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以元 李穎
【摘要】目的:研究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治療晚期肺鱗癌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順鉑聯(lián)合吉西他濱化療后的78例晚期肺鱗癌患者,按照簡單隨機化法進行分組,對照組39例實施最佳支持治療,觀察組39例應用吉西他濱維持化療。將兩組的外周腫瘤標志物水平、臨床療效、安全性、生存期進行比對。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CEA、CA-125、SCC以及CYFRA21-1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疾病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周圍神經(jīng)損傷、肝腎功能損傷以及脫發(fā)的發(fā)生比例均低于對照組,PFS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應用于晚期肺鱗癌患者接受順鉑聯(lián)合吉西他濱化療后可促進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提高,有利于無進展生存期的延長。
【關鍵詞】晚期肺鱗癌;吉西他濱;化療;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072-02
肺鱗癌屬于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一種病理類型[1],具有進展慢、轉移晚的特點,主要發(fā)生部位在肺葉、肺段支氣管內(nèi),中老年男性為多發(fā)人群。肺鱗癌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為吸煙,會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痰中帶血以及胸痛等臨床癥狀[2]。早期肺鱗癌經(jīng)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但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多處于晚期,已錯失根治手術的最佳時機[3],故多采用放化療進行治療。順鉑聯(lián)合吉西他濱是治療晚期肺鱗癌的常用化療方案,本文對肺鱗癌的維持化療方案進一步研究,對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應用于該病中的效果進行觀察,旨在提升臨床療效及延長生存期,正文闡述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段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擇取的研究對象為本院的晚期肺鱗癌患者78例,根據(jù)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n=39),男女比例為26: 13;年齡46~71歲,平均年齡(60.11±4.93)歲。體重指數(shù)18~24 kg/m2,平均體重指數(shù)(20.42±1.72) kg/m2。觀察組(n=39),男女比例為28: 11;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60.15±4.97)歲。體重指數(shù)18~25 kg/m2,平均體重指數(shù)(20.50±1.74) kg/m2。組間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經(jīng)影像學檢查、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病理學明確診斷為ⅢB-ⅣA期肺鱗癌者;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檢查結果顯示正常;無出血傾向者;入組前未進行過腫瘤相關治療者;預測生存時間在3個月以上者。
排除標準:存在化療禁忌證者;存在腫瘤遠處轉移、基因突變情況者;存在先天心疾病、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異常、心理疾病的患者;對相關化療藥物過敏者。
1.2方法 順鉑聯(lián)合吉西他濱化療方案:化療第1~3 d靜脈注射順鉑75 mg/m2,第1d、第8d靜脈注射吉西他濱1000 mg/m2,一個周期為一個月,連續(xù)治療4個周期。在化療結束后對照組僅進行最佳支持治療,一個周期為21 d。觀察組在其基礎上予以吉西他濱1000 mg/m2靜脈注射維持化療,21 d為一個周期。在患者病情進展或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時停藥。
1.3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
治療后的晨起外周靜脈血5 mL,以每分鐘3000轉的速度進行離心處理,時間為5 min。將血清分離出來,再對血清中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內(nèi)抗原-125(CA-125)、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細胞角蛋白21-1(CYFRA21-1)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②以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為參照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其中所有病灶消失,臨床癥狀消失判定為完全緩解;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靶病灶體積較治療前縮小超過50 %,且維持時間超過3周,則為部分緩解;靶病灶與治療前相比縮小<50 %或增大<25 %,判定為穩(wěn)定;臨床癥狀未緩解,靶病灶體積增大25 %及以上,檢出新病灶,即為進展。疾病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③對兩組患者的用藥安全性進行觀察,并以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3.0版不良反應標準為參照對不良反應程度進行分級,其中1級、2級、3級依次對應輕度、中度、重度不良反應,危及生命安全的不良反應為4級,因不良反應而死亡則為5級。隨訪兩年,記錄兩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體現(xiàn)。
2 結果
2.1外周腫瘤標志物水平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外周腫瘤標志物水平與對照組數(shù)據(jù)相近(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外周腫瘤標志物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明顯是觀察組數(shù)據(jù)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所示。
2.2臨床療效 對照組中,完全緩解0例、部分緩解13例、穩(wěn)定14例、進展12例,疾病緩解率為33.33%(13/39);觀察組中,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進展分別為0例、26例、10例、3例,疾病緩解率為66.67%(26/39)。兩組的疾病緩解率對比區(qū)別明顯(c2=8.667,P=0.003)。
