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怡
內(nèi)容摘要:文化負載詞受各民族風俗習慣、社會文化、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同時也是翻譯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本文將從民俗文化和社會文化個兩個方面來分析和探討傈僳族民間故事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方法和策略。
關(guān)鍵詞:傈僳族 民間故事 文化負載詞 翻譯
在所有語言要素中,與文化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是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詞匯,即文化負載詞。文化負載詞是指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匯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對譯者來說往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它直接影響著不同民族文化信息的有效傳遞。
1.物質(zhì)民俗文化負載詞
物質(zhì)民俗文化是指與民族衣、食、住、行等活動相關(guān)的事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雖然中西方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存在差異,但很多物質(zhì)文化具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因此在物質(zhì)民俗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過程中,主要使用了直譯,直譯+注釋的翻譯方法。
例1原文:他們被富人普道黑逼死了,留下一間小茅草房和一只小竹笛,算是父母親唯一的家產(chǎn)。(出自《竹笛姑娘》)
譯文:Ils furent forcés à mourir par le riche Pu Dao hei, en ne laissant quune petite maison en chaume et quune petite flte à leur fils.
例2原文:看著那矮小寒酸的竹樓,嘎士比葉心里難過。(出自《嘎士比葉和灰雁姑娘》)
譯文:En voyant sa petite maison en bambou humble, Gaspille se sentit profondément triste.
例3原文:有個年輕姑娘,獨自住在山腳一間木楞房里。(出自《虎氏族的來歷》)
譯文: Il y eut une jeune fille qui habita toute seule dans une maison en bois au pied de la montagne.
例1—例3中“茅草房”“竹樓”“木楞房”都是具有傈僳族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傈僳族的住房在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建筑形式,傳統(tǒng)建筑主要有竹篾房、木楞房和茅草房。文中的“茅草房”指用草蓋房頂?shù)耐聊窘Y(jié)構(gòu)房屋。法語中chaume指谷物類的莖桿,譯文中使用直譯法將茅屋譯為la maison en chaume,用介詞en引出maison的補語表示材料。竹樓指竹結(jié)構(gòu)的房屋,主要是竹子為建筑材料,筆者采用與茅草房一樣的直譯法將其譯為la maison en bambou。木楞房指全用木材壘蓋而成的房屋,筆者采用與茅草房和竹樓同樣的方法將其譯為la maison en bois,以便讀者能夠?qū)圩鍘追N傳統(tǒng)的住房進行對比和區(qū)分,進一步了解傈僳族的住房特點。
例4原文:一天,他挎著弩箭、長刀,上山打獵,轉(zhuǎn)了半天不見獵物。(出自《嘎士比葉和灰雁姑娘》)
譯文:Un jour, il prit dans son dos larbalète, la flèche et le sabre pour aller à la chasse. Il erra un bon moment dans la forêt, sans rien trouver.
例5原文:姑娘半信半疑,小伙子卻不容分說,奪過她的柴刀,幫她砍柴。(出自《虎氏族的來歷》)
譯文:Au moment où la fille ny crut quà moitié, lhomme prit la serpe de la fille et se mit à abattre des arbres.
例6原文:他們開出火山,撒蕎種麻,打鳥射鹿,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謀生度日。(出自《虎氏族的來歷》)
譯文:Ils servirent du feu à défricher des terres cultivables, y plantèrent le sarrasin et le lin, chassèrent des animaux . Ils travaillèrent dur pour gagner leur vie.
狩獵、砍柴、開荒都是傈僳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生產(chǎn)活動也是古代法蘭西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活動,很多相關(guān)的詞匯在中法兩門語言中有相對應(yīng)的詞匯,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直譯法。例4和例5中的“弩箭”“長刀”“柴刀”在法國民眾的生活中也比較常見,所以直接將其譯為對應(yīng)的法語詞匯?!板蠹弊g為larbalète et laflèche;“長刀”譯為le sabre;“柴刀”譯為la serpe。例6是對傈僳族農(nóng)耕文化和狩獵文化的描述。傈僳族主要居住在山坡峽谷地帶,他們耕種的土地多為山野荒地。開火山指開墾荒地,先用火焚燒山地的野草等植物,然后再用鋤頭挖地,之后才可以進行播種。譯者在翻譯“開火山”時采用了釋義法,將其譯為servir du feu à défricher des terres cultivables。蕎和麻都是傈僳族重要的生活資料,蕎是傈僳族的主要食物之一,麻主要用來織布做成衣服。這些詞在法語中有對應(yīng)的詞匯,所以使用直譯法將“蕎”翻譯為 le sarrasin,“麻”翻譯為le lin。生活在高山密林的傈僳族,狩獵也是其生活中的重要活動。例句中的“打鳥射鹿”代指傈僳族的狩獵活動,他們的狩獵對象不僅是鳥和鹿,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采用了意譯法,將“打鳥射鹿”翻譯為chasser des animaux(捕獵)。
2.社會文化負載詞
社會文化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風俗習慣、社會規(guī)則、道德價值、歷史背景、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下面主要對傈僳族民間故事中的人名、親屬稱謂、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內(nèi)容的翻譯進行分析和探討。
例1原文:阿哥,阿嫂,你們要保重,撫養(yǎng)好小阿普。(出自《兔媒》)
譯文:Mon frère et ma soeur, prenez soin de vous et du petit A Pu.
