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華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
吳寶華
(天津農(nóng)學院 人文學院,天津 300392)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通過課程思政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著力從細化分解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匯于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手段、改善課程考核設計4個方面探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課程思政應以隱性滲透作為主要途徑,從政治導向、核心價值、專業(yè)倫理和學習倫理四大方面確立思政內容,從“管理他人”“實現(xiàn)自我”“文化自信”三個維度,將專業(yè)知識融入思政元素,綜合應用案例教學、體驗性教學、新技術應用等教學手段,有機融合常態(tài)化評價和制度性評價,促進專業(yè)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相容并進,助力德才兼?zhèn)淙瞬诺呐囵B(yǎng)。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1]。課程思政作為有效實施“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將高校專業(yè)課程有機融入思政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講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潤物無聲地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1],使思政教育入腦入心,成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鋵I(yè)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明代學者丘浚說道:“世間之物雖生于天地,然皆必資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盵2]“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作為經(jīng)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科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教師在講授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時,適時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從先賢管理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智慧中溯源,道之以德,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授業(yè)解惑。因此,本文著力從細化分解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匯于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手段、改善課程考核設計4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角度探討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與 實踐。
同一課程不同章節(jié)的差異性決定了融入教學的思政教育內容側重點各不相同,這就要求課程思政內容要植根于章節(jié)具體的知識內容,以教材知識與思政內容的關聯(lián)性為前提,因章施策,細化分解思政元素,進而挖掘相關思政教育資源。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有其自身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應用性與實踐性強。課程的特點決定了不能把專業(yè)課講成思政課,因此,基于現(xiàn)實案例實施隱性思政教育是設計課程思政的出發(fā)點。
1.1.1 從“文化自信”維度確定課程相關知識的思政元素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課程涉及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主要源自西方發(fā)達國家,而“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批判繼承”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要求。課程設計時要結合中國文化與經(jīng)濟特征,融入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選拔人、任用人、培養(yǎng)人的內容;傳統(tǒng)文化中從全局到細節(jié)的思維邏輯、中庸之道、集體主義、人本思想、誠信思想、天人合一、重視環(huán)境重要性等,均可與人力資源管理知識銜接。因此,從文化自信維度確定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用歷史典故、歷史典籍、古代詩詞歌賦傳遞先賢管理思想和文化智慧,促進學生對人性、理想人格、成人之道等文化認知,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1.1.2 從“管理他人”維度確定與章節(jié)相關的思政元素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主要講授企業(yè)人事問題,側重于講授人力資源管理各個職能的工作流程和具體方法,涉及選人、用人、培養(yǎng)人、考核人、激勵人以及約束人等諸多與人高度相關的議題,這就決定了應從“管理他人”維度,確定與職能環(huán)節(jié)相關的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1.1.3 從“實現(xiàn)自我”維度確定課程相關知識的思政元素
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是追求組織目標與個人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融入組織、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正視工作崗位、學會團隊協(xié)作、開發(fā)個人潛能、正確看待收入、提高技能與知識存量、實現(xiàn)自身價值、奉獻回饋社會等成為學生學習本門課程后應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因此,課程設計時應從“實現(xiàn)自我”維度,確定與課程相關知識的思政元素,促使學生作為未來職場人,在職業(yè)發(fā)展中把自己的微觀目標、單位的中觀目標、國家的宏觀目標結合起來,既不忽略小節(jié)又高瞻遠矚,做有理想、有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課程思政設計時應扭轉只注重教材知識傳授的誤區(qū),不做簡單的抽象概念邏輯推論,從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結合、共性與個性有機結合的維度來確定“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如圖1),促進學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3],實現(xiàn)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傳授與社會主義價值觀引領并重。
在根據(jù)課程知識體系和主體內容確定思政元素的基礎上,選定章節(jié)知識內容和教學目標,確定思政教學目標,通過隱性滲透的方式,將甄選的思政內容有機融匯于教學內容中,使書本知識與思政內容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滴水穿石地獲得身心健康、個性發(fā)展、明德知禮等思政營養(yǎng)。
