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構成免疫系統(tǒng)的基本物質。蛋白質缺乏對免疫功能影響極大。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瘦肉、魚肉、乳制品和大豆制品等。
脂肪
脂肪是生物體內貯藏能量的物質,可提供能量,維持免疫功能。脂肪攝入過多,可引起動脈硬化,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脂肪攝入不足,可導致新陳代謝障礙等。上述兩方面都會使免疫力降低。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jié)機體代謝。適量攝入維生素可增強免疫力。
維生素A具有維持上皮組織(皮膚、結膜、角膜等)功能和結構完整性的作用,促進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并參與機體氧化過程,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含維生素A較多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水果、蔬菜等。
B族維生素是個大家族,主要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等。
維生素B1、維生素B2參與體內糖、蛋白質、脂肪、神經細胞的代謝,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米糠、麥麩、粗糧、豆類及花生中,維生素B2存在于動物肝臟、蛋類、乳制品和蔬菜等食物中。
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均參與腸道免疫調節(jié)。
維生素B6還參與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激活,參與和調節(jié)炎癥反應。維生素B6存在于酵母、谷物、動物肝臟、蛋類、乳制品等食物中。
維生素B12可作為細胞免疫的免疫調節(jié)劑。維生素B12存在于動物肝臟、魚肉、肉類、蛋類等食物中。
葉酸對蛋白質、核酸的合成及各種氨基酸的代謝有重要作用,可參與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合成。葉酸在酵母、綠葉蔬菜、動物肝臟中的含量比較豐富。
維生素C可促進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白細胞功能,促進干擾素的合成,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有利于傷口愈合,強化機體對外來病原菌的防御作用。對于肺炎患者,補充維生素可改善呼吸道癥狀,縮短住院時長。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新鮮水果、蔬菜等。
維生素D能維持機體鈣和磷的代謝平衡,促進骨骼生長,參與多種免疫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適量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維生素D存在于深海魚、蛋黃、乳制品、蘑菇、全谷物等食物中。
維生素E有抗氧化、維持生育和調節(jié)免疫等諸多生理學功能,能修復免疫系統(tǒng)的缺陷,消除感染。動物類食品中的維生素E含量少,麥芽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棕櫚油、菠菜中的維生素E含量豐富。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雖少,但作用甚大。微量元素缺乏,體內的新陳代謝便無法進行。
鋅可增強T淋巴細胞的活力,增強神經的敏感度。食物中牡蠣的含鋅量很高,此外扇貝、動物肝臟、奶酪、口蘑、山核桃也是鋅的重要來源。
硒可抗細胞氧化和突變,促進致癌物質在體內的滅活,增強機體免疫能力。含硒較多的食物包括豬腎、海參、松茸、牡蠣等。
鐵能促進機體供氧,提升免疫力,抑制癌細胞增殖。含鐵豐富的食物包括豬肝、紫菜、木耳、鴨血、扁豆、芝麻醬等。
鈣和磷可參與神經的生理活動,緩解疲勞。富含鈣、磷的食物包括排骨、瘦肉、乳制品、豆制品、新鮮蔬菜,以及魚、蝦、蟹等海產品。
(摘自青島出版社《食物激活免疫力》 編著:胡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