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虹
(潮州市中心醫(yī)院 普外一科,廣東 潮州 521000)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急腹癥,是指闌尾由于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細菌感染、梗阻等是急性闌尾炎常見致病因素,惡心嘔吐、低熱低燒、腹痛、皮膚感覺過敏等是急性闌尾炎常見癥狀表現(xiàn)[1]。急性闌尾炎在發(fā)病后,若患者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患者多可在短期內-康復,死亡率極低,但若延誤診療,或未選擇有效治療方法,則可能引發(fā)嚴重并發(fā)癥,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2-3]。本研究就4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納入研究,探討分析腹腔鏡與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在急性闌尾炎治療中的療效差異。
1.1 一般資料。選取潮州市中心醫(yī)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經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證實為急性闌尾炎患者;②需行手術治療;③研究征得患者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④無腹部外科手術史。排除標準:①慢性闌尾炎患者;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礙;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④凝血功能異常。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試驗組(n=20),開腹組(n=20)。試驗組中年齡23~65歲,平均(42.19±7.08)歲;男13例,女7例。開腹組中年齡25~66歲,平均(42.38±7.74)歲;男12例,女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試驗組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臍部上邊緣做一切口作為觀察孔,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探查患者病變情況;在反麥氏點、麥氏點做切口作為手術輔助操作孔與主操作孔,置入Torcar,完全暴露闌尾,分離粘連組織,解剖闌尾系膜,雙重結扎闌尾根部,切斷闌尾,經主操作孔將其取出,排除氣體,縫合傷口。開腹組行傳統(tǒng)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行硬膜外麻醉,在麥氏點做切口,逐層切開進腹,將闌尾用組織鉗鉗夾至腹外,切除闌尾,雙重結扎殘端,荷包縫合殘端黏膜。
1.3 觀察指標。記錄患者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首次排氣時間、瘢痕長度、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在術前、術后5 d采集患者靜脈血,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固相免疫色譜法檢測降鈣素原(PCT)水平。比較試驗組與開腹組患者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術前及術后炎癥反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 20.0行t或χ2檢驗分析,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比較。試驗組術中出血量比開腹組少,瘢痕長度比開腹組短,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開腹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患者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
2.2 患者炎癥反應比較。試驗組與開腹組治療后的CRP、PCT比治療前高,且開腹組治療后的CRP、PCT比試驗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炎癥反應比較(±s)
表2 患者炎癥反應比較(±s)
注:和術前相比,?P<0.05。
?
2.3 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開腹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其在臨床手術治療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fā)癥較少的優(yōu)勢,其更為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微創(chuàng)的治療理念,在手術治療中的治療效果較好[6]。在本研究中以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作為對比,探討分析了腹腔鏡在急性闌尾炎治療中的療效,并取得了良好的結果。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出血量比開腹組少,瘢痕長度比開腹組短,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開腹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疾病會損害患者身體健康,而手術治療則會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對身體再一次造成損害,手術過程中的手術切口、術中出血均會影響患者術后康復,一般情況下,患者術中出血量越大,手術對患者機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也越大,患者預后也越差[7-8]。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是評估手術治療效果的常見指標,首次排氣時間反映了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反映了患者術后整體康復速度,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越短,說明患者術后胃腸道恢復速度越短、患者身體康復速度越快,治療效果越好。瘢痕是人體創(chuàng)傷修復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其長度不僅反映了患者手術切口恢復情況好壞,還會影響患者身體美觀,在急性闌尾炎治療過程中,盡量淡化瘢痕、降低瘢痕長度不僅更為符合人體美學觀念,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瘢痕引發(fā)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提高治療的安全性[9]。
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和傳統(tǒng)開腹手術相比,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可以降低術中出血量,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縮小瘢痕長度。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與開腹組治療后的CRP、PCT比治療前高,且開腹組治療后的CRP、PCT比試驗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治療容易自引發(fā)應激炎癥反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機體,但過度炎癥反應會對機體免疫功能、內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影響患者預后[10]。CRP、PCT是常見炎性標志物,其中,CRP水平與機體對手術、感染的反應性相關,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應激反應程度,PCT會隨著機體感染程度變重而升高,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全身炎癥活躍程度。本次研究結果說明,開腹手術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均會引發(fā)機體應激炎癥反應,但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相比,開腹手術患者的炎癥反應明顯更嚴重。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開腹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了,和開腹手術治療相比,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可以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和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相比,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有利于降低術中出血量,減輕機體炎癥反應程度,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同時,其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