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敏
內(nèi)容摘要:語用是對語言的實際應(yīng)用,在具體的交際中,由于語境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部分話語會產(chǎn)生一些言外之意,即會話含義。為了完成交際,讓聽話人能準確理解話語含義,我們在交際過程中必然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本文以《鄭伯克段于鄢》的人物會話為研究對象,通過會話分析和語用分析的手段對《鄭伯克段于鄢》做全面的話語考察,旨在分析和揭示交際過程中的話語所表現(xiàn)的功能和交際意圖,同時結(jié)合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進一步分析和討論話語結(jié)構(gòu)的內(nèi)涵和外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引起語文教學界對話語分析的重視,同時也能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一些粗淺的理論結(jié)構(gòu)。
關(guān)鍵詞:《鄭伯克段于鄢》 會話分析 語用分析
作為記錄東周歷史的一部史書,《春秋》它強調(diào)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不直接做出評價判斷,態(tài)度力求鮮明肯切,語言卻迂回委婉?!蹲髠鳌窞樽ⅰ洞呵铩范鳎多嵅硕斡谯场饭?jié)選自《左傳·隱公元年》。這篇文章記述了春秋初期鄭莊公與共叔段爭權(quán)奪位的政治斗爭,內(nèi)容上,文章主要由不同人物間的對話構(gòu)成,其中只用寥寥數(shù)筆交代歷史背景與戰(zhàn)況發(fā)展,卻用很大量筆墨去描寫人物間的對話,這些對話言簡意賅,在不同的語境下,能夠產(chǎn)生多重內(nèi)涵意蘊,十分耐人尋味。通過文本細讀,本文對《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人物會話進行了語用功能和話語意義的具體分析。
一.人物會話中的主要語用功能
(一)理論基礎(chǔ)。
“薩克斯指出,話輪是會話的基本結(jié)構(gòu)?!盵1](P196)在交際理論中,斯珀伯和威爾遜認為在交際者的明示行為中體現(xiàn)著信息與交際兩種意圖——“信息意圖是話語的字面意義或自然意義,它與話語的明示有關(guān),為聽話人的推理提供直接依據(jù);而聽話人話語理解是話語的另一層次上的意義,與聽話人話語理解時的推理有關(guān)。成功的交際只需要獲取說話人的交際意圖就可以了。”[2](P303)只要選擇一個話輪,我們就可以深入分析它們的信息意圖與交際意圖。
(二)人物會話中的信息意圖與交際意圖分析
話輪一:“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盵3](P11)
在這個話輪中,莊公委婉拒絕了姜氏為次子共叔段求封地的請求。顯然,這里體現(xiàn)出的信息意圖,與莊公處理太叔封地問題的策略有關(guān)。他直言,制邑是一個死過人的不吉之地,從而委婉地拒絕了姜氏貪得無厭的霸氣要求。緊接著,“他邑唯命”[3](P11)是他拒絕母親后所采取的綏靖策略,以平復前面拒絕姜氏所造成的不悅和沖突??梢娫谶@個話輪中,拒絕請求事件發(fā)生的整個過程,是文本向我們傳達出來的信息意圖。除此之外,文本的交際意圖在于樹立起一個圓融、堅決的政治家形象——當姜氏放出豪言,想要不合禮法地為共叔段求制封地時,莊公并未聲色俱厲地表明態(tài)度,相反,他是如此謹慎,直接引證兩個事實委婉拒絕姜氏的要求:一個是這里地勢險要,不適合居住。另一個是這里死過人,有不祥之氣。這種微言大義的智慧,不僅體現(xiàn)在他把觀點立場隱于事實的陳述之中,而且也體現(xiàn)在他正在用暗示的方式告訴武姜:我明白你的居心,我不會拆穿你,更不會成全你。正是在這樣一種對事實的陳述中,莊公暗藏了他作為一國之君的威嚴與兇狠。總的來說,莊公先硬后軟的態(tài)度,以及軟硬兼施的話語策略,可謂處事圓滑而且有手腕。
如相鄰語對二:“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子姑待之。”[3](P11-12)
“成功的交際就是交際者一方面保持話語間的知識表達和知識狀態(tài)的連貫(與自己的連貫),另一方面維持知識狀態(tài)的表述與接受者認知狀態(tài)的一致(與他人的一致)?!盵4](P10)這組對話由祭仲提出,由莊公對答、再度引發(fā),繼而祭仲繼續(xù)應(yīng)答,莊公收尾作答作為整個對話過程。
就信息意圖而言,這組會話正在說明三個問題:第一,共叔段現(xiàn)今實力勃然,且不符合祖制。第二,大臣們對此憂心忡忡,公然持反對意見。第三,莊公仍然選擇堅忍,欲靜觀其變。作者的交際意圖也很明顯,首先,這里列舉祖制城邑的標準,并與共叔段的封城兩相對比,實則在批評共叔段的不合規(guī)矩與不符道義。同時,也側(cè)面反映出他是一個空有野心、而無實德的亂臣賊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了共叔段失敗的必然性,為他最終的潰敗結(jié)局做了一定的背景鋪墊。
鄭莊公繼續(xù)問:姜氏想要如此,我又該怎么樣才能避免這場災(zāi)禍呢?莊公他讓臣子們替代他思考。這里的信息意圖不言自明,而交際意圖卻也相當豐富。這里,莊公暴露了自己對母親的真實態(tài)度。一方面,“姜氏”的稱謂飽含尊敬,但是出自兒子之口,親情就顯得很薄弱。后面的一句,“焉辟害?”[3](P12)又反映出他對母親的敬畏與無可奈何。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而言,莊公并不是單純地畏懼母親,而是另有自己的盤算和預謀。他一邊要表現(xiàn)出對姜氏的敬重和無奈,一邊還要樹立起自己仁愛、寬厚的孝子形象。這一問句,看似軟弱無能,實則體現(xiàn)的是政治家的謹言慎行和圓融的政治手腕。
祭仲接下來的回答,恰好反面印證了莊公虛與委蛇的話語策略。他一語道破了姜氏膨脹了的貪婪野心,也向莊公展示了如果不除掉他們可能發(fā)生的后果。莊公借臣子之口不僅樹立起自己仁君義子的形象,也在不動聲色的回答中團結(jié)了君臣關(guān)系。作者對共叔段與鄭莊公的評價,隱晦而不直接,將春秋筆法“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的特色運用得游刃有余。
