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劉晶
1西北婦女兒童醫(y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西安 710003
2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yī)院兒童感染科,陜西 寶雞 721000
惡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組織的一種實體腫瘤,以無痛性的淋巴結(jié)腫大為主要表現(xiàn),可伴有發(fā)熱、消瘦等癥狀。惡性淋巴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但近年來,小兒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研究發(fā)現(xiàn),淋巴瘤組織中存在多種異常增殖因子,如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可溶性B7家族成員 H4(soluble B7 family member H4,sB7-H4)等。但目前國內(nèi)有關(guān)VEGF、NSE及sB7-H4與小兒惡性淋巴瘤相關(guān)性的研究報道較為少見。因此,本研究檢測VEGF、NSE及sB7-H4在小兒惡性淋巴瘤中的表達情況,分析其對小兒惡性淋巴瘤的診斷價值,旨在為小兒惡性淋巴瘤的診治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西北婦女兒童醫(yī)院收治的惡性淋巴瘤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惡性淋巴瘤的診斷標準;②未經(jīng)正規(guī)治療,且近3個月內(nèi)無藥物服用史;③臨床和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心梗死、腦出血等急性危重疾?。虎诤喜⒛δ苷系K;③合并重度脂肪肝、肝腎功能重度不全。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54例惡性淋巴瘤患兒,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1~13歲,平均(6.48±1.13)歲;病理類型:霍奇金淋巴瘤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臨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11例,Ⅲ期21例,Ⅳ期15例。取54例惡性淋巴瘤患兒的淋巴瘤組織和距腫瘤組織3 cm處的正常組織。
取54例惡性淋巴瘤患兒的淋巴瘤組織和距腫瘤組織3 cm處的正常組織,立即用10%甲醛固定,65℃烤片20 min后常規(guī)二甲苯脫蠟,梯度乙醇脫水,阻斷滅活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置于pH=6.0的緩沖液中煮沸(95℃,15~20 min),自然冷卻20 min以上,再用冷水沖洗缸子,加快冷卻至室溫,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沖洗3次,每次5 min,進行抗原修復(fù)。滴加一抗4℃冰箱孵育過夜,PBS沖洗3次,每次5 min(用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一抗稀釋比例均為1∶100)。滴加生物素標記的二抗,37℃孵育30 min,PBS沖洗3次,每次5 min;滴加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鏈霉素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30 min,PBS沖洗3次,每次5 min;二氨基聯(lián)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過氧化氫反應(yīng)染色,自來水充分沖洗后,蘇木素復(fù)染,常規(guī)脫水,透明,干燥,封片。
VEGF主要定位于細胞質(zhì),NSE主要定位于細胞質(zhì)或細胞核,sB7-H4主要定位于細胞質(zhì)或細胞膜,根據(jù)陽性細胞所占比例和染色強度進行評分。陽性細胞所占比例:無陽性細胞為0分,<10%為1分,10%~50%為2分,>50%為3分;染色強度:無著色為0分,淡黃色染色為1分,棕黃色染色為2分,棕褐色染色為3分。將陽性細胞所占比例評分和染色強度評分相乘,總分≥3分為陽性,<3分為陰性。
惡性淋巴瘤組織中VEGF、NSE及sB7-H4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正常組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表1)
表1 不同組織中VEGF、NSE及sB 7-H 4陽性表達情況的比較[n(%)]
不同年齡、性別、病理類型和惡性程度惡性淋巴瘤患兒淋巴瘤組織中VEGF、NSE及sB7-H4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臨床分期為Ⅲ~Ⅳ期的惡性淋巴瘤患兒淋巴瘤組織中VEGF、NSE及sB7-H4陽性表達率均高于Ⅰ~Ⅱ期患兒,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7.422、6.400、7.269,P<0.05)。(表2)
表2 不同臨床特征惡性淋巴瘤患兒淋巴瘤組織中VEGF、NSE及sB 7-H 4表達情況(n=54)
ROC曲線結(jié)果示,VEGF、NSE、sB7-H4單獨檢測診斷小兒惡性淋巴瘤的AUC分別為0.632、0.731、0.674,VEGF+NSE+sB7-H4聯(lián)合檢測的AUC為0.805,明顯高于單獨檢測。(表3、圖1)
圖1 VEGF、NSE、sB 7-H 4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小兒惡性淋巴瘤的ROC曲線
表3 VEGF、NSE、sB 7-H 4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小兒惡性淋巴瘤的診斷價值
目前有關(guān)惡性淋巴瘤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環(huán)境、感染等有關(guān)。近年來,惡性淋巴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對患者身心健康可造成一定影響,早期診斷治療對改善惡性淋巴瘤患者的預(yù)后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探討VEGF、NSE及sB7-H4在小兒惡性淋巴瘤中的表達情況,旨在為惡性淋巴瘤的早期診斷治療提供參考。
VEGF又稱為血管通透因子,具有增加促進血管通透性、促進細胞增殖和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42.59%的惡性淋巴瘤組織中VEGF表達陽性,高于正常組織;且臨床分期為Ⅲ~Ⅳ期的惡性淋巴瘤患兒淋巴瘤組織中VEGF陽性表達率高于Ⅰ~Ⅱ期患兒,表明VEGF的表達可能與惡性淋巴瘤的進展有關(guān)。但Navone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VEGF表達與惡性淋巴瘤病理類型、年齡有關(guān),與本研究報道不符,這可能與納入病例數(shù)不同、地域差異等有關(guān)。
NSE是一種普遍存在于哺乳動物中的糖酵解酶。目前,NSE主要作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與小細胞肺癌的標志物。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已有多項研究報道了NSE與惡性淋巴瘤的關(guān)系。Oya等研究發(fā)現(xiàn),NSE在小兒惡性淋巴瘤中的陽性表達率高于健康對照組。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符,臨床分期為Ⅲ~Ⅳ期的惡性淋巴瘤患兒淋巴瘤組織中NSE陽性表達率高于Ⅰ~Ⅱ期患兒。表明NSE在惡性淋巴瘤發(fā)生、發(fā)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為病情監(jiān)測、療效評估的有效指標。
B7-H4是一種新型的協(xié)同刺激分子。Podojil等研究發(fā)現(xiàn),B7-H4以可溶性的形式分布于腫瘤患兒血清中。人B7-H4基因的mRNA大量分布于淋巴組織與非淋巴組織中,但其蛋白則不表達于大部分正常組織中。國內(nèi)外研究發(fā)現(xiàn),B7-H4在肝癌、胃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高表達,且其表達上調(diào)與患兒的臨床分期密切相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正常組織相比,淋巴瘤組織中sB7-H4的陽性表達率更高,且臨床分期為Ⅲ~Ⅳ期的惡性淋巴瘤患兒淋巴瘤組織中sB7-H4陽性表達率高于Ⅰ~Ⅱ期患兒。表明sB7-H4有望成為新的惡性淋巴瘤監(jiān)測的腫瘤標志物。
Katagiri等研究指出,部分因子可作為惡性淋巴瘤診斷、病情評估、疾病進展的敏感生物標志物。但國外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單一因子檢測易造成誤診或漏診,多主張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本研究通過ROC曲線分析結(jié)果顯示,VEGF、NSE及sB7-H4單獨檢測均可有效診斷惡性淋巴瘤,但聯(lián)合檢測診斷小兒惡性淋巴瘤的AUC最大,與上述文獻報道相符。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小,有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尚需要更大樣本量、多中心的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VEGF、NSE及sB7-H4在惡性淋巴瘤中呈異常表達,三者聯(lián)合檢測并結(jié)合臨床特征有助于提高惡性淋巴瘤的診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