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泠浠
摘? 要:生活化教學模式迎合了當前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同時也符合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師通過引入生活化元素,來有效豐富語文學科教學活動,注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可以深刻地體會到語文學科的實用性和生活性,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本文探討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
語文作為基礎教學的核心課程,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樹立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只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從而不關心學生的實際適用性。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需要。改革和更新現(xiàn)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是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而生活化教學法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種。
一、初中語文滲透生活化理念的作用
生活化教育理念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育要求之一,其倡導教師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中,將生活化素材引入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引到大自然中,以此實現(xiàn)生活、語文的有機轉換,實現(xiàn)兩者的高度融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理念,有助于學生建構起生活與語文的橋梁,在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實現(xiàn)素養(yǎng)品格的培育。
總的來說,初中語文滲透生活化理念,一來有助于拓展初中生的視野,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使初中生留心觀察生活事物,利用生活學習語文;二來有助于激發(fā)初中生的潛能。生活化教學能為初中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提供發(fā)展平臺,引導初中生在生活化教學中轉變學習觀念;三來有助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新課標指出初中語文教學要實現(xiàn)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情感的融合,重視“立德樹人”教育。借助于初中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展開教學,打破了書本與實際生活的界限,實現(xiàn)了初中生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一)積累閱讀優(yōu)美詞句,夯實作文功底
閱讀需要審美能力,要能深入閱讀文章,在賞析閱讀文章結構的基礎下感受內涵。作文也是如此,若是作文結構詞句表達不通暢、通篇錯別字,語言功底差,哪怕學生傷春悲秋、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作文品味也將止步于開頭。優(yōu)美的字詞句和工整嚴謹?shù)慕Y構是寫作的基礎,若是東一句西一句,全文無結構,也稱不上一篇值得品讀的作品。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即可引導學生摘錄積累閱讀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句,學習閱讀文章中的布局結構,在積累中熟練運用,進而有效夯實自身的作文功底,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需要教師細細培育的審美素養(yǎng)。以《蘇州園林》為例,文章主要講述的蘇州園林的建筑美和設計美,但文章中描述園林、亭臺樓閣、假山池沼、花草樹木的句子卻十分工整優(yōu)美,值得學生摘錄。學生要在閱讀文章中積累這樣的優(yōu)美詞句。除此之外學生在閱讀時也需多多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文章的結構。比如作者在描述“蘇州園林”的時候,先總寫,寫了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隨后又分寫。文章第四段描述假山池沼;第五段寫花草樹木;第六七段寫花墻回廊;第八段寫門窗等等。學生在學習時即可按照這樣的文章結構,先總寫,再根據(jù)方位結構一一展示蘇州園林的建筑設計美。
為了有效培育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仿寫。比如在學習《蘇州園林》后,語文教師即引導學生描繪身邊的特色建筑,可以寫自己的家、商場、公園、學校等等。通過在閱讀中學習,才能有效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使作文更加生動、有趣。
(二)讓學生體驗生活來激發(fā)寫作情感
素材是寫作的基礎,也是作文的血肉。初中階段學生寫作時常存在照搬作文書、缺乏感情的問題,為了使初中生的作文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就需學生貼近生活、力求寫實,在生活中尋找素材??紤]到初中生的閱歷,生活中的素材他們可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來入手。一是校園生活從學校、班級開展的活動,校園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入手,常見的升國旗、運動會等,都可觀察后寫實;二是家庭生活從家庭成員的日常相處入手,細心體驗家庭生活,留心觀察,及時記錄下家庭真情片段,用點滴小事打動人心;三是社會生活可從小區(qū)、超市等入手,記錄下吸引自己目光的瞬間,同時也可通過電視、新聞、廣播來了解社會,記錄社會并形成素材;四是大自然素材可從路邊植株、公園、野外等入手,來引導學生體驗自然日常,感受大自然,體味自然日常。學生體會自然日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確定觀察目標,記錄大自然事物的具體變化,由表及里地去記錄、觀察,促使學生在撰寫相關自然主題時能更加具體、條理更為清楚、描寫更加細節(jié)準確等。
(三)從生活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文章來自生活,而寫作是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只有當學生學會如何去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素材時,他們才能寫出生動具體的作品,并給讀者以真實的感覺。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然后讓學生用一兩個詞形容紫藤蘿的特點。同時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紫藤蘿,是什么樣的。之后教師對學生提問,為什么叫“紫藤蘿瀑布”?是因為從花型來看,紫藤蘿就像一條瀑布一樣。通過這種形式,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文章中包含的真實情感,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熟悉課文并理解其含義,還要讓學習學會寫作。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校園的樹木景色,為學生提供寫作材料,讓學生有內容可寫,讓文章顯得更加真實,從而貼近生活。
三、結論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在初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真正發(fā)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參照標準,把語文教學融入學生生活中,以保證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薄純坤.讓語文走向生活: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9(23).
[2]董亞梅.初中語文如何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