二.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下的語用分析
(一)理論基礎(chǔ)
“1975年,Grice發(fā)表《邏輯與會話》一文,提出了著名的會話原則———合作原則?!盵5](P87)正如他所認為,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交際中,往往在有意識或發(fā)自潛意識地遵守著一種合作性質(zhì)的原則,它使人們溝通順利,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nèi)更高效率地完成交往行為。在《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中,格萊斯提出了談話中要遵守的合作原則:“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質(zhì)的準則(Quality Maxim)、關(guān)系準則(Relevant Maxim)、方式準則(Manner Maxim)?!盵6](P26)
(二)相鄰語對的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分析
結(jié)合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可以具體分析《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人物會話。在此選取兩組相鄰語對作為分析對象。
第一組:“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將自及?!盵3](P12)
公子呂作為鄭莊公的大臣,諫言不卑不亢: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莊公你將怎么辦?緊接著,他給出兩種選擇,要么把國家贈送給太叔,要么就把太叔徹底鏟除,兩極化的政治路徑,體現(xiàn)了公子呂的果敢與善斷。隨之,他又指出這兩種路徑的后果,要么允許我去輔佐太叔,要么鏟除太叔以安穩(wěn)天下民心。在這樣有禮有節(jié)的進言中,公子呂不失慷慨激昂的道義風骨,也不失一顆赤誠的忠君愛國之心,將臣子進言的天職本分與進言時的話語技巧拿捏得不卑不亢、恰到好處,體現(xiàn)了會話的禮貌原則。而莊公是怎么回答的呢——不用,他自己會遭到災(zāi)禍的。寥寥數(shù)字,就使一個心胸寬廣的君王形象立刻活潑生動了起來??梢园l(fā)現(xiàn),這里的二人會話既遵循了合作原則,又違背了合作原則。一方面,公子呂問莊公該怎么辦,莊公義正言辭地給予了正面回答:“無庸,將自及”[3](P12)。可見他的立場是非常顯明的。另一方面,面對公子呂道德綁架的開放性逼問與選擇性的封閉式提問,莊公并沒有按照他的思路予以回復,在形于言表的態(tài)度上,他終究表現(xiàn)出了一個君王應(yīng)有的寬廣胸襟與堅忍氣概。
如第二組話輪:“公從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泄泄?!盵3](P15)
這里講述的是,最后莊公按照潁考叔說的方法,掘地三尺在地道與母親歡喜團聚的場景。莊公內(nèi)心興奮,故而作賦:地道之中見到母親,是多么和樂融融??!武姜也知趣地回應(yīng)道:地道之外與你相見,是多么歡樂和暢啊!一出一對應(yīng)答和諧,在敘述母子之情重修于好、重享天倫之樂事實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二者的親情關(guān)系——畢竟母子,母慈子孝才是最難得的。莊公的話語體現(xiàn)了他想要成為一個孝子的殷殷孝心,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即使有過被母親討厭、和母親故意與自己為敵的過節(jié),在武姜面前,莊公終究是一個兒子,他的言語表現(xiàn)出了難得的和美與溫馨。而武姜,且不論她是否真正從內(nèi)心里消彌了對兒子的隔閡,面對兒子的孝心與誠意,她一面很難不為所動,一面又不得不在人前維持情面上的表演關(guān)系。因而他們母子二人的會話體現(xiàn)的是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的融合,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使會話行為得以順利進行,從而完成了一場雙向溝通情感、締結(jié)和諧關(guān)系的會話行為。
本文具體分析了《鄭伯克段于鄢》中的語對,通過對文中人物會話的語用功能的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會話完成了文本中所要傳達的信息意圖與交際意圖??偟膩碚f,遵循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有利于會話的順利進行與信息的高效傳遞,但是也不獨有“遵循”這一種方式,有時適當?shù)剡`背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也是很好的表意手段?!多嵅硕斡谯场分械娜宋飳υ?,有的很好地恪守了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有的違背了這兩項原則,還有的會話既違背了原則,又遵守了原則,看似矛盾相悖,在具體語境中卻又意義豐厚、耐人尋味。通過對整篇文章人物會話的語用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了對話中隱藏的語義信息,對文章也產(chǎn)生了更深刻的洞見,足可見探索會話語用是多么樂趣無窮。
參考文獻
[1]劉瑋琪.話輪轉(zhuǎn)換與人物特色分析[J].才智,2019:196.
[2]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03.
[3]楊伯駿.春秋左傳注[M].中華書局,2016.
[4]于國棟.語用學研究:會話分析研究[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10.
[5]宋海鶴.新認知語用學視角下的“合作原則”探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87.
[6]格萊斯.言辭用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26.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