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昊明,崔國慶
(江蘇大學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
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結合了電力晶體管(giant transistor, GTR)和電力場效應晶體管的優(yōu)點,具有通流能力強,開關速度快的良好特性,被廣泛應用于變頻器和開關電源等工作頻率較高的場合中[1]。在IGBT的開通和關斷過程中,由于電壓電流的快速變化,過大的di/dt和du/dt會使IGBT承受過壓、過流,導致其發(fā)熱嚴重,為了保證IGBT穩(wěn)定可靠的工作,需要增加緩沖電路。
關斷緩沖電路能夠在開關管關斷時吸收其兩端的關斷過電壓,防止開關器件因過壓而損壞。目前對緩沖電路的分析大多都是基于單相直流/交流(DC/AC)變換器,而忽略了三相DC/AC變換器中當一相開關器件由導通變?yōu)殛P斷時,另外兩相電路所處工作狀態(tài)的變化。文獻[2]探討了H橋RCD緩沖電路與最小應力緩沖電路之間的不同,對其進行了仿真研究。文獻[3]比較了緩沖電路對IGBT關斷過電壓的吸收效果,針對單相DC/AC變換器從能量守恒的角度提供了一種緩沖電路參數(shù)的計算方法。文獻[4]基于IGBT的動態(tài)模型,分析了緩沖電容對IGBT關斷過程的影響。文獻[5]針對有源電力濾波器主電路中IGBT的尖峰電壓問題,探討了緩沖電路的參數(shù)選取。文獻[6]分析了開關側和母線側的RCD緩沖電路,對其進行了比較研究。文獻[7]基于RCD緩沖電路的工作過程,分析了電路間的能量轉換及其損耗。
本文結合三相電壓型直流/交流變換器中IGBT的關斷過程,對RCD放電阻止型關斷緩沖電路工作模態(tài)進行了分析,從理論上對緩沖電容的最大過沖電壓進行了推導,通過仿真進一步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緩沖電路又稱為吸收電路,其作用是抑制電力電子器件關斷時在器件上產(chǎn)生的過電壓。常見的IGBT緩沖電路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圖1(a)為RC型緩沖電路,電路結構簡單,成本低,抑制效果顯著,但關斷損耗較大。圖1(b)為充放電型RCD緩沖電路,在RC型緩沖電路的緩沖電阻上并聯(lián)一個二極管,增大緩沖電阻,能有效地抑制過電壓,但工作時的損耗大,適用于開關頻率低的場合。圖1(c)為放電阻止型RCD緩沖電路,電路結構簡單,能夠有效地抑制關斷浪涌電壓以及回路的振蕩,同時將電容吸收的能量回饋給直流側,降低了電路的損耗,提高了效率,因而被廣泛應用于開關頻率較高的場合中。
上述緩沖電路都是基于電容元件兩端電壓無法突變這一特性,在開關器件的兩端并聯(lián)上一條容性支路,在器件關斷期間,為其電流提供分流路徑,實現(xiàn)對開關器件的保護。
IGBT在關斷瞬間,集電極電流iC迅速減小,由于主電路中母線寄生電感的存在,較大的di/dt在寄生電感上產(chǎn)生感應電壓,與直流母線電壓一起疊加在IGBT的發(fā)射極與集電極之間,使其在關斷的過程中承受極高的電壓。此外,在與IGBT反并聯(lián)的續(xù)流二極管反向恢復的過程中,反向恢復電流同樣會在寄生電感上形成感應電壓,影響IGBT的正常工作。
圖1 IGBT緩沖電路拓撲結構
圖2 IGBT關斷下的負載曲線
IGBT關斷時的負載曲線如圖2所示。在A點器件開始關斷,沒有緩沖電路時,IGBT端電壓uCE快速上升,感性負載下續(xù)流二極管導通,負載線從A點過渡到B點。此后,iC開始下降,直到等于漏電流的大小,即從B點移動到C點。有緩沖電路時,由于緩沖電容C的分流,iC在uCE上升的同時就開始下降,即負載線從A經(jīng)過D最終到達C,可以看出,在有緩沖電路的情況下,器件能夠工作在安全區(qū),提高了IGBT工作的可靠性。
