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三,劉苗苗,謝劍華,滕華,張洪珍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河北省人民醫(yī)院腫瘤五科,石家莊 050051
肺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原因復雜,不僅與腫瘤本身的缺氧酸性微環(huán)境有關,與機體免疫營養(yǎng)狀態(tài)關系更為密切。炎癥免疫微環(huán)境可幫助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監(jiān)視,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及基因組不穩(wěn)定,增強腫瘤細胞的增殖、侵襲和轉移。免疫及營養(yǎng)代謝異常在促進DNA損傷、腫瘤細胞增殖、血管生成、轉移、減少細胞凋亡和抗癌反應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2021年Reinfeld等研究報道,腫瘤細胞本身并不是營養(yǎng)消耗的罪魁禍首,而腫瘤中的非腫瘤細胞主要是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具有最高的葡萄糖攝取,顛覆了過去100年來發(fā)展和完善的腫瘤代謝模型,故腫瘤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可能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預后。且相關文獻已證實,常見的血液學指標如炎癥、免疫、營養(yǎng)指數等均與惡性腫瘤患者預后相關。但是,大多數文獻報道是研究單一指標,本研究通過探討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療前外周血新型免疫及營養(yǎng)指標水平,探討其與生存預后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診于河北省人民醫(yī)院的19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NSCLC的初治患者;②年齡≥65歲;③TNM分期為ⅢB~Ⅳ期,不可手術;④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評分為0~2分;⑤預期生存期大于3個月。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不能隨訪到生存期;②伴發(fā)嚴重的心、肺、肝、腎等基礎疾??;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伴發(fā)全身感染及自身免疫疾病;⑤化療絕對禁忌證。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定期隨訪,隨訪結局為患者出現死亡事件。隨訪日期截至2020年1月31日,失訪3例,最終納入187例,平均年齡(70.84±5.28)歲,其中死亡159例,生存28例。
所有患者治療方案均為以鉑類為基礎的雙藥聯(lián)合方案:鉑類藥物包括洛鉑30 mg/m、奈達鉑80 mg/m;鉑類聯(lián)合藥物可為多西他賽60~75 mg/m、培美曲塞50 mg/m;21~28天為1個化療周期,共4~6個周期。劑量根據年齡及具體身體狀況調整為常規(guī)化療劑量的85%以上。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1周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檢測血細胞分析、生化全項、D-二聚體(D-dimer,D-D),記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rophil,NEU)、淋巴細胞計數(lymphocyte,LYM)、血小板(platelet,PLT)、D-D、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白蛋白(albumin,ALB)。
通過查閱文獻[2,13-15]得到一系列組合指標: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s ratio,NLR),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s to lymphocytes ratio,PLR),系統(tǒng)性炎癥指數(systemic inflammation index,SII),預后營養(yǎng)指數(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血紅蛋白、白蛋白、淋巴細胞、血小板(hemoglobin,albumin,lymphocyte,platelet,HALP)評分,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D-二聚體、白蛋白(neutrophil,lymphocyte,D-dimer,albumin,NLDA)評分。計算方式如下:NLR=NEU/LYM,PLR=PLT/LYM,SII=PLT×NEU/LYM,PNI=ALB+5×LYM,HALP=HGB×ALB/(LYM×PLT),NLDA=NEU×D-D/(LYM×ALB)。
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進行界定,若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0.5,則根據ROC曲線確定最佳截斷值;若AUC≤0.5,則根據中位數確定最佳截斷值。
根據ROC曲線得出,NLR、PLR、SII、NLDA評分的AUC分別為0.629、0.649、0.647、0.700,確定最佳截斷值分別為3.44、179.97、622.35、0.05;而PNI、HALP評分的AUC≤0.5,則根據中位數確定最佳截斷值,PNI、HALP評分的中位數分別為46.29、10.90。(圖 1)
圖1 各指標預測預后的ROC曲線
18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高NLR、高PLR、高SII、高NLDA評分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低NLR、低PLR、低SII、低NLDA評分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TNM分期、病理分型、PNI、HALP評分患者死亡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不同基線特征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生存情況的比較(n=187)
