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頂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發(fā)展的背景之下,許多學校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教育觀念,其中導學案教學就是一種出色的教學模式。本文將導學案教育模式與初中生物學科結合,從初中生物教學中導學案設計現(xiàn)狀入手,探究了該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和融合策略。
【關鍵詞】導學案;教學模式;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在初中階段生物學科非常重要。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生物學知識,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因此可以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生物學科更深一步的學習,提升該學科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全方面發(fā)展。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導學案設計現(xiàn)狀
1.教學觀念落后。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所以教師在編寫導學案的過程中也同樣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編寫時的句式多為“教師說”,而并沒有考慮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需要和學習反饋狀況,這樣的導學案設計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缺乏參與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缺乏。
2.缺乏創(chuàng)新設計。初中生物教師在編寫導學案的過程中往往將教材的內(nèi)容與導學案混淆,誤以為是單純的將教材中的內(nèi)容編寫在導學案中,由此產(chǎn)生的導學案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對課程的安排也沒有幫助,導學案便無法發(fā)揮正確的作用。
二、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導學案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段心理特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對課堂學習更有興趣。另外,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順應了教育改革的趨勢,和多種教學方式融合起來有利于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自身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導學案設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的策略
(一)結合實驗導學
在生物教學中離不開實驗的輔助,生物實驗對學生來說又充滿吸引力,并且生物實驗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并不局限于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把知識快速轉化到實踐之中,充分發(fā)揮導學案模式的引導作用。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實驗中“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這樣的實驗課題接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能夠快速參與其中。教學期間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生活中的理解設計一份午餐食譜,然后課堂學習食物營養(yǎng)知識,再帶領大家做實驗,去鑒定各自食譜中食物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實驗之后再讓學生重新檢查自己的食譜,最后完善自己的食譜。這樣的設計能夠在教學之初就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也帶著任務進行,全程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利用多媒體導學
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資源眾多,展示方式多。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多媒體的利用可以幫助教師把以前難以展示出來的實驗步驟展示出來,且不再受實驗條件和材料的束縛。對于實驗的結果也能更好總結。同時生物實驗中所擔心的干擾情況在多媒體模擬實驗中也不會發(fā)生,從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實驗:外界溶液濃度影響根細胞的吸水實驗。這一實驗對學生來說不好理解,現(xiàn)場做實驗也會有很多的影響因素,從而影響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此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完成導學。教師可以在課前錄制好該實驗過程的視頻,可以讓學生觀看實驗視頻,通過視頻,掌握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現(xiàn)象,最后分析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三)利用生活情景導學
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把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尤其是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利用生活中的情景進行導學,讓學生對本課學習的知識產(chǎn)生興趣??s短學生和生物知識間的距離,學生再學習起來會更加輕松,在課堂之中也更加有參與感。
例如在蘇科版八年級下冊《人類對疾病的抵御》中,教師可以采取這樣的導學方案: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如學生出水痘現(xiàn)象,先讓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試著分析水痘病毒進入人體后,人身體的變化、現(xiàn)象及結果等等,然后教師再向學生講清楚抗原、抗體及特異性免疫這幾個基本概念。除此之外,還可以聯(lián)系學生小時候去衛(wèi)生所打疫苗現(xiàn)象,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大家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打免疫針?這些都和免疫有關,那么免疫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從而引出之后的教學。
總而言之,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合理利用可以發(fā)揮很多作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重視這一模式的運用,加深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程度,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蔡繼明.導學案“行為導向”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構建探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222.
[2]穆翠俠.微課與導學案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探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