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芳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病理科,福建 福州 350004)
甲狀腺癌是起源于人體甲狀腺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也是臨床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之一,可于任何年齡段發(fā)病,且近年來,該病癥發(fā)生率還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女性全身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病率排行榜中更是躍居第四位,成為我國居民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1]。目前,臨床對于甲狀腺癌治療方式較多,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等,對腫瘤細胞清除效果好,提高患者生存期[2]。但據研究表明,甲狀腺癌患者預后可受到病理分型的影響,且在甲狀腺癌發(fā)病早期,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可無明顯表現,在各種檢測方式中特異性也并不明顯,從而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造成了阻礙[3]。對此,本文選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疑似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病例,分析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病理特點,并探究更為有效的診斷方法,為臨床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診治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疑似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病例,其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62例,年齡最小患者32歲、年齡最大患者84歲,平均年齡(58.65±10.12)歲。均以頸部出現腫塊、聲音嘶啞入院,觸診可摸到質地較硬的腫塊,且邊界模糊,無明顯壓痛感。納入標準:①納入患者均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②納入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無資料不全患者。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溝通障礙或者精神類疾病患者。②存在其余組織腫瘤疾病患者。③不愿意參與本次研究患者。④非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
1.2 方法 本院對納入患者均行生化指標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超聲檢查、CT檢查、MRI檢查,具體如下:①生化指標檢查:由本院護理人員叮囑患者進行檢查前相應準備工作,待準備就緒后,抽取患者靜脈血液5 mL,常規(guī)處理后進行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球蛋白(Tg)、降鈣素(Ct)水平檢測,TSH水平值越低,患者惡性結節(jié)概率越低。②病理組織學檢查:待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使用一次性細針管穿刺患者甲狀腺結節(jié)組織,抽取相應組織進行病理組織活檢。③超聲檢查:本院使用飛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及配套設備進行超聲檢查,待患者準備就緒后,仰臥于檢查床上,頸部向后伸,充分顯露頸部區(qū)域,由護理人員使用探頭對甲狀腺結節(jié)進行多方位的掃描。④CT檢查:本院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螺旋CT機進行檢查,行常規(guī)掃描及增強掃描。待患者準備就緒后,仰臥于檢查床上,頸部向后伸,充分顯露頸部區(qū)域,從頭側方向開始掃描,掃描范圍為患者聲帶水平至患者頸根部,隨后進行增強掃描,選取對比劑碘海醇,由患者肘部靜脈注射,完畢后30 s內行增強掃描。⑤MRI檢查:本院使用GE Signa Infinity Twinspeed 1.5T超導型MR掃描儀進行檢查。
1.3 觀察指標 以病理組織學檢查為金標準,對比各項診斷方法的診斷效果以及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26.0系統(tǒng)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診斷方式病癥診出率比較 經由統(tǒng)計,在診斷方式中,病理組織學檢查診出率70.0%、超聲檢查診出率68.0%、MRI檢查診出率64.0%、CT檢查診出率60.0%、生化指標檢查診出率35.0%,病理組織學檢查、超聲檢查、MRI檢查、CT檢查診出率均高于生化指標檢查(χ2值分別為24.5614、21.7996、14.5931、12.5313,P<0.05)。但病理組織學檢查與超聲檢查、MRI檢查、CT檢查診出率比較(χ2值分別為0.0935、0.8141、2.1978,P>0.05)
