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我的家鄉(xiāng)漢壽,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濱,這里江河縱橫,水域遼闊,濕地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江南的水鄉(xiāng)澤國。美麗的西洞庭湖濕地,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遼闊的洞庭湖上,耀眼奪目。
這片古老而廣袤的濕地,孕育了悠久而燦爛的湖湘文化,演繹了許多優(yōu)美而悲壯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曾行吟于故鄉(xiāng)的滄浪河邊,留下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千古絕唱。這條古老的小河就在濕地之內(nèi)。三國時期的李衡,官至丹陽太守,他為官清廉,晚年遣家奴在位于西洞庭湖邊的家鄉(xiāng)氾洲種橘千株,讓兒孫們過著自食其力的農(nóng)耕生活,在民間留下了“千頭木奴”的美麗佳話。宋代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楊幺,在西洞庭湖上高舉“等貴賤、均貧富”的大旗,與封建統(tǒng)治者展開誅死搏斗,留下千古英名。明朝龍陽典史青文勝,因河湖泛濫,災(zāi)荒連年,他為民請命,不惜“尸諫”京城,其壯舉為世人敬仰。歷史上還有很多的文人墨客曾慕名游覽過西洞庭湖的勝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濕地詩篇,如唐朝大詩人李白游覽西洞庭湖之后,贊嘆不已,留下了“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的精美詩句……
今天的西洞庭湖濕地,是國家批準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濕地總面積35680公頃,河流、湖泊、草甸、蘆葦、沙灘、沼澤、山塘、漁池、水稻田等構(gòu)成了濕地的主要類型。它們巧妙相連,樸實而美麗,一眼望去,猶如一幅幅色彩艷麗的水彩畫,韻味十足,甚是迷人。
水是這片遼闊濕地的靈魂,構(gòu)就了許多奇特的生態(tài)景觀。這里江河交錯,水漲為湖,水落為洲,變幻莫測。這里湖面寬闊,舉目無邊,微風(fēng)吹拂,就像迎風(fēng)舞動的藍色綢緞,陽光照射,躍起金光點點。那顯露的洲灘,大小參差,形態(tài)各異,像一座座綠色的小島,在晨霧里時隱時現(xiàn)。那無邊無際的蘆葦像一片綠色的海洋,徐風(fēng)拂來,沙沙作響。那郁郁蔥蔥的柳樹、速生楊,蒼翠挺拔,搖曳多姿。那滿灘遍野的蘆筍、蔞蒿、水芹、鳳尾菜等野生蔬菜,鮮嫩水靈,營養(yǎng)豐富,風(fēng)味獨特。
鳥是濕地的精靈,遼闊的西洞庭湖濕地,由于生物多樣,氣候宜人,成了鳥兒的天堂。據(jù)調(diào)查,西洞庭湖濕地有不少珍稀鳥類,包括白鶴、白頭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鴻雁、天鵝等,達231種之多。這些成群結(jié)對的鳥兒,絕大部分是“長期居民”,有些遷徙過客也選擇在這里“安營扎寨”。它們或在蘆蕩深處,嬉戲玩耍;或浮于水面,快樂鳴唱。眾多的鳥兒飛舞于天空,就像一幅生動有趣的飛鳥畫卷,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此情此景,無不令人贊嘆勤勞智慧的漢壽人民,是他們著力營造了這片可愛和諧的濕地。
西洞庭湖內(nèi)水產(chǎn)資源極其豐富,魚類達112種之多,為濕地生態(tài)增添了無限生機。國家一、二級保護魚類有中華鱘、胭脂魚、長體鱖三種,其中中華鱘是常客,有的大到一丈有余,實屬罕見。太湖短吻銀魚、長江銀魚晶瑩剔透,細如銀針,極為珍貴。湖內(nèi)還有能防治癌癥的中華鱉、額上一點紅的狀元鯽、兇猛逞強的鱤魚等等。它們或躍水面,或翔淺底,時而抬頭,時而點頭,歡快地生活在這水草豐美之地。
西洞庭湖濕地生態(tài)之美,還顯現(xiàn)在一年四季。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異,變幻無窮。春季芳草連天,野花遍地,湖水清澈見底,云朵就在水里飄;夏日汛期來臨,洪水滔滔,驚濤駭浪,水天一色;秋天洲灘顯露,溝港縱橫,蘆蕩深幽,潔白的蘆花漫天飛舞;冬令時節(jié),冰雪覆蓋著濕地,銀裝素裹,猶如一位美麗的姑娘披上白色的婚紗,純潔無瑕。
游覽西洞庭湖濕地最賞心悅目的莫過于坐船觀景。當(dāng)沿著河道曲折迂回,駛?cè)胩J蕩深處,登上觀景樓,游客的心情也就放飛在了這萬頃濕地之上,一種夢幻般的感覺油然而生。瞭望湖之浩蕩,融入大自然的懷抱,會自然忘卻鬧市的喧囂,消除心中的煩惱。那些名利場上的爭奪,那些費盡心機的偽裝,此刻顯得是多么可笑,多么微不足道。
面對著濕地,人們總能讓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其實人與自然的距離原本很近,為什么后來漸漸變得遙遠了?人只有順應(yīng)自然,快樂地生活著,如同這美麗而廣闊的濕地,坦坦蕩蕩,自由自在,方能行穩(wěn)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