例2原文:過了好些日子,姑娘的事被母親和嫂嫂知道了,她們很氣憤。(出自《金花雀和銀花雀》)
譯文:Quelques jours après, sa mère et sa belle-soeur en furent au courant, elles se mirent en fureur.
例3原文:據(jù)說這種山鳥原本是傳說中的嫂子和小姑子倆的化身。那嫂子叫“瑪蠟”,小姑子叫“阿密”。(出自《啊臘窩.歌多樂》)
譯文:On dit que cet oiseau serait l'incarnation de deux belles-siurs.La belle-siur ainée sappellait Ma La et la belle-soeur cadette était A Mi.
例4原文:大爹,你的女兒應(yīng)該嫁給天上的神人,我一個孤兒清貧如洗,怎么忍心讓姑娘跟我吃苦?。。ǔ鲎浴陡率勘热~和灰雁姑娘》)
譯文:Mon oncle, votre fille devrait épouser un immortel du ciel. Etant un orphelin indigent, je ne peux pas impliquer votre fille dans une vie dune grande pauvreté!
傈僳族民間故事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人名和親屬稱謂,對于人名的翻譯一般采用音譯法,如例1中的“阿普”譯為“A Pu”,例3中的“瑪蠟”譯為“Ma La”,“阿密”譯為“A Mi”。親屬稱謂則采用直譯法或直譯+注釋的方法進行翻譯,如例1中的“阿哥,阿嫂”是直接引語中對親人的稱呼,所以翻譯為“mon frère et ma soeur”。例2中的“母親”和“嫂嫂”的稱謂出現(xiàn)在間接引語中,故“母親”譯為“sa mère”,“嫂嫂”則譯為“belle-soeur”。例3中“嫂子和小姑子倆”直接翻譯為“l(fā)es deux belles-soeurs”,法語中的belle-soeu
r既可以指嫂子,也可以指小姑子,所以在“那嫂子叫“瑪蠟”,小姑子叫“阿密”?!边@句話的翻譯中分別用了形容詞“ainé(年長的)”和“cadet(年幼的)”來修飾belle-soeur,以便更好地區(qū)分嫂子和小姑子的身份,同時筆者分別對這兩個稱謂進行了注釋?!癓a belle soeur ainée est lépouse du frère ainé,on lappelle sao sao ou sao zi en Chine.”,“ La belle soeur cadette est la soeur cadette de mari, on lappelle xiao gu zi en Chine.”,通過注釋加深讀者對中國稱謂的了解。例4中的“大爹”在傈僳語中對老人或是父親哥哥的稱謂,故事中是小伙子對老人的稱呼,譯者采用直譯法將其譯為mon oncle。
例6原文:于是太陽姑娘和月亮伙子“合坡”(逃婚)了。(出自《太陽與月亮》)
譯文:Donc Soleil et Lune firent Hepo (échapper au mariage).
例6中的“合坡”指傈僳青年男女因?qū)橐龈械讲粷M意而選擇逃婚。原文在“合坡”后用括號進行解釋,指逃婚。譯文中對“逃婚”這個詞采用了直譯法,將其譯為échapper au mariage,“合坡”這個詞則采用音譯法,將其譯為“Hepo”。讀者可以結(jié)合括號中的解釋很好地掌握Hepo就是逃婚的意思,同時通過音譯可以拓展讀者對傈僳族婚俗文化的了解。
傈僳族民間故事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在翻譯的過程中既不能不顧譯文讀者的需求,對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表達進行生硬地翻譯,也不能為了一味地迎合讀者的閱讀和表達習慣而舍棄源語文本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表達。譯者應(yīng)該要從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出發(fā),運用恰當?shù)姆g方法和技巧進行文本轉(zhuǎn)換和移植。
參考文獻
[1]鄧凱月,鮑志坤.模因論視域下中國民俗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J].漢字文化,2020(21):206-209.
[2]韓寧.基于腳本理論的中國文化負載詞翻譯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04):109-111.
[3]黃瓊英.《阿詩瑪》翻譯傳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9.
[4]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5]孟容靜.少數(shù)民族文化負載詞英譯策略研究——以納西族婚俗文化為例[J].大眾文藝2020(19)146-147.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生態(tài)文化視域下的傈僳族民間故事法譯及研究”(2018JS445)
(作者單位:曲靖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