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楊
隨著海事系統(tǒng)“一流國際影響”目標的提出,英版《1978年船員培訓、發(fā)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以下簡稱“STCW公約”)作為國際海事組織最著名的三大公約之一,其學習、翻譯及有關公約修正提案的研究和撰寫等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完成上述工作,首先要做到對STCW公約的準確理解。筆者在STCW公約學習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制約準確理解公約的主要阻礙之一就是公約中復雜且數(shù)量眾多的專業(yè)術語。因此,深入研究總結STCW公約中專業(yè)術語的特點,對于STCW公約的學習、翻譯及有關STCW公約修正提案的研究和撰寫,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專業(yè)術語是社會習慣語的一種,是各行業(yè)為適應本行業(yè)的特殊需要而創(chuàng)造并長期使用的詞語。專業(yè)術語的范圍很廣,包含法律、醫(yī)學、化學、航海等各個行業(yè),人們借助這些專業(yè)術語掌握有關的知識,推動各個行業(yè)的發(fā)展。STCW公約中專業(yè)術語復雜且數(shù)量眾多,其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內(nèi)容涉及范圍廣、形式多樣、譯義的相對排他性、語言特征鮮明4個方面。
STCW公約專業(yè)術語內(nèi)容涉及范圍廣,橫跨了五個領域,涵蓋了航海專業(yè)術語、法律專業(yè)術語、醫(yī)學專業(yè)術語、化學專業(yè)術語、物理專業(yè)術語。例如:flag state(船旗國),stopping distances(沖程),dead reckoning(航跡推算)等屬于航海專業(yè)術語;transitional provisions(過渡條款),final act(最終文件),article(公約條款)等屬于法律專業(yè)術語;resuscitation(人工呼吸),asphyxia(窒息),circadian rhythm(生理節(jié)律)等屬于醫(yī)學專業(yè)術語;polymerization(聚合),spontaneous combustion(自燃),catalyst(催化劑)等屬于化學專業(yè)術語;graduated scale(刻度尺),center maladjustment(中心失調(diào)),electrostatic(靜電)等屬于物理專業(yè)術語。
STCW公約中專業(yè)術語一般為“名詞”,但不限于語法上的名詞。一方面,公約中專業(yè)術語包括動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詞、介詞等具有不同語法功能的不同詞類形式;另一方面,公約中專業(yè)術語也包括短語,甚至是句子。專業(yè)術語是“詞”的,翻譯時不一定非要以“詞”譯之[1]。換言之,公約中術語的翻譯運用了“詞和短語之間的轉化”(將詞譯作短語或將短語譯作詞)。
為使讀者有清晰、直觀的認識,特在表1中舉出實例。
表1 STCW 公約中專業(yè)術語及其譯義的典型實例
被稱為美國法律起草之父的里德·迪克森(Reed Dickerson)指出,法律起草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表達一致”,他說:“稱職的法律起草人必須保證,在重復使用同一個詞或術語時必須保持其意義一致。法律起草人必須小心謹慎,避免用同一個詞表達一個以上的意義……簡而言之,法律起草人必須用同一種方式表達相同的意義,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意義。”[2]迪克森的這段話后來成為保證法律文本意義準確的“黃金定律”。因此,STCW公約作為規(guī)范締約國有關船員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其中專業(yè)術語的譯義具有相對排他性,即一般采用單一譯法(排斥其他譯法),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變通[3]。
STCW公約中表示條款法規(guī)類的術語最能體現(xiàn)上述術語譯義的相對排他性,公約中該類術語有article,regulation,rule,legislation,section,provision,part,paragraph,subparagraph,item,code,annex,resolution,attachment,final act,convention,treaty,law,decree,order,agreement,arrangement。這些術語在普通語言中因意思相近,使得有些術語可以多詞一義,即可以相互替換而不影響信息傳達,例如按通用英語釋義,regulation,rule,legislation,code,law均有“規(guī)則、法規(guī)”的含義,在一般文獻中完全可以互相替換以避免用詞重復,使表達更加生動,富于變化。但STCW公約中的專業(yè)術語往往有著不同的專業(yè)內(nèi)涵,不仔細區(qū)分而隨意理解就會產(chǎn)生歧義和混淆。
上述有些術語僅指STCW公約某一部分中的某些內(nèi)容,因此,有必要先介紹一下STCW公約的組成。STCW公約由正文條款、附則、STCW規(guī)則三個層次組成,其中STCW規(guī)則分為A部分和B部分,A部分為強制性標準,B部分為建議性指導[4]。
如article在公約中一般的含義為“條款”,為區(qū)別其他部分的條款表述,而僅指公約正文中的條款,如“the definitions and clarifications contained in article II”。另外,公約中article還有“物品”的含義,如“Miscellaneous dangerous substances and articles”。盡管公約中article有兩個含義,但兩種含義相差較大,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可以清晰地區(qū)分兩者,不會產(chǎn)生混淆。
STCW公約中regulation,rule都可以譯為“規(guī)則”或“法規(guī)”,但為避免混淆,公約附則中的具體規(guī)則僅由regulation表述,如“Each Administration shall ensure that the provisions of this regulation are complied with,in order to recognize,by endors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tion I/2,paragraph 7,a certificate issued by or under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Party.”中的兩個regulation,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前者指公約附則中規(guī)則I/10,后者指公約附則中規(guī)則I/2。STCW公約中其他方面的具體“規(guī)則”一般使用rule,以示區(qū)別,如“Arrangements for keeping deck watch when the ship is in port shall at all times be adequate to observe international,national and local rules.”。Legislation意思與regulation,rule相近,在公約中一般僅以national legislation的形式出現(xiàn),且該語境下,存在一意多詞的現(xiàn)象,即national regulations,national rules,national legislation三者譯義相同,從而體現(xiàn)了STCW公約中術語使用的靈活性。
