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新教材于2020年9月開始實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的新理念,重點把握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落實校長的領導的引領作用、教研人員的學科領袖作用,引領教師和班主任、家長得思維轉變。
關鍵詞:課改;質量;評價;提升
在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探索路上,如何把握新課程方案,精準掌握課程標準,深入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實現(xiàn)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學生持續(xù)成長,成為新的課題,擺在了教研組長的面前。所以,作為學校最一線的教研工作者——教研組長,必須領會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新課程標準,統(tǒng)攬新教材,勇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現(xiàn)自身角色新定位,以敏感的嗅覺領悟新課程新教材的核心素養(yǎng)和理念,以先行者的勇氣去實踐,以學科帶頭人的身份去合作研討,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去突破,在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聚焦”再出發(fā)。
一、聚焦“方向”
作為教研組長,要熟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方案的幾個關鍵詞:規(guī)范—研讀—課堂改革—評價。規(guī)范,是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關于課程的設置與管理,是綱領性的文件。研讀是熟悉掌握文件精神要義的關鍵,核心在課堂這個主戰(zhàn)場,評價是本著問題導向。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新教材編寫的依據(jù),是招生考試的重要依據(jù),采用學分制管理,作為教研組長必須聚焦學習,了解課程設置與管理的基本規(guī)范,或聽專家報告、自學、小組研讀等,采用多種方式研讀透課程標準和方案,精準把握課程標準,深挖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深度研究解讀教材,吃透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分層上好必修課,分類上好選擇性必修課,開發(fā)、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同時,作為教研組長,還要學習有關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關于習總書記有關教育的論述,學習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新時代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總體方案等文件,準確把握教育的整體頂層設計,把握當前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方向。教育改革成效的所有問題,都是方向和方法的問題,只要把握了方向,找到科學的方法,才能尋先機、搶先局、破困局。
二、聚焦“質量”
質量是生命線,高質量發(fā)展是十九屆五中全會的主線。作為教研組長要緊緊聚焦教育教學質量的發(fā)展。要在備課質量上有實效、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有創(chuàng)新,在作業(yè)設置上符合新課程新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上有針對性,在命題上貼近生活實際和能力的考查與培養(yǎng)。總之,在質量上要精益求精,把質量意識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研究。作為學校要做好質量觀的總體設計,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把教科研的業(yè)務研討作為教師每周業(yè)務學習的必修內(nèi)容,建立健全學校的集體備課制度,讓集體備課成為真?zhèn)湔n,備真課,讓備課有質量,有成效,同時采用打磨的方式,讓主備人和主上課人的模式,成為大家的共識和共同行動,確保課堂的質量。成立學校的命題中心,對命題進行審核與把關,強化命題質量,再成立教學文科和理科的督導室,強化學科的質量督導,指導教學的反思。作為教研組長要帶頭踐行學校的教科研制度,帶頭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過程,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有質量的學習,讓學生既勤奮刻苦,也能快樂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同時,作為教研組長要關注質量監(jiān)測,實行動態(tài)的量化監(jiān)測體系,采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形成易錯題,形成糾錯本,既是監(jiān)測教師的教情,也是監(jiān)測學生的學情。同時采用大數(shù)據(jù),用生動活潑、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采用柱狀圖、線形圖、雷達圖等,將學生的成績呈現(xiàn)出來,將本學科的質量升降情況呈現(xiàn)出來,進行有效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把分析的科學結果,與年級、學科教師、全體學生、跨學科教師、班主任分享,并為下一步的精準施教提供科學的方案和指導意見,讓監(jiān)測、分析為改進、提升、創(chuàng)新服務。
三、聚焦“效率”
效率一詞的含義是,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效率提高了,實際就是實現(xiàn)了高質量的發(fā)展。在這里,我強調的效率,主要是聚焦好習慣的貫穿。高效率,是在給定的投入下,最有效的獲得效果的評價。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質量與效率是一脈相承的,關注了效率,就是關注了質量。效率,在教學上,體現(xiàn)的一是時間,二是成效。所以,我們必須要在這兩個要素上下功夫。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認真?zhèn)湔n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業(yè)設置完美,有助于學生有效時間獲得更多的練習和思考機會,獲得學習的快感和成就感,這也是效率。所以,作為教研組長,既要研究學生的學法,也要研究教師的教法,既要關注學生學的主動性、自覺性,也要關注教師教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從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yè)設計、批改、試題的命制、資料的選用、試題的篩選、進度的設計等,無處不體現(xiàn)出時間和效果的關系。但是,我想重點強調的是習慣和自覺,是讓學生的“學”變成行動自覺,讓老師的“教”成為行動覺悟,當這樣的一種良好的教學生態(tài)與習慣一旦形成了,教學的“效率”自然大幅度的提升,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就一定成為現(xiàn)實,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一定能得到實施與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能實現(xiàn)。
