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明
在我的少年時期,岷江沿岸相鄰的崇慶縣和灌縣每年都要維修金馬大河,大約在1975年秋季,崇慶縣進行了聲勢浩大的金馬河歲修工程,三十六個公社都派出了民工,從當時的灌縣沿江鄉(xiāng)清涼村起至崇慶縣詹灣村(今崇州龍福村)止,新筑一條十多公里長、七八米高的護河水泥埂子。那段日子,金馬河邊整天人山人海,附近村子的人家都駐扎有外鄉(xiāng)的民工隊伍。我家院子大,進駐了金雞和安阜兩個公社大隊的百余名民工。
駐我家的民工見我連續(xù)兩天都釣回來不少魚,流露出羨慕的眼光。第三天傍晚,金雞公社民工隊長熱情地給我盛上滿滿一碗飯菜,要我晚飯后帶他去釣魚。我原計劃晚飯后和小伙伴打彈珠,可吃人家嘴軟,我只好拿上魚竿出門。
眾目睽睽之下,我在院子旁邊的橫溝邊大顯身手,一會兒就釣上多條小雜魚,這些小雜魚的個頭很適合油炸下酒,炸好的魚被稱為“麻花魚”。
金雞公社民工隊長見狀心動不已,當即給民工布置一項特別任務(wù):“為改善大家伙食,提高生活質(zhì)量,明天宋江(宋久良)、方臘(方四海)、阮小七(袁志國)三位好漢不去修河,去執(zhí)行一項特別任務(wù)——釣魚?!彼麄兊木b號是愛開玩笑的隊長臨時取的。三位民工很高興,畢竟釣魚比下河干活輕松多了。
第二天我放學(xué)回到家,民工隊的廚師對我說:“你們這兒河溝里的魚真多啊,三個好漢一上午就釣回來大半盆子?!?/p>
我一聽,便放下書包,來到河邊割草,見到三位民工中一人在河邊釣魚,另外兩人在河邊水塘里用箢篼撮魚,撮起來的還有不少小河蝦。他倆撮得很起勁,全然不顧褲子已濕透。我見狀也忍不住脫下衣服,挽起褲腳,跳下水和他們一起撮起魚蝦來。
民工說他們的村子沒有河,只有小溝,里面雖然也有魚,但很少。我們這里河溝多,河里魚蝦也多,太好了。
晚上,民工們在院子里鋪上幾張塑料布,擺上油炸的麻花魚、酥脆的小河蝦,斟上從家鄉(xiāng)金雞帶來的燒酒,席地而坐,劃拳、沖殼子(四川方言,吹牛的意思),熱鬧極了。
安阜公社的民工們見了,不請自來,紛紛加入其中。綽號頗具個性的安阜民工隊長“自留地”和金雞民工隊長約定:明天兩隊都安排“特別生產(chǎn)任務(wù)”——任務(wù)加了“生產(chǎn)”二字,各派三人,比賽撮魚蝦和釣魚,輸了不罰,贏了沒獎,只圖高興。
第二天,民工隊晚飯仍有油炸麻花魚和香酥的河蝦,三哥又從家里拿出幾斤花生——我們村盛產(chǎn)花生,各家各戶分了不少。“自留地”眉飛色舞地說:“我們今天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好漢聚會,大家敞開喝!”兩隊民工106人,加上我和三哥恰巧108人,那場面蔚為壯觀,驚天動地。
插畫作者:陳玉君(四川)
100多人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口吃魚的日子難得一遇,我有幸遇到這么一回。那快樂、熱烈、安逸、和諧的氣氛成為我永遠的幸福記憶。
小學(xué)畢業(yè)那年暑假,是我平生第一次沒有家庭作業(yè)的暑假,感覺輕松極了。距離升初中開學(xué)還有兩個多月,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把魚釣個夠。
一日午飯過后,我直奔清涼河邊。清涼河自灌縣玉堂鎮(zhèn)起水,一年四季水流不斷,魚兒較多,我五六歲時曾險些命喪此河。當時,兩個小學(xué)生在清涼河的一個回水灣里游泳,一個小學(xué)生對我喊:“小五,下來洗澡,逮魚!”說罷,他一個猛子鉆進水里,一會兒從另一處冒出水面,手里竟真的逮著一條魚。我一看,心癢癢的,未多想便脫掉衣褲縱身跳入河中,因不識水性,入水后便慌亂起來,嗆了幾口水,也不知道喊“救命”。好在兩個小學(xué)生趕緊游到我身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我托上岸。這件事雖然過去幾十年,可我至今記憶猶新。
插畫作者:陳玉君(四川)
這天,我又來到清涼河,在常釣的釣位守了半天,連一根小魚都沒釣著。我將魚竿插入岸邊,準備到幺爸家的菜地里摘根黃瓜解讒。沿著河邊走著,天空中突然下起小雨,我一不留神,腳下一滑,竟掉進河里。湍急的河流將我向下游沖去,好在我已學(xué)會游泳,不慌不忙地順水游到岸邊,可岸邊光溜溜的,什么都抓不住。沒關(guān)系,下游不遠處有一條過水槽,我可以抓住水槽邊緣爬上去。
很快,我被水流沖到水槽處,抬手一抓,竟沒抓住,整個人被繼續(xù)往下游沖。再往下河邊有蘆葦,這次一定要抓住——我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可此時我已漸漸體力不支,游水的力量不夠,心中便有些慌亂了。
此時,小雨已變?yōu)榇笥?,又正是農(nóng)村吃午飯的時間,河岸上人很少,如果抓不住蘆葦怎么辦?我腦海里又閃現(xiàn)出五六歲時在清涼河里遇險的情景,一邊思考著如何脫險,一邊還掛念著插在河邊的魚竿。
“小五,接棍!”河岸上突然傳來一聲大喝,隨即一根拴著絲線的竿子向我伸過來。原來是村上神出鬼沒的“怪神仙”,他晴天很少釣魚,多在雨天下鉤,今天午后下雨出門,正好遇到落水的我。我喜出望外,伸手一接,沒接住竹竿?!肮稚裣伞毙∨軒撞剑謱⒅窀蜕煜潞?。我左手摳住河坎,伸出右手,終于抓牢了竹竿?!肮稚裣伞边B拉帶拽,成功將我拖上岸。
“怪神仙”本名楊九龍,此人特立獨行,做事喜歡與眾不同,比如他的魚竿不是通常的頭大尾尖的樣子,而是將竹竿從中間部位鋸斷,魚竿兩端幾乎一樣粗 ,稱之為“竹棍”更貼切,他說只有這種竿子釣到大魚才跑不掉。
“怪神仙”笑著說:“大家笑我用棍子釣魚,今天終于釣到一條‘大魚了!”
