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瓊 李曉麗 劉紅占 王雪芹 王紅星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師在具備基本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的前提下,也應該具有信息化教學能力。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現狀,提出了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向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信息化和電教化也走進了課堂。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正式印發(f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文件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是“教育現代化2035”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標志。這場教育信息化革命也將積極推進高校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高校教師要順應信息化發(fā)展的新時代需求,更新教學觀念,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術,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含義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利用信息資源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綜合能力。在信息化大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能力已成為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能力,也已經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信息化教學的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學知識和技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上的各種有利資源,不斷持續(xù)地發(fā)展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通過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理念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1]。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融合的能力,是當今信息化社會中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能力[2]。
三、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現狀
當前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傳播更加信息化、教學手段更加科學化、教學方法更加現代化是現代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借助信息技術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已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我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也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不足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不少高校教師沒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教學還停留在制作電子課件、播放視頻短片等簡單的技術層面。有些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只是形式化地使用信息技術,沒有真正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充分體現信息化教育的特色。還有個別教師不認可信息化教學并對其產生較強的抵觸情緒,且依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
(二)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參差不齊
盡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推動了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但是各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存在一定的差異。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教師年齡差異、學科差異及高校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氛圍差異等因素極大地影響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3]。也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的堆砌信息技術元素,使得信息技術的運用流于形式,忽略了信息技術與課堂內容的深度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信息化教學的長期發(fā)展。
(三)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培訓較少,效果較差
省教育廳、學校經常組織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但培訓內容一般都與信息化教育教學理論、教育信息化政策及發(fā)展趨勢相關,在培訓形式上大多以講座為主,指導信息化教學改革實踐的培訓較少,導致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實踐時缺乏解決途徑。另外,學校尚未完善與信息化教學培訓相關的激勵政策,難以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四)信息化教學設施建設有待加強,信息化教學制度還需完善
目前,許多高校的信息化教學硬件設備基礎相對落后、數字化教學資源不豐富,同時還缺乏掌握豐富的信息化知識和技能的專家、教師和管理隊伍,沒有形成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難以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勢。信息化教學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占用教師大量時間。如果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激勵制度不完善,也沒有相應的保障措施,會導致教師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不高。
四、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及提升策略
教師信息化教學是一種綜合能力,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如何快速高效的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已經成為當前影響高校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課題。
(一)強化教師信息化教育意識
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領作用,引導和強化高校教師樹立信息化教育教學理念。教師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只有讓教師自身轉變思想,才能讓教師從傳統(tǒng)教學的思維定式中走出來。各級教學組織應該通過會議、講座、培訓和比賽等各種形式積極倡導和幫助教師建立信息化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
(二)開展全方位的信息化培訓
學校要經常開展相關的信息化教學培訓,并制定一套靈活有效的激勵政策吸引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對在教師培訓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以鼓勵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通過堅持上級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等措施提高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的覆蓋面,做到全方位培訓。同時,針對不同專業(yè)和年齡層次教師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多層次的培訓,提升培訓效果。
(三)完善信息化教學保障機制
信息化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學校的資源配置、硬件軟件支持以及相應的管理辦法都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學校在加強無線校園網、智慧教室等硬件設施改造的同時,也要對配套的數字教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等軟件資源進行建設和更新,改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同時學校需制定信息化教學相關管理辦法,如將信息化教學水平納入績效考核,定期組織各式各樣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比賽,信息化教學水平優(yōu)秀者在評優(yōu)評先等方面優(yōu)先等。通過一系列信息化教學保障機制,保證信息化教學在學校的普及推廣。
五、結語
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能力也已經成為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盡最大的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學生高校學習。當然,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需要社會、學校、教育者等各方面的努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剛. 高中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綜述[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 34(12): 45-47.
[2]楊夢希, 施勇. 淺析提升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J]. 新西部(理論版), 2014(23): 157+144.
[3] 周金容. 智慧教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2021(03): 63-69.
[4]楊軍, 郭艷燕.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以煙臺大學文經學院為例[J]. 科技風, 2021(10):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