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春婷
千百次地問
凌晨4點,遼寧方大集團東北制藥原料藥寂靜的廠院,夜的邊際壓著隱隱的白,實驗室透出的那束光,仍不甘地亮著。分針又走了10小格,馮文宇再次打起精神,拿起待實驗試液,穩(wěn)穩(wěn)地完成進樣操作。按照參數(shù)調整計劃,今晚,馮文宇每隔10分鐘就要調整參數(shù)完成一次進樣操作。
“唉,又沒成功?!泵鎸嶒灲Y果,馮文宇無奈地嘆了口氣。盡管已經(jīng)連續(xù)熬了兩個通宵,他還是不得不重新調整參數(shù)再度實驗。
反復做實驗的馮文宇是孤獨的,他一遍遍地與各種參數(shù)較著勁。
馮文宇的職業(yè)是原料藥檢驗中心檢驗方法研發(fā)員,職責是為生產的藥品建立檢驗方法,為藥品雜質減少、副作用減小、提高藥品質量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不斷地實驗,不斷地失敗,不斷地調整參數(shù),不斷地推倒重來……馮文宇注定要在循環(huán)往復的實驗中,在一次次簡單枯燥的操作中,去尋找新的檢驗方法。“一個項目有時候努力兩三個月都沒有進展,成功沒有捷徑,只能不停地做實驗,失敗了就總結原因,調整方案再重來?!瘪T文宇說。
當維生素C在注冊過程中需要增加有關物質檢測方法時,而這在藥典里并未收錄,領導便將這個新任務交給了馮文宇。沒有辦法就要創(chuàng)造辦法,馮文宇壯著膽子,硬著頭皮,接下了任務。
隨后的兩個月里,他翻閱了無數(shù)文獻,所有蛛絲馬跡都不放過,溫度、時間、流速……涉及參數(shù)調整了再推翻,推翻了再調整,實驗做了一遍又一遍,仍舊沒有太多頭緒?!斑@個時候也干鬧心了,太難了!”馮文宇回憶。屢次的失敗敲打著馮文宇的信心,“每次滿懷希望,又屢屢失望,究竟怎樣才能成功?”同樣的問題,馮文宇已在心里問了自己千百次。
“當時的部門領導唐處長對我鼓勵很大,他總對我說,你再試一次,你再試一次?!本瓦@樣,在一個個孤獨焦灼的再試一次中,奇跡發(fā)生了,他終于研究出了檢驗方法。
“每次方法研發(fā)成功,對自己都是一個提高?!边@樣的歷練,塑造了馮文宇強大的抗挫折能力。
在檢驗藥品的過程中,一次,馮文宇因為每天接觸維A酸成分,臉和脖子的皮膚發(fā)紅、脫皮,“很癢,我就忍不住用手撓,手上有時候還沾著藥液,一撓過敏就更重了。”即便如此,馮文宇仍堅持了兩個月,直到項目結束,皮膚才開始好轉。
兩年前,一個計劃出口美國的藥品項目遇到阻礙。要達到出口標準,必須按美國藥典規(guī)定的檢驗方法對該藥進行檢驗,可是廠里的采購人員費勁搜羅,怎么也買不到美國藥典中規(guī)定的那種衍生試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馮文宇二話沒說,又接下了這個棘手的項目。
通過不斷地對色譜柱、溫度、酸度等比例進行遴選,馮文宇再次不負所望,研發(fā)出了新的檢測方法?!斑^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檢測方法建得也挺好,但是靈敏度差一些,也就是檢測能力差一些?!比绾芜M一步改進方法,提高檢測能力?馮文宇又耗時兩個多月選方法,結果還是不理想。
不管多難,馮文宇向來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用的信息。偶然間,他聽說另一種設備可能有幫助,便馬上開始尋找,最后竟然在廠里其他部門找到了。馮文宇興奮地帶著實驗用品趕到那個部門開始了新的實驗。“結果挺好,新設備輔助下發(fā)現(xiàn)的這個方法提高了檢測能力,后來我們也重新采購了設備,成功建立起新的檢驗方法?!?020年底,馮文宇團隊研發(fā)的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了美國藥典委員會的認可,打破了企業(yè)出口瓶頸。
屢敗成自然
盡管最終成功研發(fā)了一個個檢驗方法,但研發(fā)過程中遭遇的井噴式的失敗,不沮喪嗎?