2.3安全性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多為1~2級;其中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9例、血小板減少11例、周圍神經(jīng)損傷10例、肝腎功能損傷9例、脫發(fā)15例;觀察組中未出現(xiàn)惡心嘔吐情況,血小板減少3例、周圍神經(jīng)損傷1例、肝腎功能損傷2例、脫發(fā)6例,組間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比較存在明顯差異(c2=10.174、5.571、7.341、5.278,P=0.001、0.018、0.007、0.022)。
2.4 PFS 觀察組患者的PFS為(7.60±1.84)個月,明顯比對照組的(6.20±1.33)PFS個月長,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較大(t=3.851,P=0.001)。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在肺癌中所占比例超過80 %[4],其中肺腺癌、肺鱗癌為主要的病理類型。長期吸煙、大氣污染、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fā)肺鱗癌的主要原因[5],肺鱗癌的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被忽視,當確診時疾病已惡化至晚期,若是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肺鱗癌病灶增大會對周圍重要器官血管進行壓迫,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導致死亡[6]。手術是治療早期肺鱗癌的根治性方法,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是常用于治療晚期肺鱗癌,其中主要治療方法為以鉑類為基礎的二聯(lián)化療方案。
順鉑在進入到人體后可結合DNA,對癌細胞的DNA復制過程、RNA及蛋白質(zhì)的合成進行抑制[7],對腫瘤細胞繁殖進行阻止,引起癌細胞凋亡。但順鉑單藥治療肺鱗癌的有效率不高,且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吉西他濱屬于嘧啶核苷類產(chǎn)物,其在細胞周期的G1至S期作用,對DNA的復制造成干擾,促使細胞內(nèi)DNA鏈斷裂,引起細胞凋亡和新血管增生[8],能夠控制癌細胞的復制、增殖以及擴散。晚期肺鱗癌患者在進行4~6個周期的化療后,往往容易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情況且進展速度快[9],并對二次化療不能耐受,會對預后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此臨床上一般在常規(guī)化療結束后進行維持化療。
國外采用貝伐珠單抗、培美曲塞等維持化療雖然能夠促使肺鱗癌患者PFS及OS的延長,療效較好;也有研究認為吉西他濱可作為維持化療的藥物,可使PFS延長,但對OS的影響不大,故存在一定的爭議。SCC是肺鱗癌腫瘤標志物,其與細胞的凋亡、腫瘤的浸潤及轉移存在密切關系;SCC在腫瘤進展階段會明顯升高,在疾病緩解后降低,可對腫瘤治療效果進行評估。CEA、CA-125、CYFRA21-1是臨床常見的癌癥腫瘤標志物,其中CEA屬于非器官特異性腫瘤抗原,通過測定CEA可對腫瘤嚴重程度、臨床療效進行評估;CA-125一般在上皮性癌細胞胞質(zhì)中存在,且在腺鱗癌患者中存在異常情況,可作為特異性指標;CYFRA21-1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對肺鱗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本次研究中在肺鱗癌患者接受順鉑+吉西他濱化療后采用吉西他濱維持化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觀察組患者的SCC、CEA、CA-125、CYFRA21-1顯著下降,且比對照組低,疾病緩解率更高,PFS更長,分析原因在于,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能夠增強抗腫瘤作用,將癌細胞殺滅,對腫瘤擴散、轉移進行抑制,因此能夠減少復發(fā)情況,延長生存期;觀察組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均較少,不良反應以1~2級居多,提示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能夠減少不良反應,且不會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總而言之,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值得推廣應用在臨床中,安全有效,可延長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劉玉萍. 探討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對晚期肺鱗癌及肺腺癌的臨床療效及生存分析[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9, 26(S1): 53, 55.
[2] 張雯月. 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鱗癌的療效及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9, 12(28): 61-63.
[3] 邵小將. 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治療晚期肺鱗癌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9, 14(27): 67-68.
[4] 陳澤勉. 晚期肺鱗癌采取奈達鉑與順鉑結合吉西他濱化療的效果對比分析[J]. 北方藥學, 2019, 16(7): 15-16.
[5] 安勇鵬. 吉西他濱同藥維持化療治療晚期肺鱗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工程, 2018, 26(12): 10-13.
[6] 肖吝生, 王雪梅, 鄧金蘋. 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對晚期肺鱗癌、肺腺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上海醫(yī)藥, 2018, 39(23): 42-44.
[7] 周宇, 何立香, 黃仕思. 吉西他濱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晚期肺鱗癌療效與安全性臨床觀察[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7, 24(15): 1083-1086.
[8] 劉雨晴, 賈建偉, 姚毅波. 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治療晚期肺鱗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7, 28(6): 724-726.
[9] 晏軍, 曹純. 吉西他濱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晚期肺鱗癌的療效觀察[J].四川醫(yī)學, 2017, 38(2): 199-201.
作者簡介:李以元(1962.11-),男,研究方向:腫瘤內(nèi)科;
*通信作者:李穎,解放軍第九六〇醫(yī)院醫(yī)保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