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現(xiàn)鋒, 孫榮欣*, 丁 琳, 孫向陽
(1.河南輕工職業(yè)學院輕化工程系,河南鄭州450011;2.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黃曲霉毒素B1(AFB1)是黃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強的一種,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趙穎等,2018),其廣泛存在于土壤、堅果、谷物中,且在食物烹調(diào)過程中很難裂解,對人們的飲食、健康危害極大,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最強的致癌物之一。我國食品衛(wèi)生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玉米、花生、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1允許量不得超過20μg/kg(劉冰等,2020;程慧等,2018;沈駿等,2015)。
目前,關(guān)于AFB1的檢測方法主要有薄層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酶聯(lián)免疫法等(惠媛媛等,2019;朱超等,2018;王瑞鑫等,2016)。這些方法具有檢出限低、靈敏度高等優(yōu)點,但其設(shè)備體積大、操作復雜且費時,因此不適合現(xiàn)場的快速檢測。電化學法具有設(shè)備體積小、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克服了傳統(tǒng)方法的短板,因此在AFB1的快速檢測方面潛力巨大。
碳球納米復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積較大、導電性好等優(yōu)點,在電化學傳感器方面應用廣泛,但其分散性不是很理想,這就限制了其優(yōu)良的特性(吳民富等,2020;Yanping等,2019;喻理等,2019;Lingwen Zeng等,2019)。目前關(guān)于AFB1定量分析的電化學方法已有報道,但鮮見關(guān)于氮摻雜碳球負載納米鉑基質(zhì)酶傳感器的報道。本文在碳球的基礎(chǔ)上引入氮元素,改善其分散性,同時為了提高其靈敏度,引入納米鉑粒子,制備氮摻雜碳球負載納米鉑納米復合材料(N-Cs@Pt),并以此為基質(zhì)制備電化學酶傳感器,對AFB1進行定量分析,旨在為玉米中AFB1的快速檢測提供一種新的方案。
1.1 實驗材料 氯化乙酰膽堿、C3389型乙酰膽堿酯酶、黃曲霉毒素B1:Sigma公司生產(chǎn);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洛陽市化學試劑廠;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上海實意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 主要儀器 CHI-660E電化學工作站: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JSM-IT800SHL場發(fā)射掃描電鏡:日本電子JEOL;FJD-120超聲波清洗儀:富嘉達超聲波設(shè)備有限公司;移液槍:德國艾本德股份公司
1.3 實驗方法 N-Cs@Pt制備:N-Cs參考Jinhui Tong等(2018)方法制備。取20 mL濃度為0.1 mol/L的檸檬酸鈉溶液,加熱沸騰10 min。在劇烈攪拌條件下加入5 mL濃度為50 mmol/L的H2PtCl6溶液,然后迅速加入10 mL濃度為0.1 mol/L的抗壞血酸溶液,繼續(xù)加熱攪拌30 min,然后于12000 r/min條件下分別用超純水、乙醇反復的離心-洗滌3次,最后將離心產(chǎn)物于60℃條件下真空干燥,即得N-Cs@Pt納米復合材料,備用。
N-Cs@Pt/GCE制備:GCE參考Fang-mei Liu等(2017)、Sujit Deshmukh等(2017)、Huakun Xing等(2016)的方法進行處理。用移液槍準確吸取5μL濃度為1 mg/mL的N-Cs@Pt溶液均勻涂布于GCE表面,然后于25℃條件下干燥,得Cs-N@Pt/GCE,備用。用移液槍分別吸取1μL牛血清蛋白(1.5%)、1μL殼聚糖溶液(1%)和1μL AChE(0.35 U/μL)于0.1 mL的離心管中,超聲分散2 min,然后用移液槍將混合液均勻涂布在Cs-N@Pt/GCE的表面,于0~4℃環(huán)境下干燥,即得N-Cs@Pt/AChE/GCE傳感器。
1.4 樣品處理 以玉米為檢測對象,采取加標法對其進行檢測分析。樣品參照GB/T 18979-2003處理,向處理好的樣品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FB1,然后取100μL的濾液置于5 mL的PBS溶液中,使其濃度分別為5、10μg/mL和20μg/mL,備用。
2.1 N-Cs@Pt的SEM表征 利用掃描電鏡對制備好的N-Cs@Pt進行掃描,結(jié)果見圖1。N-Cs@Pt為球形結(jié)構(gòu),其表面零散分布著制備好的Pt納米粒子,N-Cs@Pt的粒徑約為900~1000 nm。
圖1 N-Cs@Pt的掃描電鏡圖
2.2 不同傳感器的EIS表征 以10 mmol/L的[Fe(CN)6]3-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對不同的傳感器進行交流阻抗(EIS)表征,結(jié)果見圖2。
圖2 不同傳感器的EIS曲線
