。其中,三個關鍵行動計劃包括個體流動計劃、創(chuàng)新合作與優(yōu)秀實踐經驗交流計劃、政策改革計劃;讓·莫內行動計劃直接針對的是歐洲一體化及歐盟研究,支持學者和研究機構的科研與交流活動;體育行動計劃致力于在全歐洲培育公平正直的體育精神,扶持非營利性體育運動的發(fā)展,并且通過不同機構之間的緊密合作加強體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伊拉斯謨+”計劃內容的具體構成見表1。
從縱向來看,“伊拉斯謨+”計劃是對過去30多年來實施的先前計劃的補充和完善;從橫向來看,它又與歐盟政策議程及其他合作項目相互呼應,共同推動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伊拉斯謨+”計劃的具體內容,可以總結出以下特點。
第一,“伊拉斯謨+”計劃鼓勵人員流動。這一計劃最重要的目的是促進人員流動,為學生、見習生、青年、教師、教練、青年工人等提供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在他國學習交流或從事職業(yè)的經歷。據此,該計劃提供一些具體措施,其中聯(lián)合碩士培養(yǎng)項目、碩士生貸款項目等深受各國學生的歡迎。這些措施切實起到了減輕困難家庭壓力的作用,得到了受益學生的充分認可。
第二,“伊拉斯謨+”計劃注重各方合作的包容性。在計劃實施過程中,非常注重不同國家、機構、行業(yè)之間的聯(lián)盟,提倡跨學科合作與高新技術的應用,重點支持項目實施國家在高等教育和青年項目方面的合作,幫助提升這些國家的相關教育機構和社會團體的專業(yè)技能,推動其現代化及國際化進程。
第三,“伊拉斯謨+”計劃影響政策制定的目的性。不管是在支持政策改革的關鍵行動3中,還是在讓·莫內行動計劃中,該計劃都明確地強調為實現共同目標制定共同政策。讓·莫內行動計劃尤其強調高等教育機構的正式課程須包括歐洲一體化研究教學,重點支持與歐盟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監(jiān)督和指導。除此之外,讓·莫內行動計劃還給一些指定機構的運行提供資助,幫助它們進行歐洲共同利益相關研究,組織能夠給政策制定者提供新理念和具體政策建議的學術會議。[5]
不難看出,“伊拉斯謨+”計劃的上述特點,包括支持人員流動、加強合作、促進政策改革等,不僅有助于提高歐洲高等教育的一體化程度,也有利于推動歐洲經濟的一體化進程;不僅能為歐盟國家提供高質量的人才儲備,也能在歐洲價值觀層面打造歐洲利益共同體理念。與此同時,“伊拉斯謨+”計劃不僅能夠促進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4個要素的自由流動,還能夠為市場、關稅、貨幣、貿易等諸多領域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合作模式。
三、“伊拉斯謨+”計劃
對歐洲社會文化融合進程的影響
“伊拉斯謨+”計劃已經成為了歐盟推動歐洲一體化的旗艦項目,有33個國家參與全部項目,包括27個歐盟成員國和北馬其頓共和國、土耳其、挪威、冰島、塞爾維亞和列支敦士登[6]。由這一不斷完善、不斷加強的計劃推動的歐盟高等教育的一體化持續(xù)在經濟一體化進程發(fā)揮作用,促進了歐洲社會文化的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伊拉斯謨+”計劃的實施有效加強歐洲共同的社會文化認同理念,為深層次的經濟一體化提供重要的思想引領和心理取向?!耙晾怪?”計劃旨在提高歐洲公民意識和歐洲社區(qū)意識,在歐洲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重點支持高校的教師和學生、成人職業(yè)教育培訓機構、青年項目及體育運動方案。這些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將有助于提升歐洲共同身份的認同感,并將有效推動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各項進程。
第二,“伊拉斯謨+”計劃有效促進了各領域的人員在不同國家的流動,而人員流動又是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構成這一計劃的三個關鍵行動計劃和讓·莫內行動計劃,均將支持重點放在了人員的流動和交流方面,強調要給更多的學生、教師、教練、學者等相關人員提供到國外學習、工作及交流的機會。范圍更廣、次數更多的人員流動不僅能夠帶動教育商品及教育資本的跨境流動,也有利于在服務領域帶動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形成高等教育一體化與經濟一體化之間的良性互動模式。
