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燕, 孟小茜, 董偉華, 楊亞娟
近年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技術臨床應用提高了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解決了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生理心理損傷程度、靜脈化療難度及導管相關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已成為目前腫瘤患者血管通路主要方式之一[1-3]。 傳統(tǒng)縫合TIVAP 切口方式為間斷縫合,術后需多次換藥和拆線,如果縫合時對皮不佳, 愈合后切口瘢痕往往比較明顯,而采用連續(xù)皮內縫合雖美觀程度大大提高,但操作時間較長,對術者外科手術技巧要求較高[4]。 近年上海長征醫(yī)院采用可吸縫線皮內間斷縫合聯(lián)合醫(yī)用組織膠方式縫合TIVAP 切口,并與傳統(tǒng)間斷縫合方式比較。 現(xiàn)將臨床資料總結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在介入導管室接受TIVAP 植入患者的臨床資料。 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TIVAP 應用指征且預計生存期大于3 個月;②有一定溝通能力,同意術后攝影并隨訪。排除標準:①3 個月內死亡或無法隨訪;②有明確瘢痕體質病史和過敏體質史。 共入組562 例,根據(jù)手術切口縫合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可吸收線皮內間斷縫合聯(lián)合組織膠縫合切口,n=264) 和對照組(傳統(tǒng)間斷絲線縫合切口,n=298),見表1。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曉相關操作風險、預后、護理要點及兩組費用差異等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兩組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 手術在無菌條件、符合要求的層流手術室進行[5]。 常規(guī)選擇右胸部[6](乳腺癌腋窩淋巴清掃或有心臟起搏器選擇對側胸部),置管前一晚囑患者清潔置TIVAP 處皮膚。 置管當日,患者平臥于DSA 診療床,去枕、頭后仰,偏向對側,置頭架;超聲引導下先系統(tǒng)評估穿刺靶血管,首選腋靜脈,局部麻醉下經皮穿刺(若穿刺失敗,改為同側頸內靜脈),穿刺成功后導絲送至上腔靜脈,固定導絲,拔出穿刺針,沿穿刺點水平切開皮膚2~2.5 cm,鈍性分離切口下方皮下組織制作囊袋,大小以可容納TIVAP(PORT-A- CATH Ⅱ植入式靜脈給藥系統(tǒng), 史密斯醫(yī)療器械上海公司, 規(guī)格型號:21-4071-24)為標準;沿導絲送入可撕脫擴張鞘,經擴張鞘送入導管至下腔靜脈,移去擴張鞘,導管回抽見血后肝素0.9%氯化鈉溶液沖管,透視確定導管末端位于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 剪斷體外多余導管,連接導管與注射座,回抽見血后肝素0.9%氯化鈉溶液封管,將TIVAP 港體放入囊袋。
觀察組:采用Safil 3/0 可吸收外科帶針縫線(規(guī)格:70 cm,德國B.Braun 公司)間斷皮內縫合切口3針,間隔5~7 mm,使手術切口切緣對合整齊后,用Histoacryl 組織膠(規(guī)格:0.5 mL/支,主要成分:單體n-丁基-2-丙烯酸氰,德國B.Braun 公司)均勻涂抹手術切口上, 待凝結干燥后無菌紗布覆蓋手術切口。術后無需消毒換藥,1~2 d 后可正常淋浴, 避免揉搓膠水覆蓋的切口處,7~10 d 后可正?;顒印?對照組:采用1 號絲線間隔5~7 mm 縫合手術切口3 針后,有齒鑷對合皮緣,無菌紗布覆蓋。 術后每2 日換藥1 次,5~10 d 拆線。
①手術時間:記錄TIVAP 植入術時間。 ②手術切口愈合情況: 觀察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切口情況,根據(jù)傷口愈合分級標準[7]評估切口愈合情況(甲級愈合:切口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乙級愈合:切口愈合處有炎癥如紅腫、硬結表現(xiàn),但未化膿;丙級愈合:切口化膿,需切開引流等處理)。 ③瘢痕評分:術后3 個月通過直接體檢或手機攝影隨訪,對切口瘢痕美觀程度進行評分(0~5 分,0 分最差,5 分最好)[8-9],見表2。
表2 Stony Brook 瘢痕評定量表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計量資料用t 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以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等級資料比較用秩和檢驗,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 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分別為平均(35.6±5.2) min、(36.0±5.7) mi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967,P=0.334);手術切口愈合情況甲級、乙級、丙級愈合患者分別為262 例、1 例、1 例,284 例、13 例、1 例,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Z=-3.310,P=0.001);手術切口瘢痕評分分別為平均4.9±0.4、4.1±0.8, 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t=-14.047,P<0.000 1),見表3;應用可吸收縫線后均未出現(xiàn)排異反應。
