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書(南京)
新年伊始,幸得好友惠讓一銅墨盒,考知為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第二十七代世孫、清光緒翰林、安徽候補道臺陸善格大人翰墨所用,不亦樂乎!
陸善格,字寶臣(1848―1919),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二十七代孫,祖居浙江紹興,清康熙年間遷入遼寧錦州。光緒二年(1876)中舉,光緒六年(1880)中進士,先后任知縣、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光緒二十九年(1903)入職安徽后,因才高過人、政績卓著,被同為錦州鄉(xiāng)籍的安徽巡撫恩銘賞識,保奏其為安徽候補道臺。1907年恩銘被刺身亡后,陸善格退居錦州廣行善事,并主編了《錦縣志略》,深得社會贊譽。1919年,陸善格逝于錦州,終年72歲。
如此大名鼎鼎翰林墨盒證據何在? 此墨盒正中鏨刻晚清流行的吉金文字墨盒,上款“寶臣觀察大人雅玩”,下款“皖江屬吏聯(lián)持贈”,盒底銘“成興”。初觀此盒三個焦點詞映入腦海。第一個焦點詞“觀察大人”,此為清代道臺的雅稱,官職在巡撫與知府之間,大抵相當于當今的副省長。第二個焦點詞“皖江”地名,在清代皖江為安徽省會安慶,至于“屬吏聯(lián)”個見應該拆分為“屬吏“聯(lián)”,“屬吏”理解為贈盒人對上級觀察大人的謙稱,而“聯(lián)”應為本人的單字名,如此以視親近之簡稱。至于確否還有待商榷,但這并不影響考證線索,陸善格恰好擔任過安徽候補道臺,有皖江對應觀察大人足矣。第三個焦點詞字“寶臣”的人名,古人有尊稱字的習慣。如此名字稱呼、職務、地點三位一體,可謂一盒多證,環(huán)環(huán)相扣,除此無他耳!再從盒型、底銘“成興”之間不帶橫,及盒面金文風格和布局看,此盒符合光緒晚期特征。
手握寶盒何其暢哉!此時此刻,我腦海里浮現(xiàn)了一幅金戈鐵馬的場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示兒》的絕筆遺囑。幾百年后,他的二十七代世孫陸善格繼承祖先的遺志,退居錦州后仍被人交口稱贊,且看當?shù)馗咐显涃浡?lián)一副貼于其宅門:“文章煥冕冠凌水,家法端嚴比象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