GCE、N-Cs/GCE、N-Cs@Pt/GCE和NCs@Pt/AChE/GCE的阻抗分別為653.39、145.34、76.94Ω和421.38Ω。修飾N-Cs后其阻抗比GCE降低了77.76%,且N-Cs負載Pt納米粒子后,其阻抗進一步降低了47.06%。這說明NCs@Pt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有效降低傳感器的阻抗,提高傳感器靈敏度,但在N-Cs@Pt/GCE表面負載AChE后其阻抗增加了447.67%,這是因為AChE是生物大分子,為蛋白成分,因此當其負載到傳感器表面后阻抗顯著增加,這也證明AChE已經(jīng)很好的固定到了傳感器表面。
2.3 N-Cs@Pt/AChE/GCE檢測AFB1的機理以pH 7.2的PBS(0.1 mol/L)為支持電解質(zhì),采用制備好的N-Cs@Pt/AChE/GCE對2.0 mmol/L的ATCl進行差分脈沖(DPV)掃描,然后向其中加入AFB1使其濃度為10μg/mL,抑制10 min然后再對其進行DPV掃描,結(jié)果見圖3。
N-Cs@Pt/AChE/GCE在2.0 mmol/L的ATCl獲得的氧化峰電流(Ip)為2.494μA,經(jīng)10μg/mL的AFB1抑制10 min后,Ip為1.503μA,Ip降低了39.74%,這是因為AFB1能對AChE產(chǎn)生可逆性非共價鍵抑制,影響AChE對ATCl的催化,進而影響Ip,且其抑制程度與AFB1存在一定劑量關(guān)系,據(jù)此可對AFB1進行定量分析。
2.4 分散劑種類 以0.5%殼聚糖為交聯(lián)劑,分別以1μL不同濃度的牛血清蛋白、奈酚和1μL超純水做空白對照,制備傳感器,對2.0 mmol/L的ATCl進行DPV掃描,結(jié)果見圖4。
圖4 分散劑對傳感器的影響
采用的分散劑對傳感器有顯著影響,且不同濃度的分散劑,對傳感器靈敏度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奈酚的最佳濃度為2.0%,最佳濃度下對應的Ip為2.025μA;牛血清蛋白的最佳濃度為1.5%,最佳濃度下對應的Ip為2.512μA,與奈酚相比Ip提高了24.05%。這是因為牛血清蛋白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防止酶分子的團聚,提高與底物的接觸,進而提高催化效率,奈酚雖然對減緩酶分子的聚集有一定作用,但其為有機溶劑,對酶的活性可能存在一定影響,因此,選取濃度1.5%的牛血清蛋白為分散劑。
2.5 固載方式的選擇 分別采取a:殼聚糖、AChE和牛血清蛋白混合均勻后涂布于電極表面制備傳感器;b:先將AChE和牛血清蛋的混合液涂布于GCE表面,然后再滴加殼聚糖溶液制備傳感器;c:先滴加殼聚糖溶液,然后再將AChE和牛血清蛋的混合液涂布于GCE表面制備傳感器。然后對2.0 mmol/L的ATCl進行DPV掃描,結(jié)果見圖5。
圖5 固載方式對傳感器的影響
采取方式a、b、c所獲得的Ip分別為2.501、1.711、2.246μA,這是因為,a固載方式,既能保證酶分子很好的固定在電極表面,又能保證酶分子與底物的充分接觸催化,所以其獲得的Ip值最大,因此,選取a固載方式制備傳感器。
2.6 酶固載量的優(yōu)化 分別采取0.2、0.25、0.3、0.35 U和0.4 U的AChE制備傳感器對2.0 mmol/L的ATCl進行DPV掃描,結(jié)果見圖6。
圖6 酶固載量對Ip的影響
隨著酶固載量的增加,Ip先增大后減小,這是因為酶是生物大分子,當其適量增加時,對底物的催化作用明顯增強,但當其過量使用時,會導致電極表面的阻抗增大,進而導致Ip減小,因此,酶固載量選取0.35 U。
2.7 抑制時間的選擇 采用制備好的N-Cs@Pt/AChE/GCE對2.0 mmol/L的ATCl進行DPV掃描,記錄氧化峰電流I0,然后向其中加入AFB1使其濃度為10μg/mL,每隔2 min對其進行掃描一次,分別記錄氧化峰電流I2、I4……In。然后計算出其抑制率(抑制率=1-In/I0),結(jié)果見圖7。
圖7 抑制時間對抑制率的影響
隨著抑制時間的延長,抑制率逐漸增加,且在2~10 min內(nèi)增加相對較快,10 min后增加趨勢逐漸減弱,因此,抑制時間選取10 min。
2.8 標準曲線繪制 在最佳實驗條件下,對不同濃度的AFB1進行抑制測定,結(jié)果見圖8。
圖8 AFB1濃度與抑制率間的關(guān)系曲線
AFB1濃度與其對傳感器的抑制率在1~30μg/mL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線性方程為Y=0.9618X+30.214,R2=0.9989,檢出限為0.23μg/mL(S/N=3)。
2.9 加標回收率實驗 在最佳實驗條件下,對不同濃度的AFB1進行加標回收率實驗,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其加標回收率為97.83%~102.88%,與HPLC所得到的97.56%~99.26%一致,說明該方法準確度較高。
表1 AFB1的加標回收率實驗
2.10 穩(wěn)定性研究 將制備好的N-Cs@Pt/AChE/GCE置于0~4℃環(huán)境中保存,每隔7 d對2.0 mmol/L的ATCl進行DPV掃描,研究傳感器的穩(wěn)定性,結(jié)果見圖9。
圖9 保存時間對N-Cs@Pt/AChE/GCE的影響
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N-Cs@Pt/AChE/GCE對底物的催化效果會略為減弱,但6周后其對底物的催化作用仍能達到正常傳感器的95.5%,說明該傳感器的穩(wěn)定性良好。
本實驗制備了N-Cs@Pt納米復合材料,并在此基礎(chǔ)上制備了N-Cs@Pt/AChE/GCE。結(jié)果表明,N-Cs@Pt能顯著改善N-Cs@Pt/AChE/GCE的導電性,提高其靈敏度。利用N-Cs@Pt/AChE/GCE對AFB1進行定量分析,AFB1濃度與其對傳感器的抑制率在1~30μg/mL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其加標回收率為97.83%~102.88%,與HPLC所得結(jié)論一致,準確度較高。N-Cs@Pt/AChE/GCE的穩(wěn)定性較好,6周后其對底物的催化作用仍能達到正常傳感器的95.5%。所制備的傳感器簡單、便捷且成本低,為AFB1的快速檢測分析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