2.1.1 人力資源管理概述模塊
本模塊著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看待和了解人性??山Y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先賢管理思想講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吸納、維持、開發(fā)和激勵功能;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特征的講解,向學生傳遞人本思想、公平公正意識、全局意識和包容協(xié)作精神。因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強調民主和參與的管理方法以及強調戰(zhàn)略性和整體性的管理性質,與這些思政元素高度契合。
2.1.2 人力資源戰(zhàn)略與規(guī)劃模塊
著力培養(yǎng)全局意識和規(guī)劃意識,工作分析模塊向學生傳遞超越意識、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
2.1.3 員工招聘、選拔與錄用模塊
本模塊滲透超越意識、競爭精神和公平公正價值觀。
2.1.4 員工培訓與開發(fā)以及職業(yè)生涯管理模塊
本模塊嵌入理想信念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展意識、愛崗敬業(yè)精神、終身學習理念和確立正確擇業(yè)觀。
2.1.5 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模塊
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起點公正、過程公正、結果公正、程序公正觀念及職業(yè)化心態(tài)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
2.1.6 薪酬和福利管理模塊
本模塊滲透正確理解物質激勵,擯棄拜金主義。薪酬概念分析中融入思政內容,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薪酬概念,認識到薪酬包括經(jīng)濟性薪酬和非經(jīng)濟性薪酬,物質激勵僅是激勵的一種形式。借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重視非經(jīng)濟性薪酬的作用,擯棄拜金主義;樹立個人長遠的職業(yè)發(fā)展觀,著重提升自身技能和能力的過程,有利于自身發(fā)展和個人目標的實現(xiàn)。
2.1.7 勞動關系管理模塊
本模塊滲透法治教育。勞動關系的管理重在和諧,勞動爭議重在預防,勞動爭議的處理重在調解,勞動合同的簽訂和管理每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均需依法進行。培養(yǎng)學生樹立敬法紀、守公德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法治觀念。
2.1.8 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模塊
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養(yǎng)溝通與共識、包容與學習、尊重與支持、交流與互鑒的觀念。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具有應用性與實踐性強的特點,在確定課程內容對應的思政元素培養(yǎng)目標之后,還需教師提高對課程的駕馭能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合理甄選和設計思政內容的滲透形式、滲透時機,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實例的融入強化隱性思政功能[4]。對有關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傳統(tǒng)文化等的滲透,應采取靈活方式,視教學內容為傳遞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群體特點選定特定視角和站位,以小見大地加以傳遞。比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準則,由于“人力資源管理概論”界定的組織形式主要是企業(yè),因此在教學內容融匯過程中,將其作為企業(yè)追求的核心價值觀的內核;“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準則,將其作為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將其作為企業(yè)選人、用人、育人的基本標準[5]。
由于“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課程專業(yè)知識的局限,不宜以直白的方式講解價值觀念,應通過比較潛隱的形式滲透于專業(yè)課教學中,聚焦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需求,用理、德、情來服人、感人、動人,將抽象化、學術化的表述轉換為接地氣、實踐性強的話語,強化參與性與體驗性,策劃講解主題,對接社會事件用喜聞樂見、耐人尋味的生活情境,直觀影像將大德行、泛觀念、深真理轉化為“小故事”“趣活動”“真情境”,用鮮活的生活經(jīng)驗解讀思政教育內容,讓課堂更有溫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主流價值觀念的熏陶,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需要采用多元化、創(chuàng)新性手段多管齊下地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加以調整優(yōu)化。
重視啟發(fā)性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認知、認同和內化。課程中與思政元素相關的激勵原理、增值原理、能級對應原理以及評價中心方法、配置方法等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采用灌輸與滲透相結合的方法,灌輸指向明確,滲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之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應著力強化案例教學,有效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歷史和現(xiàn)實實踐,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和積極性,使之主動地去思考探索所學內容。教師應下功夫創(chuàng)建教學案例庫,合理安排案例教學計劃,在各職能模塊理論知識講授結束后,安排相應的專題案例。
應用體驗性教學手段,增強主體的現(xiàn)實感受參與度,實施探討、參觀、實踐、辯論、競賽等參與性強的教學形式。課程中的工作分析、招聘篩選等諸多知識內容與實際操作聯(lián)系緊密,有效融入角色扮演法是通過學生扮演真實的角色,負責處理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具體事件,來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感受。同時,在招聘面試、績效面談等和課程思政元素結合的部分,融入情景模擬教學法,編制與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相似的測試項目,將學生安排在模擬的工作環(huán)境中,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此外,指導本科生參加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和人力資源管理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方法均利于學生深度領會思政內容的內涵。
強化教學內容更新,融入專題講座環(huán)節(jié)。及時把教改教研成果和學科最新發(fā)展成果融入教學。如人工智能、共享經(jīng)濟等新事物的出現(xiàn)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可以將這些內容以專題講座的方式融入到課程中。