“習慣了。”
“沒辦法,這也是職業(yè)特點?!?/p>
“有些時候是帶著任務的,做不好影響藥品注冊,影響企業(yè)效益?!?/p>
“實驗做得越多,失敗越多,經(jīng)驗也就越多,相信成功就會來得越快?!?/p>
正如他的這些回答,馮文宇早已習慣了逆流而上。馮文宇頂著一頭老專家似的黑白相間頭發(fā),白大褂罩在條紋襯衫外面,挽著袖子,坐在椅子上,雙手穩(wěn)穩(wěn)地交握在身前。堅定目光,謙遜語氣,他不怎么談取得的成績,只淡淡地說:“沒有企業(yè)對我的信任和培養(yǎng),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彼兄x這份從事了34年的職業(yè),“許多事情著急上火都沒用,就得一步步踏實地往前走,遇山移山,是工作塑造了我的性格。”
剛參加工作時,馮文宇還是一名化驗員,每天照本宣科地做成品檢驗。操作規(guī)程讓加幾毫升,他就加幾毫升,不用考慮其他東西,只要給出準確的數(shù)據(jù)即可。為了提升操作的準確性,馮文宇下了不少功夫,“一滴的時候懸而未掉,半滴冒出來一些……”對于最基礎的滴定操作,馮文宇反復練習,追求精準度。
“就這樣照本宣科地完成實驗,給出數(shù)據(jù),我的工作就做好了嗎?”面對檢驗過程中的各種實驗現(xiàn)象,馮文宇開始琢磨,這為什么加酸?那為什么加堿?一個個疑惑在心底畫滿了問號。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只有高中學歷的馮文宇選擇考取“夜大”,學習分析化學。“邊工作邊學習,理論和實踐結合得更緊,讓我對檢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我提高檢驗知識和檢驗技能有很大幫助?!边@個選擇讓馮文宇倍感解渴。
夜大剛讀了一年,就趕上廠里舉辦青工技術大賽。馮文宇憑借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操作技能,一舉奪冠。而后,青工技術大賽連著舉辦了6屆,馮文宇就蟬聯(lián)了6屆冠軍,最后廠里的同事們都喊他“狀元”?!盎仡^看,這個比賽是我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幫助我樹立了信心,也鞭策我要更努力地做好這項工作?!?/p>
近些年,隨著廠區(qū)智能化升級改造,實驗室里的檢驗設備更先進了,數(shù)量也更多了,這大大解放了研發(fā)員的雙手。但馮文宇肩上的擔子卻更重了,工作的難度不斷增大。過去整夜加班的手動操作少了,現(xiàn)在可以提前在微機工作站里設置好實驗參數(shù),設備會自動按照設置程序進行實驗。但儀器永遠離不開人腦和人工?!斑€需要人工滴定,儀器設備也需要人工觀察,待進了三針五針、十針八針的,如果發(fā)現(xiàn)結果不理想,就及時換參數(shù)。”
面對一個個難啃的項目,馮文宇從來沒有說過一次“不行”,遇到難活兒、急活兒,領導也都放心地交給他。難,不僅難在技術,還難在如何保持一股韌勁兒應對各種困難。“我的經(jīng)歷讓我對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感觸很深。一次次的失敗讓我思路更寬了,學到了很多東西,還增加了我的信心,我堅信只要堅持,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總能成功?!?/p>
腦力體力連軸轉,工作之余,馮文宇也學會自我調節(jié)。“我也是挺愛玩的,現(xiàn)在中午休息就打打排球,但是打得不好?!瘪T文宇笑著說,“乒乓球也打,在我們部室打得還行,在廠子就不行啦!”