帶有RCD放電阻止型關斷緩沖電路的三相DC/AC變換器主電路如圖3所示:Ud為直流母線電壓;LP為母線寄生電感;負載為三相感性星形對稱負載;T1、T4為U相的兩個IGBT管;D1、D4為T1、T4的反并聯(lián)續(xù)流二極管;緩沖電容Cs1、緩沖二極管Ds1,電阻R1組成了T1的關斷緩沖電路;緩沖電容Cs4、緩沖二極管Ds4、電阻R4組成了T4的關斷緩沖電路;V相、W相的器件組成情況類似。為便于分析,下述討論中,緩沖二極管均視為理想二極管,三相負載不再畫出。
圖3 帶有RCD緩沖電路的三相DC/AC變換器主電路圖
當三相DC/AC變換器使用正弦脈沖寬度調(diào)制(SPWM)雙極性調(diào)制方式時,在任何時刻一相橋臂只有一個開關器件處于導通的狀態(tài),同一橋臂上下開關器件的驅動信號互補。因此,三相DC/AC變換器在任何時刻都有三個開關器件處于同時導通的狀態(tài)。為便于分析,假定當前工作狀態(tài)為T1、T2、T3處于導通狀態(tài),則UCE1=UCE2=UCE3=0;T4、T5、T6處于關斷狀態(tài),則UCE4=UCE5=UCE6=Ud。當前狀態(tài)下的等效電路如圖4中的實線所示,此時,U相緩沖電容的電壓UCs1=UCs4=Ud,Ds1被鉗位于-Ud而截止,Ds4電壓為0,D1、D4均截止。V相、W相的器件的狀態(tài)類似,寄生電感LP中的電流為:
iLP=iT1+iT2
(1)
式中:iT1和iT2分別為T1管和T2管的電流。
T1、T2、T3管的電流為
(2)
式中:iU為U相電流;iV為V相電流;iW為W相電流。
圖4 當前狀態(tài)下的等效電路圖
現(xiàn)以U相橋臂T1管的關斷來分析在此期間三相電路及緩沖電路的工作機制。當開關管T1的驅動信號撤除后,關斷過程開始,T1的等效電阻RD從零開始增大,此時,U相電流iU在母線寄生電感和感性負載的作用下將保持不變。下述分析中,V相、W相的負載電流在此期間亦保持為恒值。T1管電壓uCE1從零開始增大,Ds1兩端電壓從鉗位電壓-Ud開始增大,Ds4的電壓從零開始降低。當uCE1 圖5可進一步簡化為圖6。如圖6所示,從T1接收關斷信號開始到T1完全截止的這段時間內(nèi),T2、T3和D4始終處于穩(wěn)定的導通狀態(tài),若將導通的T2、T3以及D4視為理想的導線,則U、V、W三相橋臂存在相同的電路結構,構成了并聯(lián)的電路連接形式,即每相橋臂均存在由一個緩沖電容和一個緩沖二極管組成的串聯(lián)電路,流過T1管的電流將經(jīng)過這三條支路分流。因此當T1管的電流開始降低時,減少的電流將被均分為三等份作為緩沖電容Cs1、Cs5、Cs6電流增加的量。電流在此過程中滿足iCs1=iCs5=iCs6,即T1關斷前的電流將通過三條緩沖支路實現(xiàn)分流。此過程中,三相電流IU、IV、IW保持恒值不變,因此,流過T2、T3的電流將在原有電流的基礎上增加分流過來的電流。由圖6可得寄生電感中的電流為 iLP=iT1+iT3+iCs1+iCs5 (3) 式中:iCs1和iCs5分別為緩沖電容Cs1、Cs5的電流;iT3為T3管的電流。 U相電流滿足 IU=iT1+iCs1+iD4 (4) 式中:iD4為續(xù)流二極管D4的電流。 圖5 換流狀態(tài)下的等效電路 圖6 換流狀態(tài)下簡化后的等效電路 當T1的電流降至零時,換流過程結束,T1管截止,以T1管截止的時刻作為緩沖電容充電的時間零點,則緩沖電容Cs1、Cs5、Cs6的初始電流由此確定,此時的等效電路如圖7中的實線所示。此后,流過母線寄生電感的電流開始降低,緩沖電容中的電流由初始值開始降低,電壓由母線電壓開始升高,當緩沖電容中的電流降至零時,Ds1、Ds5、Ds6截止,此時電壓達到最大值,即此時電容上的電壓為最大過沖電壓,決定了實際電容器件兩端承受的最高工作允許電壓,此時,D4的電流上升至IU,進入完全續(xù)流狀態(tài)。 