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敏
(昌吉州人民醫(yī)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糖尿病病理生理機制是由于胰島素缺陷/生物作用出現高血糖[1],屬于臨床常見高發(fā)內分泌代謝疾病,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多種合并癥,肥胖癥便是常見類型,糖尿病易誘發(fā)肥胖癥,而肥胖癥也會加重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2]。隨著糖尿病患者數量增多,合并癥患者發(fā)病率也出現逐年增長趨勢,因此有必要加強臨床預防及診治研究[3]?;诖?,本研究將針對性護理在糖尿病伴肥胖癥中的應用及意義進行分析,試驗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近1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確診的200例糖尿病伴肥胖癥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肥胖癥以及糖尿病兩病臨床癥狀;(2)能夠積極配合護理者;(3)患者悉知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排除暫時性高血糖患者;(2)妊娠期女性;(3)合并其他影響觀察指標疾病者。隨機分為觀察組(針對性護理)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100例。觀察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38~69歲,平均(51.17±10.44)歲;糖尿病病程6~36個月,平均(15.49±4.63)個月;身高最低151 cm,最高171 cm,平均(160.55±7.45)cm,體重最低64 kg,最高88 kg,平均(71.96±5.36)kg;對照組男57例,女43例,年齡39~70歲,平均(52.22±10.39)歲;糖尿病病程7~37個月,平均(16.02±4.59)個月,身高最低152 cm,最高173 cm,平均(160.79±7.47)cm,體重最低65 kg,最高89 kg,平均(71.97±5.38)kg。兩組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1)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疾病治療態(tài)度及是否積極應對,負性情緒嚴重者需要及時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包括語言鼓勵、肢體安慰、同伴支持、家屬陪伴、加強健康宣講等措施。(2)健康宣教:根據經驗及循證醫(yī)學證據制定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方案,內容涵蓋疾病相關知識(病因、發(fā)病機制、表現)、臨床治療措施(防治、并發(fā)癥預防)、健康生活指導(飲食、運動、睡眠)等。(3)用藥指導:共病存在聯(lián)合用藥情況,護理人員需要按照醫(yī)囑指導患者用藥,確?;颊邷蚀_悉知每種藥物劑量、頻率以及常見不良反應。(4)病情監(jiān)測:定期進行血糖監(jiān)測,并加強并發(fā)癥跡象監(jiān)測。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包括:(1)針對性營養(yǎng)干預:科學精準評估營養(yǎng)狀態(tài),基于營養(yǎng)攝入需求、肥胖狀態(tài)及血糖控制范圍,制定個體醫(yī)學營養(yǎng)干預計劃,發(fā)病初期需要補充基本營養(yǎng)物質,攝入熱量比單純糖尿病總量高10%,確保后期可進行熱量控制操作,根據患者是否存在低血糖跡象及時補充碳水化合物,在機體蛋白質分解速度高于合成速度時需要及時攝入優(yōu)質蛋白,食用低碘、低脂食物;(2)針對性運動干預:基于體質量、年齡以及目前血糖水平制定個體運動計劃,運動可選擇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確保運動量、運動頻率及方法,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進行運動,切勿空腹運動,運動時間一般為40 min,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整運動時間,指導患者識別低血糖癥狀,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切不可勉強。運動前后需要做好血糖監(jiān)測工作,若患者出現血糖波動較大,需要臨時調整飲食方案,做好低血糖預防工作。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3個月血糖控制水平[評估指標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2 h PG)、肥胖改善情況(評估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臀圍、體脂含量、體脂率以及體重下降值)][4]。其中,HbA1c采用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美國BioRadD1)及高效液相色譜法(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2 h PG)采用血糖儀(美國強生One Touc)檢測。
將患者數據納入SPSS 23.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肥胖改善情況、血糖控制水平指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P<0.05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肥胖改善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糖尿病合并肥胖癥發(fā)病機制,多數學者認為其影響因素與飲食、運動等存在密切關聯(lián)性[5-6]。由于患者同時具備肥胖、糖尿病遺傳趨勢及免疫缺陷基礎,繼而形成了合并癥,肥胖、糖尿病共病時病理機制相互疊加、影響,一旦兩病兼有治療難度勢必會增加,而護理過程也需要同時兼顧兩病特征[7]。
表1 對比兩組血糖控制水平( ±s)
表1 對比兩組血糖控制水平( ±s)
?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質量指數、腰圍、臀圍、體脂含量、體脂率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體質量指數、腰圍、臀圍、體脂含量、體脂率對比( ±s)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
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確?;颊咴跀z入均衡營養(yǎng)前提下,可以有效維持體內代謝平衡[8];運動干預可以減輕胰島素抵抗,增強能量消耗,運動量以患者不疲勞運動為最佳,預防患者不耐受或無法堅持。此外結合個體化飲食增強肥胖癥改善作用,保證糖類物質消耗速度,糾正及調節(jié)糖代謝功能,繼而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前各項血糖指標及體質量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糖指標及體質量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針對性護理在糖尿病伴肥胖癥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