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藏藏
在很多學校的門楣上,朱永新的教育名言“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隨處可見,這句話不僅是對師生外在生活的呼喚,更是對師生心靈生活的感召。教育,是一門關(guān)乎心靈的藝術(shù)。我們有著怎樣的內(nèi)在心靈圖景,我們便會如何面對和塑造我們的外部世界。重返教師的心靈家園,是一場與自我、與學科、與學生的重新相遇。
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自我認同,是我對于自身、對于構(gòu)成我之為我的多重要素的深刻認識、了解和接納,基于對自己的深刻了解,教師可以學習與本性相契合的教學技巧,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只有身心和諧、心靈豐富、精神富足的教師,才能給予學生靈動的滋養(yǎng)。張麗鈞老師曾在她的公眾號上分享了一個叫程遠的小學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的一句話:假如我是教育部長,我會開除不會笑的老師。聊作一笑之余,不禁讓我們反思,在教學的忙碌與壓力之余,我們是否常常愁眉不展,我們的身心是否未能達成和諧。走出現(xiàn)有的教學困境,當從解放心靈、完善自我開始。
重新審視我們所從教的學科,是我選擇了這門學科,也是這門學科選擇了我。經(jīng)由于此,我們或許能走出職業(yè)倦怠期,找回丟失的心靈,復蘇對于學科本身、對于教學的熾熱情感。對學科的熱情能營造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成就出類拔萃的教師,更會感召出更多學生對于求知的熱愛。這樣的課堂定會抵達讓人心潮澎湃、情思飛揚的境界,讓師生從中共同收獲成長的幸福和生命的感動。
師生的情感連接是優(yōu)質(zhì)教學的重要保障。遇見學生的教學,不是將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的對象,而是在基于孩子的特性、需求的基礎(chǔ)上,建立與學生間的多重聯(lián)系。成為教師的第一年,班上曾有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男孩,他常常讓我愁眉不展,我總試圖將他塑造得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遵守規(guī)矩、安分守己。如今再回看這個孩子,我漸漸地能理解他,他的身上保留著諸多可貴的兒童天性,可以說,因為他的存在,給班級生活帶來了諸多活力和歡樂。如果時光倒流,我當會更從容灑脫、平和通透一些,看到他的與眾不同,著重培養(yǎng)他的專注力,以適合他的方式引導他、教育他。
重返心靈家園,讓心靈馳騁于自由開闊的天空,在與世界、與學科、與學生、與自我的深刻互動中,方能收獲幸福與開闊。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