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 要]所謂繪本,指的是以繪畫為主,文字為輔的課外讀物。它憑借自身精美的畫面、曲折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如若教師將繪本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起來,將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分析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從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語文素養(yǎng)形成以及豐富課堂教學資源三個方面挖掘繪本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通過調動閱讀欲望、深化文本理解以及培養(yǎng)閱讀習慣等途徑,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繪本;低年級;閱讀欲望;文本理解;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2-0054-02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不但要保證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還應當注重學生思維、語用以及閱讀等能力的培養(yǎng)。而繪本讀物正好能夠促進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對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學習需求出發(fā),合理選擇優(yōu)秀繪本讀物,并且找到繪本讀物與教學內容的契合點,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閱讀課堂,讓學生在收獲語文知識的同時,不斷獲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現(xiàn)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是語文課程的生命?!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讀整本的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在五萬字以上?!庇纱丝梢?,閱讀對于語文教學意義重大。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教教材”,使得學生閱讀面狹窄,閱讀水平得不到相應的提升。調查結果顯示,低年級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大都消耗在了游戲、興趣班以及課后作業(yè)上,并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閱讀;有部分家長往往是給孩子購買習作類讀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少數(shù)學生則被質量低劣的漫畫讀物影響,造成了身心的不健康發(fā)展。
將繪本運用到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它能夠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將繪本適當?shù)貪B透到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帶來別樣的學習體驗,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成長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繪本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巧用繪本故事,調動閱讀欲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庇纱丝梢?,要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首要任務就是點燃學生內心的“火藥”,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年齡較小,身心尚未發(fā)育完全,難以長時間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且對于部分抽象、繁雜的知識無法全面理解,如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舊采用以往的“灌輸式”教學,那么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就會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而繪本則有著極其顯著的優(yōu)勢,如畫面色彩醒目、故事情節(jié)生動以及人物特征鮮明等,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適當融入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繪本故事,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具體來說,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展示《牛郎織女》的繪本,隨后進行引導性提問:“同學們,由于你們今天的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秀,所以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聽嗎?”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表示想聽故事,這個時候,學生的興趣是最濃厚的。教師應當把握時機,引出繪本故事:“傳說,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都為天空織彩霞。久而久之,她厭倦了這種生活,就私自下凡,與牛郎開始了新的生活。有一天,突然……”故事戛然而止,但學生仍然興致勃勃,都想知道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如果你們想知道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就請認真閱讀這一繪本?!蓖瑫r,教師將繪本分發(fā)給學生。當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邀請一個學生逐句朗讀,再讓另外一個學生講述故事,輪流交叉進行。這樣操作不但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還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在加深學生對文本認知和印象的同時,有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由此可見,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巧妙地選擇一些趣味、生動的繪本讀物輔助教學,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巧用繪本故事,深化文本理解
在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的形勢下,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寬泛,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也更加豐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課堂所學知識,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以更加有趣、生動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換言之,即將課堂教學的內容轉變成直觀的繪本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內容,感悟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值得說明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播放音頻或視頻課件,讓學生將繪本故事中的情節(jié)演繹出來等,讓學生在演繹過程中內化文本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的時候,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關于小蝌蚪找媽媽的繪本動畫:“同學們今天坐得很端正,表現(xiàn)得也很不錯,老師現(xiàn)在播放一個動畫片段獎勵大家,好不好?”學生表現(xiàn)出極強的興趣,紛紛回答“好”。這樣一來,教師就以生動呈現(xiàn)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了文本中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當學生對文本人物形成初步的認知后,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當學生大致把握文本內容后,教師可邀請幾個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演繹主要情節(jié):“同學們認為老師播放的動畫片段好看嗎?現(xiàn)在我們來演繹動畫片段中的故事情節(jié),怎么樣?”學生結合動畫片段與文本內容演繹以下情節(jié):首先,詢問鯉魚阿姨是否知道媽媽的下落;隨后,將烏龜誤認為自己的媽媽……在不知不覺中,小蝌蚪長成了小青蛙,也找到了媽媽。值得說明的是,在演繹過程中學生可以適當增加動作、語言。當學生演繹完畢后,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評價。
通過繪本故事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還能夠讓學生在觀看、閱讀以及演繹中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和成長發(fā)展提供有力保證。
(三)巧用繪本故事,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只有當學生形成了正確的閱讀習慣,才會自主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從而不斷地強化自身的閱讀能力,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并逐步探索出適合個人發(fā)展的閱讀路徑。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想幫助學生消化課堂所學知識,僅憑課堂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對此,教師就很有必要為學生設置相應的課外作業(yè)。
例如,在教學完《坐井觀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意猶未盡,在課后自覺詢問教師是否有相似的故事。對此,教師就可以將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認知習慣作為切入點,給學生推薦繪本讀物,如《小毛象烏莉》《池塘里有一只大怪獸》等,同時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即在課后進行閱讀,并以文字的形式敘述繪本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還要在結尾處加上個人的閱讀感受。教師給學生提供交流探討的時間和平臺,結合實際情況將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相應的交流,談談自己對于繪本讀物的理解,對于其中人物的理解。如:“小毛象烏莉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池塘里真的有一只大怪獸嗎?”如此一來,不但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的內容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切實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真切地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從而喜歡上了閱讀,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此可見,課外作業(y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能夠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促使學生切實地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教師在設置課外作業(yè)時,可以與繪本故事有機整合起來,全方位地發(fā)揮繪本讀物的功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繪本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它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成長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巧用繪本故事,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如此一來,學生必然能夠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豐富自我。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園園. 繪本引入小學低年段閱讀課堂的實施策略探究[J]. 語文建設, 2018 (23).
[2] 宋道曄. 發(fā)展語言與閱讀識字并重: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 語文建設, 2016(06).
[3] 王佳佳. 悅讀繪本 培養(yǎng)語文能力:《我想把路口照亮》繪本閱讀課微思[J]. 語文教學通訊, 2016(03).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