2.2 不同診斷方式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析 病理組織學診出70例。超聲檢查診出68例,準確66例;MRI檢查診出64例,準確63例;CT檢查診出60例,準確59例;生化指標檢查診出35例,準確35例。超聲、CT、MRI檢查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生化指標檢查(P<0.05),其中超聲檢查靈敏度最高。見表1。
表1 不同診斷方式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析(%)
3.1 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病理特點 分化型甲狀腺癌可分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狀癌,不同類型甲狀腺癌其病理特點也存在一定差異,具體如下:①乳頭狀癌:經典的乳頭狀癌患者絕大多數腫瘤組織呈現乳頭狀結構,尤其是病理學分級為Ⅲ級以上患者,可見乳頭細長分支;且乳頭狀癌癌細胞核排列擁擠,可多見玻璃樣變,可見核溝及核內包涵體,并伴有鈣化灶和砂粒體,間質硬化,呈浸潤性生長。此外,乳頭狀癌還可細分為濾泡亞型、高細胞亞型、柱狀細胞亞型、實體亞型等。濾泡亞型病理形態(tài)與濾泡狀腫瘤類似,在臨床診斷中也多出現誤診狀況;高細胞亞型、柱狀細胞亞型、實體亞型等在乳頭狀癌中屬于侵襲性較強的亞型,尤以高細胞亞型最為多見。②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濾泡狀癌絕大多數腫瘤組織呈現濾泡狀結構,且存在輕重程度不同的異型性;濾泡癌最重要的病理診斷標準是鏡檢查見腫瘤侵犯包膜及血管;此外,多數甲狀腺濾泡狀癌患者可見濾泡共壁現象,若是還伴發(fā)乳頭,則表明其分支在Ⅱ級以下;病癥嚴重出現轉移癌患者,其轉移區(qū)域腫瘤細胞仍以濾泡狀結構為主。目前,臨床多將甲狀腺濾泡狀癌與濾泡狀腺瘤進行對比分析,二者存在一定相似度[4]。③據研究表明,甲狀腺濾泡狀癌患者預后較之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要差,患者治療后病死率可高達5.0%~13.4%[5],且在術前診斷中,即便是細針穿刺進行病理組織活檢,也可因無法觀察患者腫瘤組織包膜以及血管的受侵犯程度等因素,不能進行有效的甲狀腺濾泡狀癌診斷[6]。在以往治療中,甲狀腺濾泡狀癌患者確診只能通過術后的病理切片實現,直至醫(yī)學上濾泡狀癌分子標志物提出[7],才將甲狀腺濾泡狀癌患者術前診斷成為可能,但這仍需很長一段路要走。
3.2 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斷 目前,臨床對于甲狀腺癌診斷通常以穿刺病理活檢、超聲、CT、MRI等方法完成,尤其是穿刺病理活檢、超聲應用最為廣泛[8]。甲狀腺位于人體頸部前方、甲狀軟骨下方,距離表皮較近[9],其位置為穿刺病理活檢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條件,但因我國各地區(qū)醫(yī)療水平存在差異,加之穿刺活檢對患者和穿刺人員要求較高,穿刺活檢普及難度較大[10],因此更多的地區(qū)還是應用超聲對存在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進行良惡性診斷。在超聲檢查中,能夠發(fā)現許多觸摸不到的隱藏結節(jié),還能夠對患者結節(jié)大小、結節(jié)邊界、血流信號等作出準確的評估[11]。通常而言,若患者結節(jié)部位出現實性低回聲、邊界不規(guī)則、血流信號豐富、微小鈣化,則可初步診斷為惡性結節(jié)。此外,超聲還能夠對患者中央區(qū)和頸側區(qū)域的可疑淋巴結進行分析,對患者治療方式進行指導。對比其余檢測方式,超聲檢測成本顯著降低,診斷效果更好,且具有無放射性、對人體無創(chuàng)傷等優(yōu)點[12],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超聲檢測仍是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術前診斷方式首選。
本文中病理組織學檢查、超聲檢查、MRI檢查、CT檢查診出率均高于生化指標檢查,超聲、CT、MRI檢查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生化指標檢查(P<0.05),但病理組織學檢查與超聲檢查、MRI檢查、CT檢查診出率比較(P>0.05)??梢姼鞣N診斷方式應用于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診斷中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生化指標檢查診斷效果較差,因此不建議在術前患者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中進行應用,這一點得到了馬秋晟[13]學者的佐證。但本文納入樣本數量較少,無法作為臨床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發(fā)生標準,且未有效排除已經接受治療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這可能對研究結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將在今后工作中繼續(xù)納入更多的樣本,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更為準確的結果,為臨床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診治工作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分化型甲狀腺癌病理特點顯著,各診斷方式應用均有一定效果,可聯合應用以提高疾病診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