STCW公約正文條款、附則兩個層次中條款的表達固定,分別是article,regulation。
Section在公約中的含義為法規(guī)中的“節(jié)”,且一般指STCW規(guī)則A部分和B部分中的“節(jié)”,如“the standards of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set out in section A-I/6”。
STCW公約中,provisions一般被譯為具體的“規(guī)定”,如transitional provisions,general provisions,provisions of the articles等,不加“s”的provision也可表示具體的“規(guī)定”,但僅出現(xiàn)2次,多數(shù)情況下,provision在公約中的譯義為“提供”,如“the provision of radio services in emergencies”中的provision。
關于paragraph,sub-paragraph在公約中的譯義,筆者認為應將paragraph,sub-paragraph譯為“款”和“項”,因為paragraph,sub-paragraph的概念比article(條)小,而我國已有比“條”小的術語概念“款”和“項”,應堅持“以術語譯術語”的原則,而不能將其直譯為“段”和“分段”,而犯了以“解釋性白話譯術語”的錯誤。
同樣,對于STCW公約中比paragraph,subparagraph的概念還小的item,應譯為漢語中比“款”和“項”更小的術語概念“目”,而不能直接譯為“項目”。
STCW公約中,part(部分)一般指公約STCW規(guī)則中的A部分和B部分,如“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contained in part A of the STCW Code”。
STCW公約中,code(規(guī)則)一般僅指公約中的STCW規(guī)則,從而避免了與regulation,rule的混淆,如“These regulations are supplemented by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contained in part A of the STCW Code.”
術語annex(附則),resolution(決議),attachment(附件),final act(最終文件),convention(公約),treaty(條約),law(法律),decree(法令),order(命令),agreement(協(xié)定)在公約中的譯義相對單一。
一是包含一些古體英語及外來詞匯。STCW公約作為規(guī)范締約國有關船員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其專業(yè)術語中包含一些古體英語、拉丁語、法語等特殊詞匯,來體現(xiàn)語言的正式威嚴、莊重嚴肅,同時也導致了語言的文辭古奧、復雜難懂。STCW公約古體英語詞匯包括notwithstanding,aforementioned等,最常見的是副詞here,there,where加上一個或幾個介詞構成的復合副詞thereof,thereinafter,hereunder,whereby等;法語詞匯包括appeal,execution,jeopardize;拉丁語詞匯包括inter alia,deteriorate,ad hoc,via等,還有一些包含拉丁語前綴non-的詞如Non-compliance,Non-conformity,Non-recognition,Non-party等,它們分別與compliance,conformity,recognition,party的詞義互相排斥、完全否定,又被稱為絕對反義詞。
二是使用了模糊性用詞涵蓋難以界定的事。STCW公約是締約國之間多方博弈、互相妥協(xié)讓步的產(chǎn)物,國家利益等因素決定了難以達成界定統(tǒng)一的標準,但為使公約條款在大多數(shù)締約國中被普遍接受,賦予締約國較大的余地,公約需要使用模糊性詞匯,如where appropriate,so far as i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ble,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time等,使規(guī)定內(nèi)容具有最大限度的適用性。
三是使用了具有對義性的詞語,詞語的對義性是指詞語的意義互相矛盾、互相對立[5],主要為了從正反兩方面全面表述規(guī)定對象,如inboard(舷內(nèi))和overboard(舷外)、on-load(承載)和offload(空載)、inflation(充氣)和deflation(放氣)等。
四是使用了類義詞,是指意義同屬某一類別的詞。主要是為了全面表述某一類規(guī)定對象,如前文所述公約中表示條款規(guī)定類術語article,regulation,rule,legislation,section等。
五是包含一些抽象、概括性的書面語如prevention,removal,conformity,adjustment,settlement,breach,alter,demonstrate,terminate讓語言顯得莊重嚴肅、簡明精煉。
六是使用了特定意義的普通詞。STCW公約專業(yè)術語中有些詞雖然是被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普通詞,但它們有著特殊的專業(yè)含義,所以在翻譯中不能按照普通詞義來理解,可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用邏輯推理的方法來判斷這些專業(yè)術語的含義。如blind放在專業(yè)術語blind pilotage中后者語義為儀器引航,dead在專業(yè)術語dead reckoning中后者被譯為航跡推算,leave在leave hour或leave period中后者被譯為休息時間,而專業(yè)術語set and drift在公約中的譯義為流向和流速。
七是使用了贅言。在表達一個概念時,會經(jīng)常使用多個相同意義的單詞,這種表達方式被稱為贅言(tautology)[6],針對贅言的含義,可采用同義重復的詞組中一個單詞的含義,如dangerous and hazardous,tasks and duties,maintenance and repairs,refresher and updating等。
本文以典型實例一一印證了STCW公約中專業(yè)術語內(nèi)容涉及范圍廣、形式多樣、譯義的相對排他性、語言特征鮮明4個特點,旨在幫助讀者深化對STCW公約中專業(yè)術語的認識和理解,為分辨理解STCW公約中大量相近的專業(yè)術語、準確掌握STCW公約中大量同義語的確切含義和用法打好基礎,對于STCW公約學習、翻譯及有關STCW公約修正提案的研究和撰寫等工作的開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