表3 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切口Stony Brook瘢痕評定量表評分情況 n
3/0 可吸收外科帶針縫合線由聚乙二醇酸材料制成,表面覆有含聚乙二醇酸合成涂層,可提供傷口愈合期有效的維持張力和良好的操作性能,并具有材料均一性、穩(wěn)定性、無毒性、無膠原性、無抗原性及無致癌性;組織反應低,有較強的抗酸和抗感染作用,最終可被水解和吸收;其分解產物經試驗證明是有效的抗菌劑,吸收速率穩(wěn)定,從而減少縫線組織反應和感染[10]。 組織膠材質為n-丁基-2-氰基丙烯酸鹽粘合劑,作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單體與空氣中水分子OH-發(fā)生聚合反應,形成長鏈聚合物,長鏈聚合物縱橫交錯在一起形成致密膠膜,閉合傷口,并形成保護膜,7~10 d 后自然脫落。 組織膠可有效阻擋與切口感染相關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對革蘭陽性微生物生長和繁殖有一定抑制作用[11]。 組織膠應用須注意:①規(guī)范、正確皮內縫合,皮內可吸收縫合線在吸收過程中可能造成局部線頭露出或液化反應,發(fā)生切口滲出;②組織膠使用前須擦干切口皮膚, 否則膠水與血液混合會影響切口愈合;③術中涂抹時注意勿滲入切口內,影響切口愈合;④不可反復涂抹,只需1 層即可達到抗張力目的,太厚可能造成硬結,影響切口愈合和美觀;⑤每支組織膠限用1 處切口,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任何感染、炎癥、彌漫性出血切口不宜選用組織膠[12]。 術后也應注意切口避免浸泡、摩擦、抓撓、暴曬。
本研究結果顯示,可吸收縫線皮內間斷縫合聯(lián)合組織膠處理TIVAP 植入切口并不會延長手術時間,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傳統(tǒng)絲線縫合方式是間斷縫合,需先對切口進行一次內對齊縫合,如果縫合時對皮不佳,愈合后切口瘢痕往往較明顯,而如果采用連續(xù)皮內縫合方式,美觀度雖大為提高,但操作時間較長,對術者手術技巧要求較高, 因此采取可吸縫線皮內先間斷縫合3針,縫合后關閉切口再用組織膠粘合,過程熟練后手術時間并不會比傳統(tǒng)縫合方式更耗時。
本研究結果顯示,可吸收線皮內間斷縫合聯(lián)合組織膠水可改善術后TIVAP 切口愈合情況,比用傳統(tǒng)間斷絲線縫合的切口愈合要好。 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大部分觀察組患者術后即刻行化療并及時出院,切口延續(xù)護理均在家中而非醫(yī)院進行;組織膠為物理方式閉合,在切口表面形成保護膜,且具有抗菌作用[13],給創(chuàng)口恢復提供了優(yōu)良的愈合環(huán)境,無縫合線等異物存在,機體無排異反應,炎癥反應輕。 觀察組居家切口延續(xù)護理中患者及家屬是否嚴格遵醫(yī)囑換藥和拆線是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之一,可能引起切口乙級或丙級愈合概率增加。 觀察組除1 例因雙側乳腺切除后操作空間不夠出現(xiàn)切口開裂外,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后期在針對雙乳切除患者行術前評估及置管部位選擇上,會優(yōu)先選擇上臂植入而非胸壁植入; 對照組13 例患者因發(fā)生術后縫線處紅腫不得不增加往返醫(yī)院換藥頻次,采取加強換藥后3 周左右拆線措施,2 例因出現(xiàn)切口化膿行傷口沖洗及引流,究其原因與化療后白細胞降低所致身體抵抗力差,且未能遵醫(yī)囑按時換藥導致傷口感染有關。 葡萄球菌和念珠菌屬是導致TIVAP 植入相關感染最常見菌屬[14]。 切口延遲愈合不僅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同時也因處理傷口后留下影響美觀的瘢痕,對就醫(yī)體驗有較大影響。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可吸收線皮內間斷縫合聯(lián)合組織膠術后切口處美觀度更佳。 對于很多年輕腫瘤患者而言,化療后回歸社會,甚至部分腫瘤即使治療期間也可帶TIVAP 正常生活。 因此,血管通路是很多患者面臨的抉擇。 然而TIVAP 植入術因植入和取出均為有創(chuàng)操作, 會讓患者選擇時有諸多顧慮。 部分年輕女性腫瘤患者比較看重美觀度,希望即使植入TIVAP, 切口愈合后也不遺留針腳瘢痕,盡量減少暴露痕跡和隱匿切口瘢痕,以致不影響日常帶TIVAP 生活。 可吸收線皮內間斷縫合聯(lián)合組織膠縫合處理TIVAP 切口的優(yōu)勢是無需換藥和拆線,愈合后僅留下淡淡的線狀瘢痕,皮膚完整性和美觀度較高,與傳統(tǒng)絲線縫合比較,患者接受度和滿意度更高,同時切口允許早期觸水,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隨著醫(yī)學科技迅猛發(fā)展, 臨床床位周轉加快,平均住院日縮短,TIVAP 植入手術在切口處理上較傳統(tǒng)也有很大改進。 傳統(tǒng)絲線縫合法雖簡單省時,但術后需及時換藥和拆線,可能產生明顯的組織反應。 而且行植入術通常在介入導管室而非腫瘤患者治療科室, 而腫瘤患者化療后身體抵抗力普遍偏低,在忍受化療后不良反應同時還需關注TIVAP 植入后按時換藥和拆線,無形中增加患者和家屬身心負擔。 本研究采用可吸收縫線間斷縫合并在切口表面用醫(yī)用組織膠密閉粘合形成保護膜, 患者術后1~2 d 即可淋浴,無需換藥和拆線,既節(jié)省患者時間經濟成本,又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節(jié)省醫(yī)護工作時間。 但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進一步療效評估有待于未來多中心、前瞻性、大樣本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