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娜
【摘 要】在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而思維導圖的出現(xiàn),給低年段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策略,其直觀、可視、發(fā)散、聚合等特點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我們應學會利用思維導圖來更好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和特點
思維導圖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是由英國學者托尼·巴贊提出,他將其定義為一種可用于儲存、組織、改善以及優(yōu)化和處理輸入信息的網(wǎng)狀圖像式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又名“腦圖”“心智圖”“思維地圖”等,作為一種訓練思維和改變學習方式的工具,它能夠?qū)⒁粋€人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圖文并茂的方法和顏色刺激的手段,令知識變得直觀、可視,從而有效地加強人的記憶、改善人的思維。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直觀化與可視性相結(jié)合
思維導圖能通過線條、顏色、詞匯、符號等直觀的元素,將相互聯(lián)系的信息充分展現(xiàn)出來,從而使人們看不見的思維變得可視化,是一種有效的圖示技術(shù)和工具。
(二)發(fā)散化與聚合性相結(jié)合
一方面,思維導圖的核心主題位于整個導圖位置的中心處,而其各個分支則是圍繞著其核心的主題向四周展開,并且每一個分支也是由上一個分支上的關(guān)鍵字進行聯(lián)想和轉(zhuǎn)換而來,最終將其發(fā)散起來,形成了像蜘蛛網(wǎng)般的各種網(wǎng)狀和節(jié)點結(jié)構(gòu)的圖像。另一方面,所有從關(guān)鍵詞中相互聯(lián)想得到的分支不管怎樣改動,都是始終緊緊地圍繞著其中心的主題詞的。
(三)個性化與獨特性相結(jié)合
受各種因素的制約,人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即使面對同一個關(guān)鍵字,人們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就會使用不同的顏色與圖片,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也就具有了個性化特點,展示著個體獨特的思路和對問題的理解、看法。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教學是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受年齡和心理等因素影響,思維仍處于感性認知階段的低年段學生在閱讀時會遇到較多問題,如閱讀注意力不集中、閱讀思維混亂、閱讀停于文字表面等。因此,筆者將思維導圖應用于低年段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此探索一種新的有效策略,提升小學低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應通過教授學生邏輯思考的方法及對于思維工具的綜合應用,來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激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降低閱讀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邏輯能力。
1.合作完成思維導圖,激發(fā)興趣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文字的吸引力是不能與色彩和圖像相提并論的,而思維導圖的表現(xiàn)形式正切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它能以圖畫形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低年級學生對于與老師一起繪制“圖畫”這件事是感興趣的,這份興趣會使他們進一步親近老師,也有利于他們表達和展示自我。豐富多彩的思維導圖也能激發(fā)低年級學生再次閱讀的興趣。比如,在《曹沖稱象》一課教學中,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說沒什么難度,但在復述曹沖稱象的過程中就出現(xiàn)了表述不完整、不清晰等問題,于是筆者利用提前準備好的大象、船、石頭等貼畫和學生一起在黑板上完成了一幅曹沖稱象的流程圖。從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反應即可看出學生對于圖畫的敏感度、興趣度很高,而在流程圖的幫助下,學生也能很快完整說出稱象的整個過程。課后還有學生把流程圖畫在書上并進行分享。
2.運用思維導圖,突破重難點
低年級學生對于給文本劃段落,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都有一定的難度。而閱讀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進行分析、理解、抽象、總結(jié)等各種思維活動,才能夠有效地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的認識與理解。而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課文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使文本層次更清晰、重點更突出、中心更明確,有利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知識內(nèi)化。以《日月潭》一文為例,為了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優(yōu)美景色,筆者便以此為思維導圖的主題,讓學生找出相對應的段落并細細品味,學生很快便能找出“霧、晨星、燈光”等景物,筆者再加以引導——作者是從“清晨”和“中午”兩方面來描寫的,學生便舉一反三地發(fā)現(xiàn)了中午的景色又可以分為晴天和雨天。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循序漸進地讀懂文章。
3.借助思維導圖,背誦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段學生在閱讀方面的一個要求為:“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苯y(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要求低年級背誦的課文也不少。借助思維導圖,將課文圖解化,可以幫助學生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緊密結(jié)合,使枯燥的信息變成色彩豐富的、容易記憶的圖片,循序漸進地進行背誦,完成立體式的記憶。以《黃山奇石》一文為例,這篇課文要求背誦第2~5自然段,所以在教學這幾個自然段時,筆者便會利用思維導圖給學生梳理每一段的“句序”,再配以對應圖片,加強學生記憶。
(二)思維導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借助各種閱讀平臺引導學生將漫無目的的“泛讀”轉(zhuǎn)變成為有針對性的“精讀”,讓學生在進行精讀的過程中,自主選擇并運用思維導圖繪制“閱讀提示”,提高閱讀興趣和能力。
1.繪制思維導圖,展開想象
低年級學生還處于圖形敏感期。他們最大的愛好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思維導圖把枯燥的文字轉(zhuǎn)換成了各式各樣的圖像,這易于被低年級學生所接受。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當給學生“留白”,讓學生自己在書中尋找答案,展開自己的想象,繪制屬于他們自己的思維導圖。每個學生都有各自性格愛好、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等,因此他們繪制的思維導圖也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此可增強他們的思維想象力,張揚他們的個性,體現(xiàn)多樣化的個性思維。筆者所教的班級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布置一次閱讀作業(yè),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后完成一份閱讀記錄,其中便有繪制思維導圖。從那些豐富多彩的思維導圖中可以感受到學生的開闊思維,如有的學生在繪制《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這一繪本的思維導圖時,畫了一只大野狼“烏魯”作為主題,再以大野狼遇到的其他人物作為分支去描述故事;有的學生則畫了一幅氣泡圖去介紹大野狼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2.巧用思維導圖,積累知識
閱讀重在積累。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教師要教會學生繪制簡單的思維導圖,使得學生能逐漸在頭腦中形成層級分明、邏輯清晰的知識結(jié)構(gòu),將閱讀中的故事情節(jié)、好詞好句進行歸類積累,為后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歸類識字,讓學生根據(jù)詞類、詞性的不同來繪制思維導圖,或是通過表義的偏旁,讓學生開動腦筋,繪制圓圈圖,寫出帶有該偏旁的字,拓寬識字量。
三、結(jié)語
小學低年級作為小學生涯的起始階段,起著奠基的作用,而閱讀又在小學語文中占據(jù)著重要比重,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進一步構(gòu)筑一個有效的、生長的知識體系,為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素質(zhì)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但同時,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段語文閱讀教學中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個體對于思維導圖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上的差異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立足于實際去面對并解決的問題,否則盲目的運用不僅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