圖7 充電狀態(tài)下的等效電路 此過程中,電感LP的電流為: iLP=iCs1+iT3+iCs5 (5) 由3.2小節(jié)可知緩沖電容Cs1、Cs5、Cs6的電流滿足 iCs1=iCs5+iCs6 (6) V相電流為: IV=iT3-iCs6 (7) 將式(6)、式(7)代入式(5)可得: iLP=iCs1+iCs5+iCs6+IV=3iCs1+IV (8) 在直流電壓Ud、母線電感LP、緩沖電容Cs1、緩沖二極管Ds1和續(xù)流二極管D4組成的閉合回路中,由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可得 uLP+uCs1-Ud=0 (9) 式中:uLP為母線電感LP的電壓;uCs1為緩沖電容Cs1的電壓;Ud為直流母線電壓。 式(9)中,令uCs1-Ud=uC,式(9)可寫為: uLP+uC=0 (10) 式中:uC為緩沖電容Cs1超出母線電壓的過沖電壓。 式(10)的初始條件為: (11) 式中:uC(0)為緩沖電容Cs1超出母線電壓的初始值;uCs1(0)為緩沖電容Cs1的電壓初始值;iCs1(0)為緩沖電容Cs1的初始充電電流值。 由式(8)可得: (12) 緩沖電容Cs1的電流為: (13) 將式(13)代入式(12)中,可得: (14) 將式(14)代入式(10)中,得到以uC為變量的回路電壓方程 (15) 式(15)的通解為: (16) 將式(11)中的初始條件代入式(16),可得: (17) 即式(17)為緩沖電容Cs1超出母線電壓的過沖電壓解析式,當緩沖電容電流由初始值降至零時,充電結束,電容兩端的過沖電壓達到最大值,可求得: (18) 式中:uCmax為緩沖電容Cs1超出母線電壓的最大過沖電壓。 為了驗證上述對緩沖電容最大過沖電壓理論分析的正確性,搭建了帶有RCD放電阻止型關斷緩沖電路的三相DC/AC變換器的仿真模型,仿真參數(shù)如下:母線電壓Ud=300 V,寄生電感Lp=400 nH,三角載波頻率為1 000 Hz,調(diào)制正弦波頻率為50 Hz,緩沖電阻均取120 Ω,緩沖電容均取0.22 μF,負載電感LL=3 mH,負載電阻RL=4 Ω,采樣時間2×10-8s。 T1管由導通變?yōu)殛P斷時,其端電壓如圖8所示。未加緩沖電路時,T1管端產(chǎn)生了極高的關斷過電壓,達到了近1 700 V,而在有緩沖電路的情況下,T1管的關斷過電壓得到了明顯抑制。流過T1、T2、T3的電流如圖9所示,對圖9虛線中的波形放大,如圖10所示??梢钥闯觯琓1管關斷前的電流約為28 A,此時T2管的電流約為38 A,T3管的電流約為9 A,T1管截止后,T3管的電流上升至18 A,T2管的電流升至47 A,即T2管、T3管電流增加的量各為9 A。 圖8 開關管T1電壓 T3管、緩沖電容Cs6的電流如圖11所示。由上述分析可知,緩沖電路工作期間,V相電流保持不變,因此,圖12中T3管電流變化的量即為緩沖電容Cs6電流變化的量。 圖9 開關管T1、T2、T3電流 圖10 開關管T1、T2、T3電流 圖11 開關管T3、緩沖電容Cs6電流 圖12 緩沖電容Cs1電壓和電流 緩沖電容Cs1的充電電流及充電電壓如圖12所示,T1管截止時,對應的緩沖電容的初始電流約為9.43A,與上述T2管T3管電流增加的量相同,符合前文分析中的3倍關系,充電過程結束后,緩沖電容上最大電壓約為322V,即超出母線電壓22V,緩沖電容的電流由初始值降低至零時的時間約為Δt=8×10-7s,將其連同初始電流代入式(17)中,可求得超出母線電壓的最大過沖電壓為22V,與圖中的波形數(shù)據(jù)相吻合,驗證了關于緩沖電容上最大過沖電壓推導的正確性。 本文對現(xiàn)代DC/AC變換器緩沖電容在IGBT關斷下的最大瞬時電壓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三相電壓型DC/AC變換器中開關器件的切換過程,分析了三相電路在此期間工作狀態(tài)的變化。通過對RCD放電阻止型關斷緩沖電路工作模態(tài)的分析,探討了緩沖電容上的瞬時過沖電壓與母線寄生電感、緩沖電容之間的關系,給出了最大過沖電壓的數(shù)學表達式。通過仿真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為緩沖電路中器件的參數(shù)選擇提供了參考依據(jù)。3.3 緩沖電容充電過程
4 仿真驗證
5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