四、聚焦“評價”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是新時代教育的指揮棒和辦學導向,該方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通過頂層設計,堅持“五破”“五立”。
安徽省教育廳于2020年6月22日印發(fā)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方案》,此方案明確了“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導普通高中高質量、多樣化、有特色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里很明確指出了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多個評價中的兩個重要評價:一是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二是對學生發(fā)展的評價。
教研組長要深入研究這兩個文件的精神,更多關注這兩個評價的目標體系和要求。對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評價,將以國家的層面出臺教育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體系和方案,這是普通高中辦學的方向和指南。目前,我市普通高中的評價已經(jīng)形成并實施了五年的綜合評價體系,涉及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的六個“維度”:學生特長發(fā)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課程實施、學校教學管理、教師專業(yè)成長、學生品德發(fā)展,這六個“維度”既關注了教育教學的過程,也關注了成果的呈現(xiàn),既關注了學業(yè)成績,也關注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研組長作為學校科研的一線人員,必須研讀并指導全年級,將評價體系融入課堂和課外的教育教學全領域、全過程。
在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以學生為中心,最關鍵的評價是招生制度改革后的考試評價制度??荚嚸}的研究、學分制的管理,都應成為教研組長的聚焦。
五、聚焦“自我”
作為教研組長,對以上七個方面的“聚焦”把握如何、工作力度如何、取得效果如何,既取決于集體教科研的精神狀態(tài),研發(fā)能力,更取決于一線教研人員自身的素質、水平、認知、狀態(tài)等。
(一)合作者
教研組長,作為學校教科研的一線人員、骨干成員,作為學科的帶頭人,不能是單打獨斗,單槍匹馬,應該是團隊“作戰(zhàn)”,教研組的研究成果如何,質量高低,代表著學校的教科研能力,關系著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學校的內(nèi)涵發(fā)展,決定著“雙新”改革的成功與否。學校的年級負責人和團隊傾向于主抓全年級的“管理”,而學科的負責人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負責主抓全學科的育人功能,傾向于“研究”。年級負責人和教育負責人及其團隊必須實現(xiàn)相互配合,相互分析管理和研究的成果,實現(xiàn)在黨建引領業(yè)務的前提下管理與研究的合一。
(二)傳遞者
教研組長,承擔著學校教研部門與學科之間的紐帶與橋梁,也是學科思想的傳遞者,也是教研成果的分享者。作為教研組長的角色定位,要成為學校新課程新教材改革的堅定推動者、支持者,更是學校教學改革整體思路的傳遞者。教研組長要緊緊的架起橋梁,與學校學科教研部門或者德育研究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團隊,形成合力,讓自己成為學科的真正帶頭人,業(yè)務的尖子,新課改的探索者,課堂改革的實踐者,把個人和團隊的研究成果與全學科老師或者其他相關人員分享,加強研討、加強指導,真正成為科研精神的傳遞者。
(三)超越者
“比、學、趕、超”是一種狀態(tài),更應該是教研人員的一種精神。
“比”,比的是干勁。教研組長要比個人的專業(yè)成長,比學科水平和思想的引領,比學校學科在區(qū)域的影響力。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新高考的實施,是學校的一次重新洗牌,沒有“比”的精神和干勁,不能先行先試,不敢勇于突破與創(chuàng)新,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愈挫愈勇,就難以實現(xiàn)專業(yè)的成長、學科的引領、學校的影響。
“學”,學的是自覺,自覺學習先進,對照自我,分析不足,揚長補短。自覺學習有關教育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學習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下的新理念,向同行學、向名師學、向名校學,在學習中積累,在學習中反思,讓學習成為“自覺”,讓優(yōu)秀成為榜樣,讓成果成為示范,讓影響成為引領。
“趕”,說的是提升。自覺的通過學習,找到自身或者本學科、本學校的不足和薄弱項,如課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和利用、課程管理的經(jīng)驗還不足,課標研讀理論水平還不夠,本?,F(xiàn)有辦學水平還處在爬坡期,與名校還要很大差距等,需要教研組長自身業(yè)務能力、認知水平等的大幅提升與進步,真正起到帶頭人的作用,團結引領備課組和全學科教師的智慧,從穩(wěn)、從快尋突破,迎頭趕上,方能跟得上新課程新教材的改革步伐。
“超”,靠的是質量和效率。課堂是教學改革的最核心主戰(zhàn)場,評價是教育改革的目標導向,生情是我們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但研究質量提升、效率提高,是取得成功的有效方法、路徑和策略。我們要瞄準新課改、瞄準知名校,要發(fā)揮超力度和加速度,在危機中尋先機,實現(xiàn)彎道超車,讓本學科、本學校老師,成為第一批最具影響力的學科、學校和帶頭人。
質量如同生命,核心素養(yǎng)是靈魂,教科研是強大的內(nèi)生動力,共同體的建設是保障,立德樹人的新使命已擺在面前,時代的課題已經(jīng)呈現(xiàn),教研隊伍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譚小林、賈偉《關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幾點思考》《教育評估與檢測》重慶市2014年第2-3期12-14
[2]王永和《教研組建設簡論》2008.11.16-11
作者簡介:朱正坤,1976.11.21生,男,漢族,安徽肥東,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