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強
賡續(xù)精神血脈,讓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p>
9月17日,湖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典維向《中國經(jīng)濟周刊》說:“集團上下反復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我們依托建筑技術和藝術直觀地詮釋、呈現(xiàn)紅色精神文化的內(nèi)涵,不僅要給受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也要引發(fā)群眾心靈上的共鳴,釋放出紅色資源的正能量?!?/p>
近年來,湖南建工集團針對用好紅色資源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紅色基因傳承上下功夫、出實招,推動公司黨史教育工作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往深里走。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把革命精神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必然要求。
紅軍長征路過湖南汝城縣沙洲瑤族村時發(fā)生的“半條被子”故事,習近平曾在2016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飽含深情地講述過:“在湖南汝城縣沙洲瑤族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p>
4年后,2020年9月,習近平赴湖南考察調(diào)研,第一站就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沙洲瑤族村,了解當?shù)丶訌娀鶎狱h的建設、開展紅色旅游和紅色教育情況。
習近平強調(diào),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湖南建工集團黨委統(tǒng)一調(diào)度,集中力量,安排旗下安裝公司具體負責沙洲紅色旅游景區(qū)提質(zhì)改造項目施工,施工團隊白加黑、晴加雨趕工期,歷時8個月完成了全部項目施工。
今年3月26日,湖南建工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及集團管理部室主要負責人,在“半條被子”故事發(fā)生地——汝城縣沙洲瑤族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活動現(xiàn)場,蔡典維帶隊督查督戰(zhàn)汝城全域旅游提質(zhì)改造等項目,要求集團及所屬單位提高政治站位,彰顯國企擔當,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半條被子”精神,為汝城全域旅游及沙洲瑤族村紅色教育建設項目貢獻湖南建工力量。
“湖南建工集團通過一個個工程項目,把沙洲紅色旅游景區(qū)的基礎設施短板補齊,弱項強化,特色做亮,實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月16日,郴州市蘇仙區(qū)委書記黃志文接受《中國經(jīng)濟周刊》采訪時告訴記者。
9月16日,“半條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孫子朱小紅告訴《中國經(jīng)濟周刊》,正是有了湖南建工這些建設者,才讓沙洲這片紅土地上的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真正解決了當?shù)亍傲y”問題——“停車難、吃飯難、住宿難、游覽難、創(chuàng)收難、保溫難”,為沙洲紅色文化傳承和挖掘提供了鮮活載體。
蔡典維表示,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增強歷史自覺,把深悟湖南紅色歷史、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結(jié)合起來,大力弘揚蘊含家國情懷、時代特征、國企特色的時代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地方考察時遍訪革命故地、紅色熱土,反復叮囑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湖南是偉人故里、將帥之鄉(xiāng)、革命圣地,也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萌發(fā)地,深處三湘大地的湖南建工集團,將其發(fā)展歷程融入百年黨史和三湘巨變,又是如何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的?
湖南建工集團,這支有著軍旅基因的建筑湘軍,在建設保護紅色資源中傳承紅色基因,在建設保護紅色資源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實現(xiàn)建學相融,知行合一。
1954年,湖南建工集團第一工程處四〇七工地承擔湖南劇院這一紅色景點的施工。
1964年,由廣東建筑設計院設計,湖南建工集團三公司施工的韶山毛澤東同志舊居陳列館竣工。
1967年,根據(jù)一師原有圖片和老職工座談回憶,歷時3年,湖南建工集團六公司按原貌重新修建湖南革命運動的策源地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讓這一紅色建筑煥發(fā)新顏。
今年5月26日,湖南建工集團六公司施工的韶山市韶山村(毛澤東同志故居)山水林田綜合治理項目順利通過整體驗收,這標志著對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成長故居及我國重要紅色文化學習教育基地的綜合治理圓滿完成。
作為一家有著69年歷史的湖南省屬大型國企,湖南建工集團黨委賡續(xù)紅色基因,把紅色文化、紅色故事作為堅定理想信念的鮮活教材,通過一個個建筑作品詮釋企業(y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和擔當。
以三湘大地的紅色地標湖南烈士公園紀念碑建設為例,這座紀念碑于1959年由湖南建工集團建設。毛主席親筆題寫“湖南烈士公園紀念碑”9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據(jù)當年參與烈士公園紀念碑建設的93歲老人李景春回憶:“對烈士公園紀念碑,我有一種特別復雜的感情,它不僅承載著湖南人的精神、湖南人的記憶,也凝聚了湖南建工人的智慧和汗水?!?/p>
據(jù)介紹,湖南建工集團先后承建或參建了援塞內(nèi)加爾競技摔跤場、港珠澳大橋、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慶大劇院、賀龍體育館、湖南省博物館等數(shù)百項標志性工程,享譽中外。公司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第六屆湖南省省長質(zhì)量獎等上百項榮譽,連續(xù)17年上榜中國企業(yè)500強,21年共獲得120項魯班獎。
“所有紅色旅游項目的建設者都是‘半條被子精神的繼承者、堅持者、弘揚者、踐行者?!秉S志文說,湖南建工集團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企業(yè)墊資完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體現(xiàn)了一種擔當。
蔡典維認為,保護好紅色資源,讓紅色基因深植人心,需要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當好紅色資源的保護者、建設者、傳承者,真正將每一處紅色紀念場館打造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教育的生動課堂。
(本文刊發(fā)于《中國經(jīng)濟周刊》202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