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娜 胡春媚 章程 梁啟軍 張元兵(.南昌市第九醫(yī)院 南昌 0008;.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南昌 0004;.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南昌 0006)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現(xiàn)成為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近年來,肺腺癌發(fā)病率明顯升高,約占60 %。因此加強對肺腺癌的研究仍然是當前中醫(yī)藥工作者的重任。本文意在通過對新發(fā)初診肺腺癌患者的證候特征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思路。
1.1 病例來源 本次研究病例資料均來自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門診或住院的肺腺癌患者,共計60例。
1.2 納入標準 ①經病理學或(和)細胞學確診為肺腺癌的病人;②新發(fā)初診病人;③同意參加并能配合調查。
1.3 排除標準 ①非原發(fā)性肺癌患者;②已進行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的非新發(fā)初診病人;③有心、肝、腎等嚴重疾病及其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④問卷表回答不完全,缺項、漏項的病例。
1.4 診斷標準
1.4.1 疾病診斷標準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診斷及分期參照《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有關標準執(zhí)行。
1.4.2 中醫(yī)證候因素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一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制定氣虛證、陰虛證、痰濕證、痰熱證、氣滯證、血瘀證、火旺證、陽虛證、濕熱證等9個單一證的診斷標準。
1.5 方法
1.5.1 制定問卷調查表制定《一般情況調査表》,內容包括以下項目:一般情況、飲食嗜好、睡眠習慣、運動習慣、吸煙史、既往史、外傷史、手術史、過敏史、惡性腫瘤家族史,實驗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細胞亞群等),腫瘤標記物篩查,病理組織類型及病理分期,治療情況(是/否曾手術、放療、生物靶向治療等),中醫(yī)現(xiàn)癥及舌脈。制定《肺癌臨床證型調查表》,內容主要包括9個單一證型。
1.5.2 調查方式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門診或住院的符合納入標準和不符合排除標準的肺腺癌病人的進行調查。調查前對參與課題人員進行調查方法的培訓和考核。采用現(xiàn)場問卷調查的形式,由通過考核的培訓人員獨立對病人診查、詢問、訪談,病人家屬可適當補充,調查的病歷資料均由主治職稱以上醫(yī)師復核。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釆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經病理學和(或)細胞學確診為肺腺癌,且符合納入標準和不符合排除標準的新發(fā)初診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2人(53.33 %),女性28人(46.67 %);年齡最小為42歲,最大為86歲,平均為(65.12±11.43)歲;吸煙患者21例(35.0 %),非吸煙者39例(65.0 %)。主要臨床癥狀有咳嗽45例(75.0 %)、體重下降37例(61.67 %)、呼吸困難21例(35.0 %)、咯血10例(16.67 %)、胸痛8例(13.33 %)等。早期患者(屬Ⅰ期或Ⅱ期或IIIA期患者)16例(26.67%)、中晚期患者(屬IIIB期或IV期患者)44例(73.33 %)。合并肺部疾病史,有肺結核病史5例(8.33 %)、COPD8例(13.33 %)。
