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倩
摘要:初中科學教師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意義是學生運用科學思維詮釋生活問題,獲得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掌握科學思維方式,提升個人科學探究能力。生活是一個巨大的科學教學寶庫。教師需要挖掘其中的教學元素,更需要將這些元素加工、創(chuàng)造,打造具有“生活氣息”的課堂,讓學生融入其中,并感受到科學知識的“貼近性”,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知識真正解決常見生活的問題,提升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此外,教師需要提升科學教學水平,完善科學知識儲備,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更為游刃有余的同時,讓學生透過生活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fā)他們科學學習的潛能,獲得良好的科學生活化教學效果。
一、引入生活化情景,樹立學生正確科學態(tài)度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趣味性的事情。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這些事情轉(zhuǎn)化成有趣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并讓他們在理解科學知識后解釋趣味情景,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以《壓強》為例,教師引入兩個具有對比性的情景。情景一,一位強壯的男學生用力捏碎一個生雞蛋。這種生雞蛋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情景二,一位瘦弱的女學生用筷子敲生雞蛋。生雞蛋碎了。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教師說:“男同學比女同學力量大。他為什么不能捏碎雞蛋,而女學生可以輕輕敲碎雞蛋?”學生一說:“我經(jīng)??吹侥棠逃每曜忧秒u蛋。”教師說:“這其中蘊含什么道理呢?”在此之后,教師講授壓強知識,并讓學生運用知識解釋情景。一位學生說:“壓強的大小受到壓力和受力面積兩方面的影響。之所以筷子可以敲碎雞蛋是因為筷子與雞蛋之間形成的壓強大。男生用手握雞蛋。手與雞蛋形成的面積大,雞蛋承受的壓強小?!苯處熞肷罨榫?,讓學生運用知識解釋情景,增強他們對科學規(guī)律的認識,真正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二、開展生活化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方式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燈泡不亮,空調(diào)不工作等等。這涉及的是初中科學中的電學知識。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這些問題“帶入”課堂,開展生活化的實驗,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發(fā)揮生活化實驗教學的作用。
以《串、并聯(lián)電路》為例,教師在學生掌握此部分內(nèi)容后引入問題:一組并聯(lián)的電路有兩個小燈泡,每一個小燈泡上串聯(lián)了一個開關,其中,一個小燈泡不亮。請運用這節(jié)知識思考小燈泡不亮的原因。與此同時,教師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排除相應的故障。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需要發(fā)揮課堂指揮者的作用,走入學生中,積極地與他們交流,并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教師在此介紹兩位學生的探究過程。一位學生說:“我發(fā)現(xiàn)燈泡不亮,運用歐姆表測量每個電器,觀察這個電器是否會發(fā)生短路,或是斷路。在實際的測試中,我發(fā)現(xiàn)與故障燈泡串聯(lián)的開關短路了。”另一位學生說:“我首先預想的是燈泡故障,并運用正常燈泡替換故障燈泡,發(fā)現(xiàn)這個故障任然存在。按照這種思路,我替換別的小電器……”教師開展生活化實驗,讓學生立足生活,并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方式。
三、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增強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布置生活化作業(yè),構建科學教學的“新增長點”,讓他們運用實際生活中的物品開展科學問題的探究,增強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在保護他們科學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供必要的指導,為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保駕護航!
以《物質(zhì)的酸堿性》為例,教師布置如下的作業(yè):請結合酸堿性知識,分析生活中哪些物品為酸性?哪些物品為堿性?請給出具體推斷的過程。在布置作業(yè)后,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并提供相應的幫助,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科學知識的魅力。在上課后,教師鼓勵學生交流,分享實驗的成果。一位學生說:“我查詢相應知識,并進行實際實驗發(fā)現(xiàn),紫甘藍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當遇到酸性物質(zhì),紫甘藍變紅。比如,檸檬汁、潔廁靈。當遇到堿性物質(zhì),紫甘藍變綠。比如,堿面水、油污凈。我還發(fā)現(xiàn)很多物品既不呈現(xiàn)堿性,也不呈現(xiàn)酸性。比如,鹽水、糖水等等?!贝送?,在驗收學生生活化作業(yè)時,教師需要結合他們實驗結果,比如,出現(xiàn)問題,進行相應指導,并根據(jù)學生問題的多少以及分布狀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將生活化教學引入課堂,為科學教學打開“新的翅膀”,為學生引入更多的生活化教學資源,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科學知識的趣味性,并在講解生活化知識的過程中讓他們不斷轉(zhuǎn)變思考的角度,提升學生的思考水平,最終達到增強他們科學綜合學習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瑩潔.初中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6(A2).
[2]江志東.在初中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教育界,2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