2015年,馮文宇負責的《磷霉素氨丁三醇質量標準升級》項目通過了國家藥典委員會的審核,被正式收載于2015年版的中國藥典,為行業(yè)內檢驗該種藥品設置了新的標準。“這意味著在中國銷售這種藥,就必須達到這個標準。而我們企業(yè)是率先能達到這個質量要求的?!?/p>
傳承是最好的超越
馮文宇的父母都是東北制藥的職工,1987年,19歲的馮文宇追隨父輩的腳步,走進了東北制藥。
“張明秋,二車間!”
“李富華,七車間!”
“張建國,建安公司!”
藥廠俱樂部的大堂里,通過招工考試的700多名年輕人聚在這里等候,焦急地盼著趕快叫到自己的名字。馮文宇也暗自緊張,“我是個內向的人,能給我分到哪兒呢?銷售不適合我,出去不太會說話……”
“馮文宇,質檢處!”忐忑中,馮文宇終于聽到了自己的名字。起初還有點兒蒙,不知道質檢處是做什么的。緊接著老處長將他領走,帶到質檢處,向他介紹化驗員的工作職責。
“環(huán)境干凈,穿著白大褂,和瓶瓶罐罐打交道,知道是滴管的,搖瓶的,和自己性格挺適合,第一印象就是喜歡這個崗位?!敝灰獝烆^干活兒就行,馮文宇心里算是踏實了。
不是所有的化驗員都能成為研發(fā)員。2000年,在東北制藥不拘一格選人才的用人政策下,馮文宇和其他本科生、研究生共同競聘,被破格聘為研發(fā)員。彼時,馮文宇只是中級技師,沒有榮譽加身,有的只是勤奮、鉆研和不服輸?shù)膭艃骸!叭思移聘衿赣媚懔耍透煤酶?,人家對你好,你也要對人家好?!辈簧蒲哉劦鸟T文宇,話語中隨處可見珍貴的質樸。
2016年,馮文宇檢驗技術研究室大師工作站成立,49歲的馮文宇成為工作站的領創(chuàng)人。2018年,馮文宇所在的東北制藥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全國知名民企遼寧方大集團旗下企業(yè)。體制機制變了,對于以完全市場化競爭主體面對市場的東北制藥來說,加強研發(fā)隊伍建設、提高研發(fā)能力,成了企業(yè)重頭戲。馮文宇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要帶領團隊前進,培養(yǎng)更多的“大師”。
在這個平均年齡30多歲的年輕團隊里,大家親切地稱呼馮文宇“大師”,遇到問題都會找大師請教。馮文宇一方面盡己所能,和大家分享交流經(jīng)驗,讓年輕人少走一些彎路;另一方面,又鼓勵年輕人多碰釘子,多發(fā)現(xiàn)問題?!叭颂樍司徒?jīng)不起磨難,不要怕暴露問題,出現(xiàn)問題才能快速成長?!瘪T文宇喜歡問題,“企業(yè)生產和銷售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給我們提出的課題,我們干一樣,就學會一樣,我就是這么一步步走的?!瘪T文宇常對大家說:“千萬別怕領導安排活兒,尤其別怕領導安排新活兒,不給你安排活兒,你啥也學不到,不給你安排新活兒,你就啥也見不到?!?/p>
馮文宇工作繁忙,家中事務多靠妻子操持。在兒子眼中,“你的工作怎么總這么忙?”而今,馮文宇的兒子也已參加工作,在與父親不同的領域里,整日忙于為企業(yè)生產線調參數(shù)。雖然嘴上曾抱怨父親太忙了,但是兒子的選擇又何嘗不是承自父親的言傳身教?
從狀元到大師,馮文宇骨子里的“匠”勁兒讓他在實驗室一干就是34年,時間給了他充分的底氣,在回首過往時,他才能這樣堅定:“我努力付出了,我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