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堅守初心,甘愿奉獻,張桂梅老師是當代教師的楷模,在我心中亦是無法企及的高度?;厥鬃约鹤哌^的路:青年時期的彷徨,聽從父母的意愿讀師范,謀求一個眾人認可的“穩(wěn)定”工作,在茫然中度過了漫長的十來年的時光。
回首過去,很感慨也很慚愧:除了年齡的增長,鄙人并沒有成長優(yōu)秀班主任的樣子,并且還離優(yōu)秀班主任還差很遠。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我時刻提醒自己,既然選擇了教師職業(yè),就要遵守職業(yè)道德,竭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即使平凡也不能平庸。我只能說,我還沒有完全佛系,我也不愿意做一個佛系的班主任,也做不到眼不見心不煩,做不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做不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到學生做的不好的,我還會有脾氣,可能我就是屬于別人眼中的一個容易操心的班主任。當然我還想說,我仍舊保持好奇心,我還愿意學習,也仍愿意接受批評。
對于班主任工作,我依舊保持熱情,但同時倍感壓力又有些擔憂,畢竟只有作為班主任才能真正和學生建立深層次的感情。朝夕相處,看到同學們的成長又滿心歡喜,但是班主任工作又千頭萬緒,怕自己做不好,會擔心會耽誤一批孩子的成長。
其實工作這么多年來,本人的班主任經(jīng)驗并不豐富,剛開始畢業(yè)的時候滿腔熱情滿腦理論,等到實際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是那么好管的,里面的學問大了。目前所帶班級學生是比較聽話的,但是當有一天,我看到負責宿管的值班老師發(fā)給我一張宿舍充電的照片時,我簡直驚呆了,我不敢相信我班一群被公認為乖乖女的住宿生,居然通過排風扇的接口來給手機充電。另我更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得知這個學生名字的時候,我更加愕然。我覺得任何同學可能違反校紀校規(guī),都不可能是她,因為印象中的她任何時候都面帶微笑,有點害羞,性格溫順與人相處和善。
實在太出乎我意料了!我有些生氣也有些自責,我不明白為什么表面那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子,會犯這樣嚴重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錯誤。但結合她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我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疏忽了,是自己對學生觀察得不夠細致,成績的下降、課堂上開小差、偶爾打瞌睡、作業(yè)字跡潦草,馬虎對待......所有這些現(xiàn)象早已經(jīng)初見端倪,我卻并沒有意識到在她身上存在的問題。
學校的處分已經(jīng)明確下來,該生取消住宿資格一周。我想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非常想向學校求情,希望給這個女同學一次機會,因為她離家特別遠。走讀一周非常不現(xiàn)實,可能會帶來很多麻煩。但是我想其他住宿同學,特別是她的室友,對她在宿舍接線給手機充電的情況肯定是有所知曉,如果此刻不對她懲罰,很可能被其他同學理解為我包庇她,同時也起不到教育警示作用。
接著,我想馬上撥通她家的電話,但是我此刻又猶豫不決,想到她的父母早年離異,媽媽獨自一個人在廣州打工,她平常都是回姑姑家,若我此刻一個電話打到廣州,可能她的媽媽會非常著急。而且我特別問了這位女同學,我準備打電話告訴你媽媽這件事情,可以嗎?當然我并非是真有意要這樣做,我只是試探性的問一問,果不其然,談到她的媽媽,她瞬間表情變得沉默,眼淚要往下流,她哀求道,說老師求求你能不能不要告訴我的媽媽。我反問為什么不行呢?她沉默不語。我告訴她,我說其實之前有幾次接到你你媽媽的電話,都是詢問你在學校的表現(xiàn),她非常關心你,但她不曾講過自己在工作中所受的委屈,我想你媽媽也沒對你說過這些話。聽到這些話,眼淚在她的眼眶里打轉,同時她向我保證,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會專心學習。我點點頭,表示我對她信任,我愿意給她一次改正的機會。
最后,我們倆商定該同學寫下檢討,反思自己的錯誤,并且接受學校處罰。這個事情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我沒有告訴她家長,這件事情班上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有時候,我也在反復思考,我是不是太過寬容,太過于信任學生。后來想想,對于這樣一個正處于易受到外界影響,精力容易分散,自尊心特別強,心理敏感的成長過程中的女孩,她可能更需要自尊自愛,更需要信任,更需要一次機會。嚴厲的懲罰,持續(xù)的說教,將事情公之于眾,可能會讓她花很久的時間來消化,并且讓她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當我們碰到學生所犯的各種各樣的錯誤時,我們要怎么樣對待這些錯誤?是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不考慮對學生可能產(chǎn)生的心理影響,劈頭蓋臉地一通責罵、質問?還是先靜下心來想想,如何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且發(fā)自內心地愿意去改正?對于校園內學生所犯的絕大多數(shù)錯誤,我覺得并沒有真正的觸及底線和觸犯原則,他們也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可能有時候就是管不住自己,就是需要老師的一次溫和的提醒,一次耐心的教導以及給予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教育她先尊重她,信任她,給她一次犯錯和成長的機會。我相信,對她的信任也是一種教育的力量。亦如當初,初為人師時的一路跌跌撞撞,我也有過大大小小的錯誤,同樣被給與了寬容和信任以及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