第三,“伊拉斯謨+”計劃有助于提高參與項目人員的就業(yè)質量,促進歐洲青年人跨境就業(yè),推動歐洲跨境就業(yè)市場的良性發(fā)展。在近些年的就業(yè)問題上,歐洲人口老齡化態(tài)勢制約了經濟發(fā)展,同時青年高失業(yè)率帶來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也在增多?!耙晾怪?”計劃對青年人就業(yè)問題及教育受限人群的關注,能夠幫助提升教育的實用性與公平性,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就業(yè)難題[7]。該計劃在其實施過程中,不僅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也注重一些軟技能的培養(yǎng),包括適應能力、批判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有助于學生成為具有跨文化視野的國際化人才,通過更多的跨境就業(yè)和跨境生活促進歐洲各國社會與文化的相互融合,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歐盟勞工政策、福利政策等共同政策的制定完善和有效落實,這些都將進一步推動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及社會文化的進一步融合。
四、結語
2014年以來,“伊拉斯謨+”計劃已經讓260萬的學生、教師、學者及其他人員實現了國家間流動,幫助他們拓寬視野、提升對歐洲的認知度,也幫助年輕人提升了在未來就業(yè)市場中的競爭力。加倍的資金投入不僅能幫助該計劃更加有效地支持“到2025年構建歐洲教育區(qū)”這一關鍵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也會讓該計劃幫助提高參與其中的年輕人的綜合競爭力。與此同時,通過青年政策、教育政策及文化政策,該計劃將在提升歐洲身份認同理念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歐盟正在全力推進的歐洲教育區(qū)戰(zhàn)略是一項龐大的計劃。它從歐盟成員國的共同利益出發(fā),旨在充分挖掘教育與文化在推動創(chuàng)造就業(yè)、經濟增長和社會融合等方面的潛力,并在保持多樣性的基礎上提升歐洲身份認同理念。“伊拉斯謨+”計劃的有效實施幫助更多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們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國外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研究,或者從事一項職業(yè)成為了許多歐洲學生和學者的常態(tài)。這種學習、研究、交流、溝通、工作等計劃的實施將會持續(xù)推動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及歐洲經濟一體化,也會有力反擊民粹主義和疑歐主義的進一步擴散,在降低英國“脫歐”給歐盟帶來的不利影響的同時,為歐洲其他各個領域的合作發(fā)展提供人才及政策支持。通過進一步鞏固人們心中的歐洲身份認同理念和歐洲共同文化理念,“伊拉斯謨+”計劃將繼續(xù)致力于歐洲社會文化融合及經濟全球化進程,并將繼續(xù)成為歐洲社會發(fā)展進程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annual report 2017[EB/OL].(2019-01-23)[2019-08-13].https://publications.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4e5c3e1c-1f0b-11e9-8d04-01aa75ed71a1.
[2][7]林迎娟.從伊拉斯謨計劃發(fā)展解讀歐盟國際教育政策走向[J].改革與開放,2018(9):52-55.
[3]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programme guide: general objective[EB/OL].(2021-03-25)[2021-08-05].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erasmus-plus/programme-guide/part-a/objectives-and-important-features_en.
[4][5]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programme guide: 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Erasmus+ programme?[EB/OL].(2021-03-25)[2021-08-05].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erasmus-plus/programme-guide/part-a/what-is-the-structure-of-the-programme_en.
[6]European Commission. Erasmus+ Programme Guide 2021[EB/OL].(2021-03-25)[2021-08-13]. 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erasmus-plus/resources/documents/erasmus-programme-guide-2021_en.
編輯 娜迪拉·阿不拉江 ? 校對 呂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