對18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進行預后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發(fā)現,年齡、TNM分期、病理分型、NLR、PLR、SII、PNI、HALP評分、NLDA評分可能與預后有關(P<0.05)。年齡>70歲、TNM分期較晚、腺鱗癌、高 NLR、高PLR、高SII、低 PNI、低HALP評分、高NLDA評分預后較差。(表2)
表2 18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Cox多因素風險預后模型分析發(fā)現,年齡、HALP評分、NLDA評分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表3)
表3 18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機制極為復雜,涉及炎癥免疫微環(huán)境、止凝血微環(huán)境、營養(yǎng)微環(huán)境等機體內環(huán)境的多種改變,而這些腫瘤微環(huán)境的變化反映到機體外部就是各種血液學指標的變化,研究較多的單一血液學指標包括WBC、NEU、LYM、PLT、D-D、HGB、ALB等,研究較多的組合型血液學指標包括NLR、PLR、PNI、SII等,但是目前并沒有充分證明證實此類指標與老年晚期NSCLC患者預后的關系,無法通過此類指標來精確判斷患者預后。因此,若想綜合反映所有腫瘤微環(huán)境,需將4種指標組合獲得四重血液學指標,如炎癥、免疫、止凝血及PNI NLDA評分及HALP評分,上述血液指標反映腫瘤微環(huán)境的炎癥、免疫、止凝血及營養(yǎng)狀態(tài),本研究主要探討復合型血液學指標對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預后意義。
腫瘤組織及機體的炎癥免疫微環(huán)境的異常表現為各種炎癥細胞浸潤,如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及肥大細胞等。有研究發(fā)現,各類炎癥免疫細胞均與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態(tài)及預后相關。單核巨噬細胞、NEU、肥大細胞等炎性免疫細胞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這些細胞均屬于骨髓來源的固有免疫細胞。此類細胞能夠釋放大量趨化因子、血管生長因子、基質降解酶等有利于腫瘤生長和侵襲的因子。這些細胞因子能夠在體內募集單核巨噬細胞、NEU等炎癥免疫細胞,趨化至腫瘤及其鄰近的部位,加速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另外,部分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能夠幫助腫瘤細胞及組織逃避免疫監(jiān)視,從而誘導并促進形成腫瘤新生血管系統(tǒng),也可通過增加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來增強腫瘤細胞的增殖、侵襲和轉移。外周血WBC、NEU、LYM、NLR、PLR、SII均與肺癌及多種惡性腫瘤患者預后相關,且NLR、PLR為晚期NSCLC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發(fā)現,NLR、PLR、SII均可能與老年晚期NSCLC患者生存預后相關,其水平越高,生存期越短,預后越差,與多數研究一致,但本研究多因素分析并未證實NLR、PLR、SII是老年晚期NSCLC患者預后影響因素,考慮原因可能與入組人群不同、樣本量小等有關,后續(xù)可繼續(xù)收集大樣本多癌種的數據進行研究。
隨著腫瘤進展,腫瘤患者機體消耗逐漸加劇,ALB分解代謝加強,加之食欲較差及機體吸收營養(yǎng)障礙,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愈下。而外周血ALB、HGB及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最常用的反映機體營養(yǎng)狀況的指標,且有研究證實ALB、HGB與腫瘤患者的不良預后相關。PNI是一種綜合性營養(yǎng)評價方法,被證實與多種腫瘤療效及預后有關。本研究發(fā)現PNI越低,患者的預后越差,表明機體的營養(yǎng)狀況能夠影響患者的預后,而臨床上可以根據PNI初步判斷預后并且及時給予患者適當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腫瘤微環(huán)境導致腫瘤侵襲、擴散的機制錯綜復雜,至今仍未研究透徹,但大體可分為炎癥免疫微環(huán)境、止凝血微環(huán)境、營養(yǎng)微環(huán)境,而HALP評分和NLDA評分能夠綜合反映機體的整體內環(huán)境狀態(tài)。NLDA包含NEU、LYM、D-D和ALB 4個因子,HALP綜合了HGB、ALB、LYM、PLT 4個因子,已被證明與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有關。本研究發(fā)現,NLDA評分、HALP評分均與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情況有關,且NLDA評分增高與不良預后有關,與上述研究一致。HALP評分降低與較差生存有關,不同于Benej等的研究結果,可能原因是本研究為單中心的小樣本臨床研究,入組人群局限單一,僅能從宏觀上反映HALP評分與生存預后的趨勢。接下來可進行多中心、大樣本、多癌種的研究進一步證實HALP評分及NALP評分與療效及預后的關系,進一步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免疫細胞亞分類數量、營養(yǎng)代謝情況及免疫組化檢測免疫細胞、免疫檢查點等表達與臨床療效及生存預后的關系,從而為改善患者免疫營養(yǎng)狀態(tài)、生活質量、療效及預后提供進一步的臨床數據。
綜上所述,老年晚期NSCLC患者治療前的年齡、HALP評分、NLDA評分是其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臨床上可通過及時檢測干預患者的營養(yǎng)及免疫治療,可有效預測老年NSCLC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