2.2 單一證候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肺腺癌新發(fā)初診患者以血瘀證(66.67 %)、痰濕證(63.00 %)、氣虛證(56.67 %)為最常見的單一證候因素,見表1。
表1 肺腺癌新發(fā)初診患者證型分布情況
2.3 臨床分期與證候 16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以痰濕證(68.75 %)、血瘀證(43.75 %)、氣虛證(37.50 %)為常見的單一證候因素;44例中晚期患者以血瘀證(75.0 %)、氣虛證(63.64 %)、痰濕證(61.36 %)為常見的單一證候因素。不管是早期還是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均以血瘀證、痰濕證、氣虛證為主要證候,見表2。
表2 證型與臨床分期間的相關性
2.4 復合證候分析 16例早期肺腺癌患者,無癥狀者2例,單一證候1例,復合證候13例。證候分布如下:濕熱證1例,氣虛痰濕證4例,痰濕血瘀證3例,陽虛痰濕證1例,陰虛火旺證1例,氣虛痰濕血瘀證2例,陽虛痰濕血瘀證1例。提示氣虛痰濕證(4/16例,25.0 %)、痰濕血瘀證(3/16例,18.75 %)出現(xiàn)率相對較高。44例中晚期病例,均為復合證候。其中2個單一證候組成的復合證候有9例:氣虛痰濕證3例,痰濕血瘀證2例,陽虛痰濕證1例,氣滯血瘀證1例,痰熱陰虛證1例,陰虛火旺證1例;3個單一證候組成的復合證候有12例:氣虛痰濕夾瘀證5例,陽虛痰濕夾瘀證2例,痰熱陰虛夾瘀證2例,氣虛氣滯血瘀證1例,濕熱陰虛夾瘀證1例,氣虛濕熱夾瘀證1例。4單及以上一證候組成的復合證候有23例:氣虛痰濕氣滯血瘀證9例,陽虛痰濕氣滯血瘀證5例,痰熱氣陰兩虛證3例,濕熱氣陰兩虛證2例,痰熱夾瘀氣陰兩虛證2例,濕熱夾瘀氣陰兩虛證2例。提示氣虛(陽虛)痰濕兼氣滯血瘀證(14/44例,31.82 %)為最常見證型。
肺腺癌由于早期多無明顯癥狀,約2/3的患者得到明確診斷時已屬中晚期,西醫(yī)治療臨床療效整體療效不理想[2]。肺腺癌及肺鱗癌雖然同屬于非小細胞肺癌,但它們存在不同的表現(xiàn)特質,如鱗癌多見于老年男性,與吸煙有關,而腺癌多見于女性,與吸煙多無關,常與肺組織炎性瘢痕有關;鱗癌多以中央型多見;肺腺癌多表現(xiàn)為周圍型。鱗癌生長緩慢,手術機會多;倍增時間為90天,腺癌則易轉移,手術機會少[3]。因此我們認為,這些必然會導致肺腺癌與肺鱗癌在病因病機及證候特征上有所差異,開展對其證候特征的研究實屬必要。本課題選擇新發(fā)初治患者為研究對象,意在排外心、肝、腎等嚴重基礎疾病及手術、化放療、靶向等治療對其真實證候的影響。
本病屬中醫(yī)學“肺積”范疇,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有顯著的“增效減毒”功效[4]。不少學者認為肺癌發(fā)病的主要內因為氣陰兩虛,并與痰濕、氣滯、血瘀、郁熱之邪相合,夾雜癌毒,日久積聚而成,治療上推崇清熱解毒[5]。但本研究結果顯示,證屬痰熱、濕熱及火旺者共有17例,占28.33 %,因此肺腺癌從陰陽屬性來看,總屬陰性?!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啡眨骸瓣柣瘹?,陰成形”,提示肺部腫塊的形成與陽虛陰盛有關,又如《臨證醫(yī)案指南》所言:“著而不移,是為陰邪聚絡”;《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疾》云:“積者,臟病也,陰氣所化生也”,均強調腫瘤多為陰邪所致?!皻馓摓殛柼撝疂u,陽虛為氣虛之甚”,臟腑氣陽虛損是發(fā)病的內在因素。肺、脾、腎三臟功能及氣機運行失常,影響津液的正常運行,致聚濕生痰;另一方面,痰可釀瘀,痰濕內阻影響氣血運行,氣滯血瘀,成為瘀血產生的基礎。本研究結果提示:不管是早期還是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均以血瘀證、痰濕證、氣虛證為主要證候,其中氣虛痰濕證、痰濕血瘀證在早期肺腺癌中出現(xiàn)率較高。痰瘀反過來又可成為致病因素,進一步損傷陽氣,加重正氣虛損,導致惡性循環(huán)。同時,痰飲具有流動性,善于流注走竄,易導致疾病轉移。痰飲、瘀血與外邪(包括煙草、有害氣體、霧霾等)相合,纏綿遷延日久,終成積塊,導致肺腺癌最終形成。因此,本病實質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本虛標實疾患,而氣虛(陽虛)痰濕夾瘀證(14/44例,31.82 %)為中晚期肺腺最常見的證型。
本文存在觀察病例少、有關證候未進行臟腑辨證等不足,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