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愛寶智選科技有限公司 趙成
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推進,研學旅行這種新穎的教育形式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成了中小學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研學旅行這種新穎的教育形式遵循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考慮了中小學生喜歡游玩的特點,將“游”跟“學”很好地結(jié)合了起來,其既符合中小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突破傳統(tǒng)教育的地點限制,大大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學生通過研學旅行能夠?qū)W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道理跟知識,能夠很好地調(diào)動其感官、情緒、思維,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本文首先介紹了研學旅行的概念,接著闡述了研學旅行的特點跟開展研學旅行的意義,最后重點論述了研學旅行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作用。
青少年是研學旅行的主體。青少年階段是人類發(fā)育過程中尤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個體的身心發(fā)展、性格塑造顯得尤為重要,研學旅行會對青少年產(chǎn)生許多的影響。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要想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見聞,最好的方法就是旅行。青少年旅游活動,不僅能夠豐富課余生活,還能補充和鞏固課本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紅色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思想之基,新時代中國先進文化是我們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力量之源。樹立文化自信要從小抓起。把握市場熱點,將研學與旅游有機結(jié)合,不但有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旅游市場的拓展。2016年教育部首次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文化和旅游部也將“學”作為了旅游新十二要素之一,為研學旅行提供了政策支撐。通過研學旅行,讓中小學生感受中華傳統(tǒng)美德,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在既有旅又有學中讓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厲害了!我的國”!
學生在參與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可以訪遍祖國的名山大川、領悟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感悟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參觀古代歷史遺跡等等,學生借由研學旅行就有了直面接觸、深入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跟悠久歷史的機會,從而對祖國有更全面的認識,驕傲于祖國的璀璨文化,驚嘆于各民族的獨特風情,感悟于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大無畏精神,體驗改革開放后的偉大變化,進而對國家產(chǎn)生強烈的歸屬感與自豪感與認同感,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目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中小學生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他們是為了父母的要求而讀書,是為了教師的期待而讀書,不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讀書。究其原因,是他們的經(jīng)歷太少,見識太少,了解太少,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未來要從事什么。中小學生不清楚自己的理想,自然也不會為了實現(xiàn)理想而努力讀書,這導致中小學生的學習缺乏內(nèi)在驅(qū)動力,他們是背負著外在的壓力而讀書,而不是因為內(nèi)心的喜歡而讀書。開展研學旅行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打開學生的思維,學生如同沖破鐵籠的鳥兒一樣,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更別樣的風景,更異樣的精彩。學生的體驗多了,了解更廣,其知識面就會越廣,對自己跟社會的認知就會更清楚、更正確,同時也會擁有更多的想法跟選擇,學生也就會慢慢有自己的追求、愛好,最后樹立崇高的理想。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表明很多有用的知識都沒有記載在書本中,只有親自去出游、體驗、感悟,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才能有深刻的感悟。研學旅行是一種集體出游方式,而其中的很多學習任務需要學生共同完成,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學生要自己照顧自己,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意識,幫助學生快速成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同時在勞動過程中強健學生的體魄;在參與研學旅行時,必然會出現(xiàn)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這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幫助學生走出溫室,變成一個有主見、有擔當?shù)娜?;學生在旅行過程中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艱難奮斗史,知曉了戰(zhàn)爭的殘酷,了解了共產(chǎn)黨的生活狀態(tài)跟奮斗歷程,學生就會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懂得建設祖國、復興祖國的重要性。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懂得感恩、勇于肩負責任的優(yōu)秀青年。
研學旅行,既有學又有行。在充滿趣味與新奇的旅行中,讓學生走進歷史、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既走出教室、沖破書本的局限,又可以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里、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里、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中去探究知識的奧妙。面對多姿多彩的知識世界,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與大自然的親切接觸中,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
學生在參與研學旅行過程中,要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及文明規(guī)范,進而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并促進正確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研學旅行通過讓學生走出學校、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也開闊了學生們的文化視野,增進了學生們的學識,錘煉了學生們堅強的意識,讓學生們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方式,去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此提升學生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激發(fā)青年學子的愛國激情。同時,通過研學旅行,讓學生們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應對各種挑戰(zhàn),在問題解決中不斷提升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研學旅行的育人作用是豐富多樣的,其在青少年的身心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參加研學旅行,不僅能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鍛煉身體,更能獲得精神上的成長,確立正確的三觀,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及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