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衛(wèi)強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了單元導語專頁,主要由人文主題、語文要素條目和插圖構成。對于單元頁的內容,教師如何組織學生進行研讀,從中找到本單元教與學的內容、目標、方法,關鍵的任務是要明白編者體現(xiàn)在單元導語中的意圖。
人文主題出現(xiàn)在單元導語中的首要位置,突出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在單元導語中,人文主題的表達看上去多是一段或一句精練優(yōu)美的話,有名人名言,有古詩名句,更多的是編者對單元主題的概括。從內容和形式來看,人文主題在語言表達上沒有一定之規(guī),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它時,既需要因文而異,尋找多樣的理解路徑,又需要找到管用的策略——抓住關鍵詞進行解讀。
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出現(xiàn)在單元頁上端的人文主題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寓言比作鏡子,只是這面鏡子要照的是生活中的種種現(xiàn)象;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那就是寓言是取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生活的寫照,卻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也就是能夠照出生活背后的東西來;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嘗試從語言表達中抓住關鍵詞語,學生很容易找出“寓言”“鏡子”,而且“鏡子”有反映事物本質的寓意;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搞清楚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學習寓言,理解寓意。
在單元內精讀課文的課后練習(略讀課文為課前導語)與交流平臺中,統(tǒng)編教材的編者落實了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要求。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課后練習的要求,找出課后練習與單元語文要素的對接點,體會編者通過課后練習訓練語文要素的意圖。
比如,《桂花雨》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中指向閱讀方面的目標有“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編者在《桂花雨》的課后練習中安排的三道練習題,從不同側面對接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目標:一是“說說桂花給‘我?guī)砹四男┟篮玫幕貞洝?,指向“我”在與桂花有關的回憶中抒發(fā)美好的感情;二是“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給出的兩個句子,正是故鄉(xiāng)的桂花留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抒發(fā)的是“我”對童年與故鄉(xiāng)的眷念之情;三是“聯(lián)系下面的‘閱讀鏈接,說說‘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的含義”,指向的是母親對故鄉(xiāng)與桂花的思念之情。
單元導語頁中的插圖內容容易被教師忽視,主要是因為這一插圖是針對整個單元而言的,不像每篇課文中的插圖,可以找到具體的教學指向。實際上,對于單元頁中的插圖,教師也需要思考編者的意圖:為什么要安排這樣的插圖?弄明白這個問題,單元頁插圖的教學指向也就變得清楚了。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單元頁插圖,主要由四枚書簽構成,書簽既不是機械地排列,又不是無序地疊放;四枚書簽依序呈現(xiàn),互有藏露,這樣的畫面帶給人的感覺就是靜中顯動,這與本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的目標相符。此外,四枚書簽分別體現(xiàn)春夏秋冬的景色,與單元人文主題“四時景色皆成趣”相匹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學生選擇一枚書簽上的景色,仔細觀察,看看哪些是靜態(tài)的,哪些是動態(tài)的,然后發(fā)揮想象,用文字寫下來。這樣就把單元頁的插圖與整個單元的教學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
總之,統(tǒng)編教材在每單元首頁安排的單元導語,是教師必須重視的內容之一,教師從中不僅可以明確編者的意圖所在,而且可以找到教學的方向。