借助新媒體交互性優(yōu)勢,強化新媒體技術應用。利用智慧化教學設施和慕課資源,推動混合式教學,挖掘線上優(yōu)質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學生課下學習,促進線上線下資源共用、學習生活事件同步、師生交流互動同行,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強化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必須對課程思政教育評價方式進行改進與革新,有機融合常態(tài)化評價和制度性評價,將歷史性與共識性評價結合、階段性與長遠性評價結合的常態(tài)化過程評價促改革,以對接思想教育要求、時代特點、個體特征的制度性評價來保障思政教育評價的客觀性和有效度。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不僅考核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也考核學生的價值觀念,發(fā)揮考核的價值引領作用。優(yōu)化課程設計的主要措施包括:
由于該課程實踐性與應用性強,過程評價有助于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自主性,提高平時成績考核比重至占總成績比重的5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出勤、課堂參與、作業(yè)以及團隊作業(yè)完成情況。這些考核方式體現(xiàn)了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平時成績比例的提升改變了考試前學生“臨陣磨槍”的做法,也體現(xiàn)了全程育人的目的。平時成績考核中將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思政表現(xiàn)作為評價要素之一。
采用口頭考核與書面考核結合、教師考核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思政多元并舉的考核體系??陬^考核以學生對某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進行分析,這種考核方法不僅檢驗了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且考核了學生的用人理念。書面考核主要是期末考核,考核題型類型多樣化,同時提升主觀題比重,檢驗學生對相關知識理解的同時,涉及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內容也列入評分要素中。采用注重能力培養(yǎng)的考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價值觀念的提升。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課程專業(yè)知識與有關人性、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個人與團隊、道德與法制、責任與擔當、誠信與友善、公平與公正、包容與協(xié)作等大量思政相關的內容緊密關聯(lián),課程思政應以隱性滲透作為主要途徑,從政治導向、核心價值、專業(yè)倫理和學習倫理四大方面確立思政內容,從“管理他人”“實現(xiàn)自我”“文化自信”三個維度,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知識,綜合應用案例教學、體驗性教學、新技術應用等教學手段,有機融合常態(tài)化評價和制度性評價,促進專業(yè)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相容并進,通過價值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xiàn)課程的育人功能,助力德才兼?zhèn)淙瞬诺呐囵B(yǎng)。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文久富,伍永章.中國古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思想與方 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9):122-125.
[3] 朱大衛(wèi),馬強強.新時代大學生應堅守什么樣的理想 信念[J].人民論壇,2019(9):116-117.
[4] 鐘利紅.從“課程思政”視角探究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高教學刊,2019(12):171-173.
[5] 康海燕,王勝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探討[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8,19(3):92-96.
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WU Baohua
(College of Humanities,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92, China)
The course ofshould convey correct world outlook, life outlook and life values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four interlocking perspectives: detailed decom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urriculum, organic integration into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eans and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design.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implicit infiltration as the main way, and establish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political orientation, core value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learning ethics.It should integr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managing others” “realizing self-value”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comprehensively apply case teaching, experiential teaching, new technology and other teaching means,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 routine evaluation and 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atibili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elp training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morality.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1008-5394(2021)03-0097-04
10.19640/j.cnki.jtau.2021.03.021
G641;G642
B
2019-09-02
天津市新時代“課程思政”改革精品課項目資助(津黨教[2018]154號)
吳寶華(1959—),男,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教學。E-mail:tnwubh@163.com。
責任編輯:宗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