我就是被釣到的“大魚”。
他還是笑滋滋地說:“釣魚很快樂,釣魚有風(fēng)險。跟著神仙釣,吉祥又安全?!睆拇宋覀兂蔀獒烎~好友,成了忘年交——“怪神仙”年長我40余歲。
不久,我也用竹竿做了一根“怪神仙”式的釣棍,希望有朝一日用它也能釣到大魚,或救人一命。
我在家鄉(xiāng)的河邊釣獲的魚基本上都是幾寸長、不足半斤的小魚。一天,聽說有人在灌縣清涼村三滴水處釣到幾斤重的大魚,我便躍躍欲試,期望有朝一日也能釣一條大的。
一個下小雨的上午,因家中有事,母親讓我去喊在農(nóng)場工作的三哥趕快回家。一聽要去農(nóng)場,村上的兩個小伙伴便帶上魚竿,跟我一起出發(fā)了。農(nóng)場后面有十多畝大小的水塘,西靠羊馬河,我上學(xué)時經(jīng)過那里,經(jīng)??吹接腥嗽谔吝叴贯灐?/p>
我們仨到了水塘就揚竿開釣,至于喊三哥回家的事情,釣一會兒再說吧!
插畫作者:陳玉君(四川)
兩個小伙伴的運氣不錯,很快就有了收獲。我卻出師不利,魚鉤剛?cè)酉滤蛼炝怂?,頗費周折才讓魚鉤從水草的纏繞中掙脫。
我重新上餌再下鉤,浮標下沉,起鉤,魚餌不見了蹤影,卻無魚上鉤。再上餌下鉤,浮標再下沉,起鉤,還是沒魚上鉤。
“今天運氣真孬!”我自言道。
小伙伴建議我換個釣點,我說堅持就是勝利,心里則在默念著“太公太公,求求您保佑我好運!”沒想到好運真來了,一條平常難釣的麥線子魚中鉤,隨后又陸續(xù)有幾條小魚上鉤。我猜想,水底下的魚兒們算是來了。
浮標又是一沉,我輕輕一拉線,感覺有點力度,是不是中大魚了?我沒有遛魚的技術(shù)和經(jīng)驗,只管發(fā)力將魚竿往右一提,拖出一條鯉魚,甩到塘岸上。嗬,果然是一條大鯉魚!鯉魚剛落地就脫了鉤,在地上彈跳起來。我見勢不妙,扔掉魚竿,向鯉魚猛抓過去。鯉魚又是一跳,我干脆撲倒在鯉魚上面,伸出手,將它緊緊抓住,壓在身下。
第一次釣到大魚,我高興得直喊伙伴過來觀看。一個伙伴羨慕地說鯉魚有四五斤,另一個伙伴說至少有二三斤,我謙虛地說可能有1斤多吧。三人的估量誤差太大,最后決定打個賭,看誰估得準,“賭注”是小人書。
我無心再釣,提起鯉魚便往家跑,向母親報告戰(zhàn)果,高興嘛,炫耀唄,畢竟第一次釣到這么大的魚。就這樣,母親囑咐我喊三哥回家的事情被我忘得一干二凈。
回到家,母親問我手里提著的鯉魚是三哥釣的嗎,之前三哥釣過比這條鯉魚還要大的魚。聽了母親的問話,我心里不免失落,只有三哥才能釣大魚嗎?可隨即我就想到大事不好,只得老實招供,告訴母親忘記叫三哥回家了。母親沒有責(zé)罵我,說農(nóng)場正好今天因雨放假,三哥早就回家了。他回家走的是另一條路,所以我們錯開了。
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誡我:要把主要的事情做完,才能去做其他事情。
我從此謹記母親這句話。
兩個小伙伴一心想著贏我的小人書,趕到我家,讓我拿出桿秤核實大鯉魚重量。三個少年直愣愣地盯著秤。結(jié)果,鯉魚只有9兩多,不到1斤。誰都沒估準,年少的我們都不具備估算重量的能力。
不過,那條9兩重的鯉魚,在我的垂釣經(jīng)歷中分量最重,它是我少年時代釣到的第一條大魚,那份歡樂,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一輩子不會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