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佳彤
(遼寧省健康產業(yè)集團撫礦總醫(yī)院心內一病房,遼寧 撫順 113006)
冠心病臨床常見,心肌缺血、缺氧情況下患者有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風險,嚴重情況下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當前,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PCI術廣泛用于冠心病治療中,再通閉塞、狹窄血管的基礎上成功改善了患者的缺血癥狀,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與生活質量[2]。但是,受到疾病的長期影響,患者術后轉歸需要一定的實際,加上PCI術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以及可能導致的相關并發(fā)癥,需加強患者術后階段的護理工作,以促進患者PCI術預后。患者術后主要恢復場所為家庭,所以需格外重視患者家庭護理工作[3]?;诖耍疚木臀以汗谛牟CI患者為例,總結以家庭為基礎的護理干預方案與干預效果。
1.1 一般資料 試驗對象選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總計100例。納入標準[4]:①心電圖診斷確診的冠心病患者。②>45歲患者。③行PCI術治療,患者與家屬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④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5]:①其他疾病導致生活無法自理患者。②依從性差患者。③合并精神障礙患者。④合并腫瘤(惡性)疾病患者。⑤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采取隨機法,給予PCI術治療冠心病患者護理分組。參照組(n=50):男性、女性患者比例27∶23;患者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7.3±5.6)歲;冠心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2.2)年;患者文化程度:小學5例、中學29例、大專及以上16例。試驗組(n=50):男性、女性患者比例33∶17;患者年齡45~79年,平均年齡(67.7±4.8)歲;冠心病病程2~8年,平均病程(4.2±2.0)年;患者文化程度:小學7例、中學30例、大專及以上13例。參照組與試驗組冠心病PCI患者文化程度、性別、病程、年齡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在院內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冠心病PCI患者出院后常規(guī)標準管理,即為患者發(fā)放出院相關文字材料、化驗結果、定期門診隨訪并在隨訪期間提供藥物治療指導。試驗組:以上操作組患者出院后常規(guī)標準管理的基礎上落實以家庭為基礎的干預模式。①家庭與電話訪視。1~2周進行1次家庭訪視,連續(xù)訪視2個月,每個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電話隨訪期間了解患者擔憂、疑問、生活情況等,將隨訪到的數據整理并反饋責任醫(yī)師解決[6]。②多學科協(xié)調。多學科團隊成員包括護士、??漆t(yī)師、康復師以及營養(yǎng)師,這些成員對應承擔相應的工作,其中護士負責督導、解決患者疾病隨訪問題,??漆t(yī)師負責為患者提供用藥等方面專業(yè)治療指導,康復師負責結合冠心病患者身體康復階段、情況制訂有氧運動等康復計劃,營養(yǎng)師負責結合冠心病患者個體情況制訂飲食計劃,確?;颊呖祻?、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通過多學科協(xié)調促進冠心病患者術后康復[7]。③隨訪護理。調動冠心病患者家庭、患者自身有效力量進行,叮囑家庭成員監(jiān)督患者家中用藥情況,在了解冠心病患者以及家屬疾病認知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狀況制定康復目標,和家屬溝通,爭取家屬協(xié)助完成并做好患者日??祻捅O(jiān)督[8]。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冠心病PCI術患者組間1年后超聲心動圖檢測結果、生活自理能力評分、胸痛分級、心功能分級、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
1.4 指標評價標準 生活自理能力參考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FIM,總分126分,分數、冠心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呈正比關系;胸痛分級參考心血管病學會CCS分級,1~4級,分級越高說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越嚴重;心功能水平參考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1~4級,分值越高說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情況越差;護理滿意度自制問卷調查,100份問卷全部有效收回,總有效率100.00%[9]。
1.5 數據統(tǒng)計學分析 冠心病PCI術患者組間試驗觀察指標結果基于軟件包SPSS23.0計算。計數型指標冠心病PCI術患者護理滿意度以例、率(n,%)的形式描述,計量型指標冠心病PCI術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值結果等以()的形式描述,計數以及計量指標進行χ2和t檢驗。統(tǒng)計學結果有明顯差異(P<0.05)。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參照組相比,試驗組冠心病PCI術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
表1 冠心病PCI術患者組間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隨訪期間計量觀察指標比較 與參照組相比,試驗組冠心病PCI術患者左室室壁運動指數、左室射血分數、FIM評分、CCS分級、NYHA分級更優(yōu),結果差異顯著,P<0.5。
表2 兩組冠心病PCI術患者組間隨訪期間計量觀察指標對比()
表2 兩組冠心病PCI術患者組間隨訪期間計量觀察指標對比()
當前,雖然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是由于人們飲食、生活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導致冠心病患者患病率明顯遞增表現。針對冠心病PCI術治療廣泛應用,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患者術后需要較長時間恢復以提高生活質量[10]。但是,冠心病PCI術患者出院后部分人員遵醫(yī)行為較差,從而導致患者術后效果下降,增加了再次發(fā)病住院甚至致死風險,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1]。為了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需提高患者健康意識、疾病認知,輔助出院后護理干預是改善患者康復預后的關鍵[12]。以家庭為基礎的護理干預通過給予患者家庭以及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情況,通過多學科協(xié)調給予患者飲食、運動、用藥等多方面指導,實現了冠心病患者教育的連貫性,在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礎上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王利華等[13]研究指出,基于時機理論的家庭護理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患者二級預防、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試驗結果和李云等[14]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觀察組患者遵醫(yī)囑依從性96.67%高于對照組88.89%,P<0.05。
綜上所述,給予出院后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遠期家庭護理干預,通過院內至院外的延續(xù)護理促進了患者的康復,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