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萍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的不斷推進,課堂之中的師生互動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重視,而在我國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之中,師生互動的開展是一個較為困難的問題,并且教師在開展之后是很難保證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的。基于此,筆者結(jié)合自身實驗經(jīng)驗,針對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提升策略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初中語文;師生互動;有效性研究
正文: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一直是傳統(tǒng)教學之中的一個難點,這個問題在農(nóng)村學校之中表現(xiàn)的更為具體,比如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想要和學生進行互動,可能會導致學生手足措,甚至影響著教學效率。而教師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選擇一種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接受,并且更加靈活的互動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開展師生互動之前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并且主動的融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通過自身的引導來讓學生自發(fā)的進行思考,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提升,也可以通過一些多元化的方式鼓勵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當然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xiàn)在技術(shù)也早已加入農(nóng)村教學課堂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一些現(xiàn)代技術(shù)來讓師生互動更加具體。
一、營造互動氛圍,融洽師生關(guān)系
教師在開展師生互動之前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因為學生和教師之間有著一道鴻溝,學生和教師之間不對等的身份地位以及不對等的年齡閱歷,會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男羽開展,而教師在講解開始之前通過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的營造,可以讓學生暫時的忘掉這一道鴻溝,或者說教師通過良好互動氛圍的營造,可以在鴻溝之上構(gòu)建出一道可以溝通的橋梁,通過這種方式來開展師生互動,并以此為基礎(chǔ)改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
考慮到農(nóng)村學生性格較為靦腆,筆者在開展師生互動之前,會嘗試著營造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來抵消學生性格上存在的問題,例如,筆者在講解“三峽”這一課程的時候,就會在最開始的時候?qū)W生提出一個問題,三峽在古代的含義和現(xiàn)代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三峽是文人騷客抒發(fā)自身情懷的場所,而在現(xiàn)在三峽有著我國最大的水電站,大家在面對三峽這兩個字時,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想法,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去進行思考以及自由的討論,并將自己的理由說出來。這種方式就相當于營造了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的互動氛圍之中,并慢慢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就可以讓師生活動的開展,更加輕松。
二、引導學生思考,鼓勵生生互動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去進行思考,并且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因為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思維是相同的,教師鼓勵學生之間學習進行互動,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將自己的問題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并通過大家的幫助來解決自身的問題。而這也是師生互動的基礎(chǔ),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放松,當學生有了一定的互動基礎(chǔ)之后,教師在開展師生互動就可以更加輕松。
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不一定需要教師作為互動的引導者,教師也可以嘗試著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并且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自由討論和互動,例如教師在講解“背影”這一課程時,就可以先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見到過各種各樣的人的背影,但大家對這些不同的人的背影有沒有一個既定的印象,如果有的話嘗試著寫出來。任務(wù)并不困難,但需要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理解和自己所見到的不同的人的背影去進行討論,而筆者在引導學生進行這一項任務(wù)的思考時,會給予學生一定的討論時間,讓學生之間進行一定的互動,而當學生習慣了這樣一種討論模式之后,筆者會嘗試著融入到學生之間的討論之中,并以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進行一個正向的引導,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刻。
三、采取多元方式,鼓勵師生互動
教師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因為初中生正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之中,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應(yīng)該朝著什么方向前進,也不知道自己曾經(jīng)所付出的努力是為了什么而教師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找到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并通過互動來幫助學生解決,可以讓學生有一個更加明確的目標,也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guān)系,因為學生和教師的思維不同,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guān)系較差,但學生通過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問題,并由教師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和教師的思維在短時間內(nèi)形成同步以此來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認同感,也讓師生互動的開展更加輕松。
教師在開展師生互動時,也需要采用更加多元化的互動方式,因為單一的互動方式會在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產(chǎn)生枯燥感,也就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例如筆者在講解藤野先生這一課程時,就會借助魯迅在日本留學時所撰寫的經(jīng)歷來開展一個類似的互動,因為藤野先生對于魯迅先生來說是一個啟蒙的恩師,這一課程在某種程度上就相當于筆者和學生之間的身份地位,而筆者會借助這一點來引導學生,理解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嘗試著讓學生將自己所理解的思想感情轉(zhuǎn)化到自己與教師身上,當學生對筆者也就是教師有了一個更加清楚的認知,并改變自己的想法之后,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會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師生互動對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針對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因為初中語文課程中的知識點大都是各種各樣的文章,學生依靠自身的積累是很難快速的理解這些文章的,而教師也無法直接的將自己的理解告訴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的理解方式并不一定適合學生,而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找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并通過學生的思維方式去進行思考,可以通過學生的思維方式開展講解,輔助學生去進行理解,并且對于并且對于農(nóng)村初中學校來說,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是否能夠全方位的發(fā)展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通過師生互動可以在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的同時解決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亞珍.信息技術(shù)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6(07):144-145.
[2]吳穎慧. 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